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种下善因,却结了恶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18:05 1

摘要:崔明远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酸胀的手腕。窗外夕阳西斜,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看了看桌上刚刚抄完的《金刚经》,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城东李员外订的佛经,抄完这一份,能得二十文钱,足够他三天的饭食了。

崔明远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酸胀的手腕。窗外夕阳西斜,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看了看桌上刚刚抄完的《金刚经》,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城东李员外订的佛经,抄完这一份,能得二十文钱,足够他三天的饭食了。

"明远啊,又在抄经?"隔壁张婶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野菜汤,"趁热喝了吧,看你这一天都没吃东西。"

崔明远连忙起身接过,感激道:"张婶,您太客气了。我这刚抄完经,正要去领工钱呢。"

"你这孩子,整日里帮这个帮那个,自己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张婶叹了口气,"前日你给村口王老汉的钱,他都跟我说了。你自己都揭不开锅了,还..."

崔明远笑着打断她:"张婶,王老汉摔断了腿,家里还有三个小孙子要养,比我更需要那几文钱。"

张婶摇摇头,不再多说。她知道崔明远的性子,自打他父母双亡后,这个年轻人虽然家道中落,却始终保持着乐善好施的本性。村里谁家有难处,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喝完野菜汤,崔明远揣着抄好的佛经出了门。李员外家在城东,要穿过大半个县城。走在街上,崔明远不时被熟人叫住打招呼。卖豆腐的老刘硬塞给他一块豆腐,药铺的孙大夫邀他进去喝杯茶。崔明远一一谢过,心里暖融融的。

到了李府,门房通报后,崔明远被引到了书房。李员外是个五十多岁的胖子,正眯着眼睛品茶。

"崔书生,经书抄好了?"李员外头也不抬地问。

"回员外,已经抄好了,请您过目。"崔明远恭敬地递上经书。

李员外随手翻了翻,从袖中排出二十文钱丢在桌上:"拿去吧。"

崔明远刚要伸手去拿,忽听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家丁慌慌张张跑进来:"老爷,不好了!门外有个疯和尚非要进来化缘,赶都赶不走!"

李员外皱起眉头:"这等小事也来烦我?给他几个铜板打发走便是!"

崔明远却道:"员外,出家人化缘是结善缘,不如让我去看看?"

李员外不耐烦地挥挥手:"随你便。"

崔明远来到府门外,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和尚正被几个家丁推搡着。那和尚瘦骨嶙峋,脸上皱纹纵横,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各位且慢!"崔明远上前制止,"这位师父,不知您需要什么?"

老和尚抬眼看向崔明远,忽然笑了:"施主面相慈悲,老衲三日未食,只求一碗斋饭。"

崔明远摸了摸怀里的二十文钱,毫不犹豫地取出十文递给家丁:"麻烦小哥去街上买些素食来。"

家丁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还是接过钱去了。不一会儿,带回几个素包子和一壶清茶。崔明远请老和尚到府外的大树下坐着,亲自奉上食物。

"师父请用。"

老和尚也不客气,接过食物大口吃起来。吃完后,他抹了抹嘴,笑道:"施主心善,老衲感激不尽。不知可否借宿一晚?"

崔明远有些为难:"这...李府恐怕不便留宿。若师父不嫌弃,寒舍虽简陋,却可遮风避雨。"

老和尚欣然应允。崔明远向李员外告辞后,便领着老和尚回到了自己那间破旧的小院。

院子不大,只有两间茅屋,一间作卧室,一间作书房。崔明远将唯一的一张床让给老和尚,自己准备打地铺。

"施主不必如此。"老和尚拦住他,"老衲打坐即可,床铺还是施主自用。"

两人推让一番,最后各退一步,同榻而眠。夜深人静时,崔明远发现老和尚并未入睡,而是盘坐在床边,手中捻动一串紫黑色的佛珠,口中念念有词。

"师父还未休息?"崔明远轻声问。

老和尚睁开眼,微笑道:"老衲见施主眉间有善根,却命运多舛,心中感慨。"

崔明远苦笑:"命由天定,弟子只求问心无愧。"

"善哉善哉。"老和尚点头,"施主今日一饭之恩,老衲无以为报。这串佛珠跟随老衲六十余载,今日赠与施主,或可助你渡过难关。"

崔明远连忙摆手:"这如何使得?弟子不过是举手之劳..."

