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左晖的贝壳,高管年薪狂涨84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10:47 1

摘要:数据显示,这家堪称行业龙头地位的中介平台2024年营收入达935亿规模,实现了20%多的涨幅;不过在净利润方面,这家行业翘楚则出现了30%的下滑幅度,仅为40.78亿。

没有了左晖的贝壳,未来该何去何从?

作者丨小一
出品丨逐一财经

日前,贝壳发布了2024年财报数据。

数据显示,这家堪称行业龙头地位的中介平台2024年营收入达935亿规模,实现了20%多的涨幅;不过在净利润方面,这家行业翘楚则出现了30%的下滑幅度,仅为40.78亿。

与2023年相比,贝壳2023年净营收为778亿元,净利润达到58.90亿元(经调整后为97.98亿元)。

而2024年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反而下跌。

有媒体分析,贝壳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主要包括收入结构变动导致的毛利率下降,以及彭永东和单一刚等高管的薪资水平。

高管薪酬,狂涨84倍和77倍

贝壳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钱都哪里去了?除了收入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外,彭永东和单一刚的薪资收入是引起媒体和股民关注的主要看点。

Choice的数据显示,贝壳集团董事长兼CEO彭永东2021年时年薪为847.8万元,2022年则涨至4.75亿元,2023年又涨到7.13 亿元,三年总薪酬已达12亿,总涨幅为84倍。

而执行董事单一刚的收入虽然略少,但三年下来也达近9亿规模——2021年时,单一刚在2021年的薪酬为685.3万元,而到了2022年,他的薪酬增长至3.55亿元,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5.29亿元,三年间薪酬涨幅显著,达77倍之多。

另据自媒体“大猫财经Pro”的估算,虽然目前贝壳还未公布两位高管的2024年薪酬,但预计这两位高管还有望分别拿到6亿、4亿的股权激励收入。

而这两笔总计10亿的激励收入,将占据贝壳2024年全年总利润的25%,也就是说,两位高管的2024年收入将占据贝壳2024年净利润的四分之一。

根据媒体发布的消息,虽然贝壳曾在左晖还未去世时就设置了数次股权激励措施,当时的主要激励对象是普通员工,但从此次的财报数据来看,此次激励的主要对象则为彭永东和单一刚两人。

面对贝壳净利润的下滑态势,两位高管依然获得了高额的股权激励,这引发了股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普通中介经纪人仍在为业绩奔波,连日常餐饮都需斤斤计较之时,贝壳的几位高管却年薪轻松破亿,且连续三年持续增长。”

收入结构变动,致利润下滑?

纵览贝壳近年来的财务数据,堪称过山车一般的摇摆动态。

公开数据显示,贝壳2021年时的收入达到807亿元,但2022年则跌至606亿元,之后2023年实现58.8亿元的盈利后,2024年净盈利又狂跌30%多到40.7亿元。

如果2021年和2022年是源于特殊事件的影响,那么2023年到2024年的财务变化,或就可能源于其收入结构恶化与成本激增的双重挤压。

经营成本方面,贝壳财报显示,2024年其经纪人数量已突破50万,增幅达16.9%,这一人力成本的激增直接推高了经营成本,也因此引发了一些股民和媒体对彭永东和单一刚薪酬水平的质疑。

从财报来看,贝壳2024年的业绩中,存量房业务的变现不佳亦是主因——财报显示,贝壳2024年存量房业务净收入为282亿元,然而,其利润却大幅减少了10亿元。

(图源:东方财富公开数据)

作为贝壳的主营业务之一,存量房业务的利润减少,在很多股民和媒体看来则是贝壳主业发展遇阻的表现。

不过让股民还算欣慰的是,贝壳的其他业务如新房、装修和租赁等业务的表现还尚属优秀,但人力成本过重的情况下,加之存量房业务表现疲软的局面,也让贝壳的后续增长充满不确定性。

目前贝壳在整体体量方面虽然远超第二、第三名,但对于如此体量的龙头平台而言,贝壳显然需要寻找新方向。

左晖之后,贝壳何去何从?

回溯至二十余年前,当左晖于2001年创立链家之时,或许其未曾预见到,他与链家将在随后二十年间重塑中国的房产服务版图。

在那个草莽丛生的群“氓”割据年代,链家在左晖领导下,依靠“真房源”的理念迅速打下一片江山,之后通过投入巨资自建数据库和“ACN”模式等举措,全方面确立了链家的领先地位。

2020年,恰逢左晖创立链家二十周年之际,他成功引领贝壳步入资本市场的大门,奠定了贝壳在资本市场的坚实地位。

但遗憾的是,借此完成一生使命的左晖,在贝壳上市不到一周年之际便因病去世,留下了这个他亲手打造的贝壳帝国。

左晖去世之后,时任贝壳CEO的彭永东接棒贝壳董事长兼CEO职位,贝壳也进入了彭永东的时代。

时间进入2020年后,彭永东领导的贝壳虽然也有增长和盈利,但反复变化的财务数据,也让股民开始关注这家“左晖后时代”的服务平台的命运走向。

年薪分别狂涨84倍和77倍的两位高管,便是此次被股民和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

— / END / —

来源:逐一商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