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收看洛阳 宜阳县:兴业善治 强村富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08:13 1

摘要:田野间,万亩连片的花椒挂满枝头,麻香四溢;助农直播间里,上观水蜜桃、野生艾草等特色农产品借助云端热销,走出深山;双椒融合产业园智能车间内,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调试上线,蓄势待发,奏响产业升级的激昂乐章……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在这里深度融合,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

□ 宋会杰 麦怡琳/文 田义伟/图

九月宜阳,“丰”景正好。

田野间,万亩连片的花椒挂满枝头,麻香四溢;助农直播间里,上观水蜜桃、野生艾草等特色农产品借助云端热销,走出深山;双椒融合产业园智能车间内,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调试上线,蓄势待发,奏响产业升级的激昂乐章……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在这里深度融合,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振兴不是千村一面,而是要立足乡土本身,让产业更智能、环境更宜居、治理更贴心。

近年来,宜阳把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洛阳市委“151”乡村振兴工作举措和“4+2”重点工作,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绘就“产业富民、乡村焕新、治理升级”的乡村振兴全景图。

集中连片 特色产业铺就富民之路

“321,上链接!”——在2025年“宜阳不一样”乡村直播大赛的助农直播间里,一声声热情洋溢的吆喝此起彼伏。40多名参赛选手化身乡土推荐官,卖力推介上观水蜜桃、麻香大红袍花椒、豫林黑小米香醋、牡丹鲜椒酱等特色风物,吸引了成千上万网友点赞下单。

这场火热的云端盛会,不仅销出去一箱箱农产品,更播出了宜阳乡村振兴的崭新气象,正式拉开金秋丰收的序幕。

产业强,则乡村兴。近年来,宜阳县紧扣富民这一核心,坚持以产业为抓手,高起点谋划《宜阳县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5年)》,系统布局“三区一带”主导产业——北部麦椒产业区、南部粮药产业区、近郊和西南部休闲康养产业区、南闫公路沿线肉牛产业带,全面推动农业走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特色种植方面,宜阳创新推出“多元共享”发展模式。一方面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质改造,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底线,年粮食总产稳定在8.8亿斤;另一方面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特色产业”组织方式,让资源活起来、产业旺起来。

聚焦“北椒”布局,宜阳以河南益民公司为龙头,在北部7个乡镇发展5万亩5G数字辣椒种植基地,打造双椒融合产业园,推动农业与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深度融合。从筛选除杂、智能烘干,到精准分类、无人仓储——一个小辣椒走完的,是一条全自动化的现代加工之路。“麦椒套种,既保粮食又增收入,亩均毛收益能达到8000元。”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这真正实现了“一地两用、一季双收”。

再看“南药”战略,宜阳依托中垦中药、红日药业等龙头企业,在南部6个乡镇推广GAP标准化种植,建设组培育苗中心,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全县中药材面积已达10万亩,建成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培育省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33家,真正实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如今,“北椒南药、双轮驱动”的特色农业产业新格局在宜阳已然清晰。全县共发展辣椒、中药材类合作社280余家,直接带动就业1.2万人,土地流转超5万亩,村集体年增收超1000万元,群众年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特色养殖同样风生水起。宜阳凭借入选“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的契机,创新“引导资金+市场化资金+投贷联动”机制,为肉牛产业注入金融活水。目前,新生牧业、丰鼎牧业等8个千头规模养殖场陆续建成,全县肉牛饲养量突破9.03万头,“牛产业”正成为百姓致富的“牛路子”。

乡村旅游也迎来高光时刻。宜阳积极推进乡村运营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重点提升洛水昌谷、灵山秀水、七彩童话动物王国等五大文旅项目,打造了“杏花村”“月亮湾”“圣水溪谷”等一批精品民宿品牌。杏花村跻身“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关庄露营基地、花山民俗村更是入选2025年全国春夏季乡村旅游精品景点,文旅消费正在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如今,从“双椒一药”到肉牛养殖,再到农文旅融合,宜阳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一片片火红的辣椒、一株株道地的药材、一头头壮实的肉牛、一个个美丽的乡村……正在共同编织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

内外兼修 和美乡村绘就宜居画卷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走进韩城镇桃村,仿佛步入一座充满野趣的现代田园画廊。道路两旁,57个“文化百菜园”碧绿错落,“快点发菜”彩绘墙俏皮生动,乡土气息与艺术美感交融共鸣,勾勒出和美乡村的鲜活样本。

“建设中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投工投劳、村集体统一供料,微改造实现精提升。”村党支部书记张占彬介绍,通过活化旧校舍、开辟停车区、打造小游园,村庄实现颜值与气质双提升。更难得的是,村民自发认领管护菜园、果园和公共设施,共管共护、共建共享成为新风俗。