老和尚不由分说,将佛珠塞入崔明远手中:"此珠乃紫檀所制,受过佛法加持。持此珠诚心祈愿,可心想事成。但切记,万不可用于邪道,否则必遭反噬。"

崔明远半信半疑地接过佛珠,只觉入手温润,隐隐有檀香浮动。再抬头时,老和尚已不见踪影,只有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落床前。

"这..."崔明远惊疑不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个梦。但手中的佛珠确确实实存在着,每一颗都雕刻着精细的梵文,在月光下泛着神秘的光泽。

次日清晨,崔明远早早起床,将佛珠小心地戴在手腕上,出门去给村西的孩子们教书。这是他另一项微薄收入的来源——教几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识字。

路过王老汉家时,崔明远听见里面传来孩子的哭声。推门进去,只见王老汉躺在床上呻吟,三个小孙子围在床边哭作一团。

"王伯,怎么了?"崔明远急忙上前。

王老汉虚弱地说:"昨夜里腿伤发作,疼了一宿...家里连抓药的钱都没有..."

崔明远摸了摸怀里的十文钱——这是他仅剩的积蓄了。正要掏出,忽然手腕上的佛珠微微一热。他鬼使神差地握住佛珠,心中默念:"若能有些银钱帮王伯抓药就好了..."

话音刚落,他感觉手中一沉。摊开手掌,竟凭空多出了一锭银子!足有五两重!

"这..."崔明远和王老汉都惊呆了。

"崔、崔相公,你这是..."王老汉结结巴巴地说。

崔明远回过神来,连忙道:"王伯别问这么多,我这就去请大夫!"说完匆匆出门,心中又惊又喜。那老和尚所言非虚,这佛珠真有神奇力量!

请来大夫给王老汉诊治后,崔明远又用剩下的银子买了米面油盐送到王家。回到家中,他对着佛珠左看右看,既兴奋又忐忑。

"这宝物若用得好,能帮多少人啊..."崔明远喃喃自语,"但老和尚警告过,不可用于邪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崔明远谨慎地使用佛珠的力量。他变出银两帮助孤寡老人,变出粮食接济饥民,甚至有一次村里干旱,他偷偷祈愿降雨,果然三日后甘霖普降。乡邻们都称赞崔明远是个福星,走到哪里都能带来好运。

渐渐地,崔明远的名声传到了县令耳中。这一日,崔明远被请到了县衙。

县令姓周,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一脸精明相。他笑眯眯地请崔明远入座,命人奉上香茶。

"崔秀才近来在乡里名声大噪啊。"周县令开门见山,"本官听说,但凡你帮助的人家,总能逢凶化吉,可有此事?"

崔明远心中一紧,面上却不显:"大人言重了,学生不过是尽己所能,帮衬乡邻罢了。"

周县令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明远啊,本官一向爱才。以你的才学品性,窝在乡下教书太可惜了。不如来县衙做我的师爷如何?月俸五两银子。"

崔明远惊讶地抬头。五两银子对他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足以让他过上体面的生活。但他本能地觉得周县令此举另有深意。

"学生才疏学浅,恐怕难当大任..."

"诶,过谦了。"周县令摆摆手,"三日后上任,就这么定了。"语气不容拒绝。

崔明远只好应下。离开县衙后,他摸着腕上的佛珠,心中隐隐不安。

三日后,崔明远正式成为县衙师爷。周县令对他礼遇有加,不仅安排了舒适的住处,还时常邀他赴宴。渐渐地,崔明远发现这位县令大人并非表面那么清廉——他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只是手段隐蔽,不易察觉。

这一日,周县令将崔明远叫到密室,神秘地说:"明远啊,听说你有件宝物,能心想事成?"

崔明远心头一跳:"大人何出此言?"

周县令拍拍他的肩:"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本官需要一件稀世珍宝进献给知府大人,你若能助我,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崔明远下意识地捂住腕上的佛珠:"大人,那不过是乡野传闻..."

