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4年的秋天,曾思玉听闻军区要放映露天电影,而且片尾会有毛主席接见外宾的珍贵画面,他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自上次与毛主席相见,已不知过了多久。他未加思索,便匆匆赶往广场。
1974年的秋天,曾思玉听闻军区要放映露天电影,而且片尾会有毛主席接见外宾的珍贵画面,他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自上次与毛主席相见,已不知过了多久。他未加思索,便匆匆赶往广场。
夜幕降临,银幕亮起,一幕幕光影交织的故事在眼前缓缓展开。终于,随着电影的缓缓推进,毛主席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中时,但曾思玉却愣住了。
眼前的毛主席成了一位满头银发、身形略显佝偻的老人。他的双手在与人握手时,也微微颤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曾思玉猛地站起身来,手指着画面中的毛主席,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是谁?”
毛主席
“那是毛主席!”身旁的战士轻声回答,声音中满是敬仰。
曾思玉的双眼瞪得滚圆,好似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嘴里喃喃自语:“坏了,这下坏了!”
这一切都让曾思玉感到无比的心痛。他意识到毛主席真的老了,那个曾经引领他们走向胜利、给予他们无限希望的领袖,如今已不再是记忆中那个意气风发的模样。这让曾思玉久久无法平静。
1911年,曾思玉出生于江西信丰。他亲眼目睹了农民在政府和地主的苛捐杂税下,生活得何等艰难。
曾思玉
后来,他读书并接触了革命思潮和新三民主义,才恍然大悟:要想改变农民的命运,就必须推翻那个压迫他们的统治阶级。
1928年,曾思玉参加了信丰的农民起义。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他选择加入了游击队,随后又成为了工农红军的一员。在这里,他亲眼见证了毛主席如何带领农民翻身做主。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而多年的征战让毛主席的身体不堪重负,这次更是病倒了。为了让毛主席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医生决定让他躺在担架上,由专人抬着前行。而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曾思玉的肩上。
毛主席
当曾思玉得知自己被选为抬担架的人选时,他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他立刻来到毛主席的担架旁,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傻傻地站在那里,双手局促地搓着,脸上洋溢着笑容。
毛主席一见到他,就哈哈大笑起来:“我记得你,你是曾思玉!我们见过一面。”
这句话让曾思玉更加激动不已。他没想到,毛主席竟然还记得他这个无名小卒。他兴奋地回应道:“毛主席!你居然记得我,这也太神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句话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而毛主席也笑着解释说:“我可是队伍的领导者,当然要记住所有的人。”
就这样,曾思玉承担起了抬担架的任务。他抬起担架,带着毛主席走过了长征的最后一段路,来到了延安。而在长征的途中,他与毛主席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35年的一天,毛主席突然把曾思玉叫到了会议室。曾思玉走进会议室,看到毛主席一脸严肃,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毛主席
毛主席拿着一封信,走到曾思玉面前,递给他说:“曾思玉同志,这封信交给你了,请务必将它送到红四军军长徐向前手中。”
毛主席神色凝重,又嘱咐道:“曾思玉同志,这封信非同小可,它关系到红军的未来走向,你务必得小心谨慎,不容有失!”
曾思玉坚定地回答:“请主席放心,我曾思玉定当以生命为誓,守护这封信的安全,定会将它完好无损地交到徐军长手中!”
毛主席
说罢,曾思玉接过信,便转身消失在了瓢泼大雨之中。在长途跋涉之后,曾思玉找到了徐向前。徐向前接过信,仔细阅读后,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情,他拍案而起,大声说道:“这怎么可以!红军本是同根生,怎能让同胞之间相互残杀!”
