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中东国家应该少一点调侃,多一点尊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09:24 1

摘要:2008 年:不足 1700 亿美元(约 2193 亿新元);2018 年:突破 2700 亿美元,10 年间增长超 58%;2023 年:攀升至 4774 亿美元,较 2018 年再增 76.8%,较 2008 年增长约 2.9 倍。

我们现在和中东国家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2008 年至 2023 年的 15 年间,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实现了近 3 倍的增长,增长势头强劲:

2008 年:不足 1700 亿美元(约 2193 亿新元);2018 年:突破 2700 亿美元,10 年间增长超 58%;2023 年:攀升至 4774 亿美元,较 2018 年再增 76.8%,较 2008 年增长约 2.9 倍。

这一增长轨迹反映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依存度持续加深,合作从 “基础贸易” 向 “深度绑定” 逐步升级。

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形成了典型的 “供需匹配” 模式,双方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实现互利模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而中东地区拥有全球近一半的石油储量和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储量,能源贸易构成了双方合作的 “压舱石”。

中国的制造业体系完整(尤其是机电、汽车等领域),能够满足中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升级及居民消费的需求;而中东的能源出口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支撑。

近年来,“一带一路” 倡议与中东各国发展战略(如沙特 “2030 愿景”)深度对接,推动了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释放了贸易增长潜力。

总体而言,中国与中东的贸易关系已从单一的 “能源 - 制成品” 交换,逐步拓展为涵盖贸易、投资、技术等多领域的复合型合作,且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随着贸易深入,我们和 中东地区的经贸关系只会越来越密切。

以前中东地区一直是中国军工的“长期优质客户”:

1、20 世纪 80 年代:向沙特出售东风 - 3 导弹,奠定战略互信基础。

2、2010 年后: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凭借实战表现(如也门战场)和性价比(单价仅为美国 MQ-9 的 1/3),占据中东 65% 市场份额,累计飞行超 10 万小时。

3、2020 年代:歼 - 10CE 战斗机、红旗 - 9BE 防空系统等高端装备进入埃及、阿联酋,形成 “无人机 + 数据链 + 指挥系统” 的作战体系输出。

未来中东地区,也是中国军工的“蓝海”:

技术升级与高端突破:歼 - 35 隐身战机、彩虹 - 7 隐身无人机等五代装备有望打破美国 F-35 垄断,沙特、阿联酋潜在订单超 500 亿美元。合作模式深化:通过 “技术转让 + 本地化生产”(如沙特无人机生产线、阿尔及利亚舰艇维护)提升战略黏性。地缘格局重塑:沙特与巴基斯坦的 “核威慑同盟” 间接增强中国装备影响力,中东国防预算超 3000 亿美元重组窗口期为中国提供战略机遇。

面对这样的“优质客户”,我们大家应该由衷尊重才是,但是,很遗憾,我们有些自媒体 自以为 很聪明,总是调侃中东地区的人和事。

最有名的,也是传播最广的就是“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还有就是狗大户:谐音 “gold 大户”,特指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富国。该词最早因 1980 年代中国向沙特出售东风导弹时对方爽快付款而流传,后成为对中东土豪的统称。

此外,还有中东土豪以及海湾金主等,这些称谓虽然没有恶意,但这种调侃,当地人不一定能接受了。过去中国和中东地区文化交流不多,大家在中国网络上调侃一下无伤大雅,但是以后 随着中国和中东地区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如果人家发现我们经常以这样的语气调侃人家,他们一定不会高兴,因为在这些称呼里,没有看到应有的尊重。

中东国家正通过 “2030 愿景” 等计划推动经济多元化,其社会复杂性远超单一标签。在跨文化交流中,尊重其历史与现代化探索更为重要。

别让我们的“幽默”成为伤害别人的一把利刃。

来源:笑看云跳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