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 | 今豫网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9:33 1

摘要:明天(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大江南北,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亿万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奏响共庆丰收的大地欢歌。

明天(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大江南北,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亿万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奏响共庆丰收的大地欢歌。

如今,各地围绕丰收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已成为展示“三农”成果、汇聚政策合力、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平台。

今年河南省丰收节庆祝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主会场设在三门峡灵宝市焦村镇,将“村BA”赛事、丰收大集与节庆活动融合,尽显丰收韵味与乡村活力。

9月16日,光山县神埂水库田园,遍地金黄,稻花飘香。卜春昕/摄

一、丰收节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文化的传承

丰收的锣鼓喧天作响,喜庆的唢呐声声入耳,矫健的雄狮欢腾起舞,欢快的舞蹈踏动节拍。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浮现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悠然田园,是“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的丰收盛景,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美好年景……丰收节,人们播种时的满怀希望、耕耘时的辛勤劳作,都化作了五谷丰登、穰穰满家的喜悦。

庆祝丰收,不仅是在庆祝粮食的丰盈,更是对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农耕文化积淀厚重、璀璨辉煌。从远古先民击壤而歌,到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年”字的祭谷表意,再到历久成俗的“籍田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始终一脉相承。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首个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也唤醒人们对农业农村的重视、对农民的尊重,让人们重新找回农耕文化的记忆。

9月15日,村民在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高标准粮田示范园区采收冬瓜。牛书培/摄

二、丰收节要有仪式感,也要有烟火气

生活需要仪式感,丰收节也是如此。丰收节是农民自己的节日,必须把农民放在C位。

如今,丰收节有了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庆祝形式。河南今年创新推出的“赛会节”一体化运营模式,串联河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豫农优品+美豫名品”展销会,打造集体育、文化、展销于一体的盛会。

湖南开展“1+6”系列庆祝活动,举办一场主会场晚会,辣王争霸赛、乡村振兴“大地艺术季”展、非遗传承展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农旅观摩、“和美乡村”健康跑等6项特色子活动,礼赞丰收,分享喜悦。

四川举办群众庆祝丰收联欢、天府新品种、天府新技术、天府新装备、智慧农业示范体验等新质生产力成果展,以及金秋消费季活动、农民实用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

这些庆祝活动既是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礼赞,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与赓续。不光热热闹闹、氛围十足,更在产业带动、科技推广、品牌打造等方面发力,把农民需要、全民需求的各类要素送到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让广大群众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创新实践带来的增收喜悦。

9月15日,南阳市新野县樊集乡的钢葱种植基地里,葱农正在进行田间管理。张峰/摄

三、丰收节要为农民喝彩,也要讲好三农故事

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也是全民的节日。它像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不仅能看到丰收的喜悦,也能看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在庆祝丰收节的同时,我们更要读懂丰收节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我们应该看到,新时代的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新型职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新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奋斗和幸福是新时代中国农民的最美底色。

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耕耘的步伐不会停歇。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部署。针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等。

各地可以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用心用情做好惠农助农工作,讲好农民故事、乡村故事,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激发强化全社会崇农情感、尊农共识和重农举措,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丰收从不会从天而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奋斗去实现丰收,用丰收来激励奋斗,才能进一步端牢中国饭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总策划:郭岩松

监审:李涛

统筹:朱琨 赵强

近期热文推荐

让“丝瓜汤”回归“丝瓜汤”丨焦点网谈

虽不宣扬仇恨,但绝不忘记暴行丨焦点网谈

年轻人又开始赶集了 | 焦点网谈

来源:顶端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