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金监局:通报六起不法中介典型案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08:10 3

摘要:为深入推进不法贷款中介乱象治理工作,加强警示震慑作用,提高群众风险防范意识,现将近期福建金融监管局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打击处置的六起不法贷款中介典型案例通报,这6起案件涉及不同的套路。

为深入推进不法贷款中介乱象治理工作,加强警示震慑作用,提高群众风险防范意识,现将近期福建金融监管局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打击处置的六起不法贷款中介典型案例通报,这6起案件涉及不同的套路。

01、虚构贸易背景套取

贷款某中介在办理垫资过桥业务过程中,将内部员工包装成客户交易对手的财务人员,或以其控制公司的名义与客户签订虚假购销合同,实质是协助客户虚构交易背景,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并归集用于偿还中介自身垫资。

该行为不仅严重扰乱金融秩序,也使客户陷入复杂的债务链,极易引发资金断裂风险。

02、高息募资用于垫资导致资金链断裂

某中介及其法定代表人以高月息向内部员工及外部公众募集数亿元资金,用于垫资过桥等业务,最终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本息,造成出借人重大损失。

此类行为本质上属于非法集资,以短期高息诱饵吸收资金,实际上面临极高的经营与道德风险。

03、诱导客户AB贷

某中介在知悉客户征信不良后,诱导其以他人名义申请贷款,谎称可靠“内部关系”促成审批,并承诺负责还款。最终用款人未按约定还款导致贷款逾期,名义借款人被迫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该类“借名贷款”陷阱对信用良好一方危害极大,往往伴随亲情破裂和法律纠纷。

04、“零首付购房”实为多重负债骗局

某中介以“零首付”“拎包入住”为诱饵吸引不具备购房能力者,通过垫资购房、注册企业、办理经营贷等操作,形成多层融资结构。

购房者最终因无力还贷导致房产被拍卖,陷入“钱房两空”境地。所谓“零首付”实际成本高昂,风险隐蔽,消费者应高度警惕。

05、包销房产实为背债

某中介通过包销未售新房、支付定金并迅速办理产权登记,再利用信息不对称,以“背债人”名义在多家银行申请经营贷,提供虚假交易证明、虚构成交价格,套取远超实际价值的贷款。

该行为属有组织的骗贷,严重破坏金融与房地产市场秩序。

06、冒用银行名义收取高额中介费

某中介在银行网点附近设点,冒用银行人员名义以低息诱饵招揽客户,引导至中介场所签订代办协议,收集个人信息并指导申请贷款,放款后收取高比例费用。该类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涉嫌欺诈和违规收费。

针对上述不法行为,福建金融监管局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了警示约谈、责令整改、取缔注销、刑事立案等多种措施,持续严厉打击不法贷款中介,坚决遏制相关乱象蔓延。

07、警惕公众

为帮助公众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现提示如下:

一、务必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对任何营销电话保持警惕,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拒绝“无需审核、快速到账、低利率”等不实承诺。

二、如实提供贷款申请材料,杜绝任何形式的造假行为。否则银行有权提前收回贷款,借款人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三、坚决拒绝他人借名贷款请求,防止成为“职业背债”工具。严格保护个人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避免被滥用。

四、警惕“零首付购房”类骗局。认清其往往通过多重融资实现,实际成本高、风险大,可能导致征信受损和房产损失。

五、增强法律及风险意识。主动了解相关法规,明确自身权利义务,提升识别和防范不法中介陷阱的能力。

请大家从案例中吸取教训,共同维护良好金融秩序。

(内容部分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

来源:堂里个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