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丨“生态观察员”的“朋友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0:02 1

摘要:8月23日清晨,天刚泛起鱼肚白,青海油田采油二厂昆北采油区的安全员梁永平就背上工具包,踏上了巡检的路。当他走到距离井场1公里的缓坡时,一眼就捕捉到了那群熟悉的身影。

本报记者 邢生祥 本报通讯员 宋香凝 孙成华

8月23日清晨,天刚泛起鱼肚白,青海油田采油二厂昆北采油区的安全员梁永平就背上工具包,踏上了巡检的路。当他走到距离井场1公里的缓坡时,一眼就捕捉到了那群熟悉的身影。

“‘一家三口’今天又在这儿。小狐狸比上周蹦得更欢了,你看它们还朝我这边看呢。”梁永平一边和同事说着,一边放慢脚步,掏出手机按下快门。镜头里,灵动的小狐狸静静凝视镜头,远处抽油机悠悠运转。

赵春青 绘

梁永平负责昆北采油区3个区块的安全工作,串联起草原、戈壁与深山等不同地貌。脚下的路走了十几年,他的眼睛成了“生态变化记录仪”,探寻着野生动物与高原油田共生的温暖故事,见证了野生动物从往昔的“惊鸿一瞥”到如今的“常客常驻”。

“前几年巡检,远远瞅见岩羊的影子,它们撒腿就跑。”梁永平摩挲着手机里的老照片笑着说,现在不一样了,每年春天,湿地成了赤麻鸭的筑巢乐园,成群结队;夏季,藏羚羊安心在井场树荫下避暑,遇到巡检车经过,也只是抬头一瞥;冬季雪后初晴,野牦牛与野骆驼沿着管道旁的小路觅食,甚至敢凑到员工附近溜达。

这些年,梁永平的巡检日记里,除了生产数据,还记满了与这些神秘“工友”的难忘相遇。

今年春天,梁永平开车去井站巡井,夕阳把戈壁染成金红色时,一群野骆驼正朝着井场方向踱步而来。几只成年骆驼身形高大,身后还跟着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骆驼。

“我赶紧踩下刹车,连车窗都不敢快摇,生怕动静大了吓着它们。”梁永平回忆说,野骆驼群丝毫没受井场作业声音的影响,在距离设备几十米的地方停下,低头啃食着路边的野草,小骆驼时不时用鼻子蹭蹭妈妈的腿。他坐在车里静静看了20多分钟,直到最后一只骆驼的身影消失在暮色里,才发动汽车继续赶路。

戈壁荒滩上,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是青海油田将“生态优先”理念融入生产日常的结果。近年来,采油二厂采用“分级+网格”环保管理模式,将重点场站和重点区域划分为A、B、C三级,搭建起14个环保监管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专属“生态守护员”。同时,借助无人机、卫星图斑等科技手段,每周开展油区环境综合巡查。

如今,油区200多公顷草地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成了野生动物的“天然粮仓”和“避风港”。

随着“老朋友”的回归,“新朋友”的到来,梁永平手机相册里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保存着上百张野生动物的照片:有藏狐在井场围栏外蜷成一团晒太阳的慵懒模样,有赤麻鸭群掠过输油管道时的翱翔身姿,还有小野狐跟着巡检队伍“散步”的可爱瞬间……

“以前相册里全是设备巡检记录,现在翻开来,都是这些特别的‘朋友’。每次看到它们自在的样子,就会感觉我们的工作多了份特殊的意义。”梁永平告诉记者,现在班组巡检有了不成文的规定,遇到动物活动区域,哪怕多绕两公里路也要避开;发现受伤的小动物,会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林业部门;每次交接班,都会特意提醒下一班“东边沟里有岩羊,开车要慢点开”。

如今,昆仑山下的风,既带着高原油气的芬芳,也载着野生动物的啼鸣,那些穿梭于井场间的神秘“工友”,它们的每一次驻足、每一回亮相,都让昆仑山脚下的“生命之歌”唱得愈发嘹亮、愈发悠长……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