桃村之变,是宜阳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焕新的缩影。

规划是乡村建设的“第一粒扣子”。宜阳立足“一主三副十镇百村”现代城镇体系,创新提出一心二领三基四精五定“12345”工作法(“一心”即以群众为中心;“二领”即党建引领和规划引领;“三基”即基层组织强、基础条件好、基本要素全;“四精”即精心规划、精细管理,达到精致、精品效果;“五定”即定特色、定产业、定标准、定路径、定节点),量体裁衣制定“一图一表一说明”,高质量编制263个行政村村庄规划。

自2019年以来,每年遴选15个左右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24年,已累计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102个,让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近年来,宜阳聚力环境整治,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施六提升”为抓手,持续开展“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推动353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实现市场化运维、常态化保洁全覆盖;创新推广“二次四分法”,建成联村共享垃圾分拣设施102处,垃圾分类减量覆盖率达87%。

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改造7.8万座、常住户改厕率达75%以上。

实施村庄绿化美化行动,建设省级森林乡村18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4个。

实施农村路网提档工程,开展“次差路”整治攻坚,全域2100余公里农村公路实现高质量管养;创新“群众自筹+财政奖补”机制,推进通组入户道路建设,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让乡村道路成为连接幸福生活的纽带。

破解供排水难题,是宜阳夯实城乡融合基石的“关键之笔”。

宜阳县将供排水一体化工程作为乡村建设的关键突破口,创新片区化治理模式,打破行政边界,将全县划分为“洛河川区、南部山区、北部丘陵区”3个片区,科学合理精准编制“一图四表”,打造“一川两山三张网、智慧管理到终端”的供排水一体化新格局。

供水方面,依托“引故入洛”水源和县域水库资源,实施地表水置换,新建改造规模化水厂4座,形成“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小型集中供水设施为辅”的供水体系,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7.4%,让汩汩清泉流进千家万户。

排水方面,分类推行“纳入城镇管网、管网+小型污水处理站、管网+大三格+人工湿地、小三格”等四类治理模式,实现污水应收尽收、达标排放。完善“水费+经营”可持续运营机制,确保工程长效运行,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美丽乡村不只是“面子”光鲜,更是“里子”充实、治理精细、生活便利的文明新形态。宜阳,正用行动诠释:乡村振兴,既要让乡愁有依归,更要让农民过上现代生活。

党建引领 多元共治凝聚乡村合力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所在,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宜阳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基层高效能治理和“五基四化”的部署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主体、以平台为支撑,逐步构建起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合力。

筑牢堡垒,“党建+”引领治理新路径。宜阳将“五星”支部建设与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建设深度融合,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推动“五星”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建成农村“五星”支部11个、“四星”支部55个、“三星”支部149个,创新设立联合党委15个,推动集中连片示范区产业共同发展、治理全面提升。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9个,推动党支部整体建强、全面提升。认真落实乡镇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2183名乡村两级干部联系群众1.16万户,密切了干群关系。持续加强党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51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创新服务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宜阳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推动“党建+网格+大数据”纵深开展。优化调整基层网格450个,建成三自组织1900个,累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件,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积极开展“六防六促”和“四官”下基层活动,每个村都培养有3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用法、化解靠法的良好局面。坚持以文养德,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好媳妇”“美丽庭院”等系列活动,用家风带动民风,调动群众移风易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蔚然成风。

创新机制,小平台发挥大作用。宜阳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30个事项村级办理,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在“最多跑一地”中实质化解,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聚焦“三清两建”工作核心任务,组建“1+8”工作专班,累计清收固定资产2.4亿元,集体建设用地累计1939.1亩,集体农用地累计10.9万亩,为推进乡村振兴扫清资源障碍,夯实发展基础。

以乡里中心为纽带架起干群连心桥梁,坚持需求导向、市场运营、群众参与、数字赋能的思路,推动250个乡里中心高效运营。推行“积分制+爱心超市”激励机制,引导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赚”分,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为文明乡风建设和多元共治注入强大动力。

穿行在9月的宜阳,空气里都弥漫着椒香与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直播间内,智能车间里,102个美丽乡村,每一个场景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蓬勃生长的故事。

如今的宜阳,从“北椒南药”的产业布局到智慧车间的机器轰鸣,从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到多元共治的善治格局,产业发展的动能愈发强劲,乡村环境的底色愈发亮丽,基层治理的根基愈发牢固。

展望前路,宜阳县正以产业之兴、环境之美、治理之效,生动诠释着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续写更多宜阳“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