随后,他没有按照常规写回信,而是让曾思玉带回一张签好字的收条,交给毛主席。曾思玉虽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但他对毛主席的忠诚和信任让他毫不犹豫地按照指示去做。
他再次冒着大雨,踏上了返回的路途。长途跋涉让他早已疲惫不堪,但他仍凭借着意志,一步一步地坚持着。当他把收条交到毛主席手中时,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毛主席
后来,曾思玉得知毛主席让他送的那封信,竟与张国焘试图分裂红军的阴谋有关。按照原计划,徐向前将率领军队南下,而张国焘却企图趁机“自立门户”。
如果曾思玉不能及时将信送到徐向前手中,红军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通过这件事情,毛主席看到了曾思玉的能力和忠诚,对他更加重视和信赖。
1940年一天,曾思玉向肖华司令员汇报工作时,被肖华调侃怎么还未解决个人问题。曾思玉总是以打仗为由推脱,但肖华却看出了他内心的真实顾虑,决定亲自出手相助。
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
不久后,肖华找到了妇救会副会长洪林,询问她对曾思玉的看法。洪林虽然有些害羞,但还是开始认真思考与曾思玉的关系。她欣赏曾思玉的为人正直和强烈的事业心,只是担心他的南方口音会成为两人沟通的障碍。
而肖华却幽默地化解了她的顾虑,让她对曾思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好感。在肖华的推动下,曾思玉和洪林的感情迅速升温。不过,战争年代的环境特殊,这就让他们的婚礼变得异常简朴。
新婚之夜,两人住在简陋的洞房中。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幸福和甜蜜。第二天一早,曾思玉便接到了新的任务,不得不踏上新的征程。洪林心中充满了不舍,但她知道丈夫的使命和责任,默默地支持着他的事业。
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曾思玉也终于有时间回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去探望自己年迈的老母亲。见面后,母子俩先是寒暄了几句,随后母亲注意到曾思玉身边的洪林后,问道:“这位姑娘是?”
“娘,这是我的妻子,也是您的儿媳妇,我们是在革命的时候认识的。”曾思玉笑着回答道。
随后,曾思玉的母亲拉住了洪林的手,眼中满是欣慰和喜悦。洪林也是爽快大方的人,很快就与曾思玉的家人打成一片,相处得十分融洽。
曾思玉
1967年,“七二零”事件爆发,武汉陷入了混乱与动荡之中。而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将军,也在这场风暴中受到了严重冲击,最终被免去了职务。
毛主席意识到了武汉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他深知武汉作为国家的重要城市,其稳定与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局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寻找一位能够担此重任、稳定局势的领导人,成为了当务之急。
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将目光投向了曾思玉。这个曾经的小兵,如今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军。毛主席相信曾思玉一定能够带领武汉走出困境,重归稳定与繁荣。
毛主席
那天夜晚,曾思玉正在办公室里处理着各种事务。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他的思绪。他迅速接起电话,只听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严肃的声音:“曾思玉同志,组织上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前往武汉执行,请立即做好准备。”
曾思玉迅速收拾行装,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当曾思玉抵达武汉时,毛主席也亲临武汉进行考察。他看到曾思玉时,那份久违的亲切与喜悦瞬间涌上心头。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面了。
毛主席询问了曾思玉在武汉的生活习惯,以及他对当前局势的看法。曾思玉则表示:“请您放心,我会严格按照您的吩咐,严格执行党的命令,努力稳定武汉的局势。”
毛主席
不过,曾思玉初到武汉时,对本地的情况了解甚少,对武汉的复杂形势也缺乏深入的认识。但曾思玉还是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对武汉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与改革。
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他整顿纪律,打击腐败;他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让武汉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措施很快见效,武汉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不久之后,曾思玉被调去济南军区。曾思玉收拾起简单的行囊,便来到了济南。可惜的是,他前去济南后,便没法像以前一样经常与毛主席见面了。
毛主席
1974年军区要放露天电影,并且结尾会有主席会见外宾的画面,曾思玉二话不说便来到了广场观看,之后便是开头的一幕。而曾思玉也意识到主席是真的老了,他可能没有机会再与主席见上一面了。曾思玉退休后,对国家的事情还是很上心,当听说国家修路时需要迁母亲的坟,曾思玉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并且还把自己的积蓄全都捐给了国家。2012年,曾思玉因病在大连去世。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