"崔明远!"周县令突然变脸,"本官待你不薄,你就是这样回报的?别忘了,你如今吃的是谁的饭!"

在周县令的威逼利诱下,崔明远最终妥协了。他握着佛珠,心中默念稀世珍宝。下一刻,桌上凭空出现了一尊碧玉观音像,通体晶莹剔透,在灯光下流转着柔和的光晕。

周县令眼睛都直了,扑上去抱住玉像:"妙啊!妙啊!明远,你果然是我的福星!"

崔明远却感到一阵眩晕,腕上的佛珠似乎变得沉重了许多。老和尚的警告在他耳边回响:"不可用于邪道..."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自此之后,周县令变本加厉地利用崔明远的"能力"。今天要黄金,明天要古董,甚至有一次为了让一个不听话的商人屈服,竟让崔明远祈愿那商人家中失火。

崔明远拒绝了最后这个要求,但已经深陷泥潭。他用佛珠变出的钱财越来越多,自己的生活也确实改善了——搬进了大宅子,穿上了绸缎衣裳,吃上了山珍海味。但每晚入睡前,他都会梦见那个赠他佛珠的老和尚失望的眼神。

更可怕的是,崔明远发现佛珠的颜色正在慢慢变深,从紫黑色逐渐向暗红色转变。而且每次使用后,他都感到一阵虚弱,仿佛生命力被抽走了一般。

夏去秋来,这一日,周县令又召见崔明远,满面愁容:"明远啊,知府大人对上次的玉观音十分满意,暗示想要更多...你看..."

崔明远脸色苍白:"大人,学生近来身体不适,恐怕..."

"最后一次!"周县令急切地说,"这次若能让知府满意,我就能升迁了!到时候这县令的位置..."

崔明远明白他的暗示,内心挣扎不已。权力、财富的诱惑与良知的谴责在他心中交战。最终,贪欲占了上风。

"学生尽力而为。"他低声说。

这一次,崔明远决定变出一套传说中的"夜明珠"。他集中全部精神,握着已经变成暗红色的佛珠,在心中描绘夜明珠的样子。

忽然,佛珠变得滚烫,崔明远惨叫一声松开手。只见佛珠悬浮在空中,发出妖异的红光。紧接着,桌上确实出现了一盒夜明珠,但与此同时,崔明远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喷出一口鲜血。

周县令却只顾着查看夜明珠,对崔明远的异状视而不见:"好!好!明远,你立了大功!"

当天夜里,崔明远高烧不退,梦见老和尚站在床前叹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佛珠已染邪气,你命不久矣..."

崔明远惊醒过来,发现腕上的佛珠已经变成了血红色,而且无法取下,仿佛长在了肉里。他惊恐万分,挣扎着爬起来想去找周县令求助,却听见外面人声鼎沸。

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魂飞魄散——县衙起火了!火势凶猛,眨眼间就吞噬了大半个衙门。衙役们四处奔逃,哭喊声不绝于耳。

崔明远冲进周县令的住处,发现他正抱着那盒夜明珠发呆。

"大人!快走!着火了!"崔明远大喊。

周县令却诡异地笑了:"走?往哪走?你看..."他打开盒子,里面的夜明珠不知何时变成了一颗颗骷髅头!

"啊!"周县令惨叫一声,盒子掉在地上,骷髅头滚落一地,发出刺耳的笑声。

火势越来越近,崔明远想逃,却发现自己的双脚被地上突然长出的藤蔓缠住了。那些藤蔓上开满了血红的花,散发出腐臭的气息。

"不...不..."崔明远绝望地挣扎,眼睁睁看着火焰逼近。最后一刻,他腕上的佛珠突然碎裂,化为齑粉。

......

三日后,人们在县衙废墟中找到了两具焦尸。一具怀中紧抱着一盒骷髅头,另一具手腕上残留着几粒暗红色的珠子碎屑。

而在百里外的深山古寺中,一个老和尚缓缓睁开眼,叹息道:"种下善因,却终结下恶果,皆因贪嗔痴。阿弥陀佛..."

来源:寒冰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