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清城区检察院就钟某某不服法院对陈某某故意伤害案作正当防卫生效刑事判决申诉一案在清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举行听证,听证会通过广邀各方代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近日,清城区检察院就钟某某不服法院对陈某某故意伤害案作正当防卫生效刑事判决申诉一案在清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举行听证,听证会通过广邀各方代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案件溯源:判决争议,申诉寻求公正
本案起因于陈某某故意伤害案的法院判决。法院认定陈某某伤害钟某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然而,申诉人钟某某不服生效判决,向清城区检察院提出申诉。钟某某认为,一审刑事判决认定陈某某伤害其属于正当防卫的事实有误,导致量刑畸轻。为维护自身权益,钟某某向检察机关提起申诉。清城区检察院为切实保障申诉人利益,提升司法公信力,决定召开公开听证会,通过多方参与,查明事实真相,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
听证现场:多元聚智,公开透明促化解
为听取多方意见,提升办案实效,清城区检察院主动邀请人民调解员、律师及基层组织代表等齐聚一堂。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带着各自的专业视角和丰富经验,为案件的公正处理提供了多元思路。
听证会上,申诉人钟某某率先陈述申诉理由,他坚称自己当时已放下武器,陈某某的伤害行为不应被认定为正当防卫。随后,案件承办人从案件事实、证据采信到法律适用,进行了条理清晰、细致入微的阐述,并将案发现场监控视频资料、伤情鉴定报告、证人证词等证据一一呈现。
数智助力:AI 赋能,提升释法说理质效
本次听证会,清城区检察院还积极探索“人工 + 智能”双轨听证模式,做实做细释法说理工作。为深刻剖析争议焦点,承办检察官充分运用DeepSeek、 Cherry-Studio 等智能辅助工具,以可视化方式向申诉人详细解释了认定正当防卫的条件和规定,让复杂的法律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其间,检察官还通过现场操作“小包公”人工智能法律服务平台,检索了国内与该申诉案件案情类似的生效裁判案例作比对,以更好地释法说理。
听证员们在听取情况报告后,围绕案件争议点展开探讨交流。最终,大家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对钟某某申诉案拟作审查结案的处理意见。申诉人钟某某也表示,经过这次听证,他对法律相关规定及自己在本案中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普法课堂:以案释法,播撒法治种子
不仅如此,清城区检察院还巧妙地将听证现场转化为普法课堂,让公众深入了解正当防卫这一重要法律概念,以及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保护自己。检察官结合钟某某申诉案件,从法律条文的解读到实际案例的分析,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讲解,让参与者在感受司法公正的同时,增强法治观念。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矛盾纠纷首选综治中心”的社会共识,更实现了司法公开与普法宣传的深度融合,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公开听证,是司法公开的生动实践,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检察环节的精彩诠释。接下来,清城区检察院将以此次听证会为契机,积极运用检察听证,以“看得见的公正”消除疑虑,以“可感受的温情”化解矛盾,以“能参加的民主”凝聚共识,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来源:清城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