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7000万仍放手!招商局青岛转让这家企业40%股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09:22 1

摘要:9月16日,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局青岛”)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青岛五通世纪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五通”)40%股权,转让底价为1019万元。

9月16日,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局青岛”)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青岛五通世纪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五通”)40%股权,转让底价为1019万元。

作为一家年营收曾达7650万元的企业,青岛五通为何被大股东“放手”?这一看似“赚钱却亏本”的资本操作,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行业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五通成立于2018年8月,注册资本12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供应链管理、国际国内货物运输代理、仓储服务、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

从股权结构看,该公司由招商局青岛、北京超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超智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共同持股。除转让方招商局青岛持有40%的股权外,北京超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超智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分别持有40%和20%的股权。

然而,看似多元的业务布局和合理的股权结构,并未能阻挡青岛五通业绩下滑的颓势。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青岛五通营收虽达7650.7万元,但净利润仅剩525.68万元,负债总计715.55万元。到了2025年8月31日,营收缩水至3233.55万元,净利润更是腰斩至148.46万元,负债却攀升至808万元。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青岛五通正面临着严峻的经营挑战。在供应链管理领域,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仅需要具备规模优势,更要在运营效率、成本控制、服务创新等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青岛五通业绩的下滑,或许反映出其在这些关键环节存在不足,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2025年的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新的特征,政策包容性增强、产业整合加速成为显著趋势。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明确支持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为企业的并购重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一政策导向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也为青岛五通的股权转让提供了政策窗口。

从行业层面来看,供应链管理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过去的“规模扩张”向“效率优先”转变。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低效资产成为整合的对象。数据显示,2025年供应链行业并购案中,70%涉及亏损企业,且买家多为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招商局青岛作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此时选择“放手”青岛五通,既符合行业整合的大趋势,也体现了其通过股权置换实现资源优化的战略考量。

通过转让青岛五通股权,招商局青岛可以回笼资金,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更具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业务领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于接手方而言,若具备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或许能够为青岛五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扭亏为盈。

作为青岛五通的大股东,招商局青岛成立于2003年10月,是一家以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为主的企业,注册地位于青岛,注册资本4400万美元。

股权结构显示,大股东为CHINABERRY LIMITED,持有90.1%的股权,青岛青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9.9%的股权。

招商局在青岛的产业布局由来已久且规模庞大。早在2003年,招商局便在青岛投资设立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公司,累计在青总资产近千亿元。今年4月,集团旗下招商局重工又斥资超10亿元,取得青岛造船厂控股权,并将其更名为招商工业青岛船厂。

除青岛造船厂外,招商局控股的造船厂还包括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

对招商局而言,此次转让青岛五通股权,并不意味着招商局在青岛的战略收缩,相反,是其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造船业与供应链管理业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逻辑和资源需求。招商局转让青岛五通股权后,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聚焦于造船业等核心业务领域,加强各个造船厂之间的联系,放大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来源:凤凰网青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