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媒删帖叫好,为网络书法低级感遗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5:57 1

摘要:人民日报删除李明同学书法视频的做法,值得肯定。在面对专业争议时,不固执错误、及时校准传播导向,不仅是对书法艺术专业性的尊重,也为公共文化领域树立了知错即改的标杆。这种纠错担当,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尤为可贵。

人民日报删除李明同学书法视频的做法,值得肯定。在面对专业争议时,不固执错误、及时校准传播导向,不仅是对书法艺术专业性的尊重,也为公共文化领域树立了知错即改的标杆。这种纠错担当,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尤为可贵。

然而,这一事件也折射出网络书法审美的集体低级感,令人遗憾。当部分网友为"江湖体"欢呼,甚至对指出问题的专业人士恶语相向时,暴露出两个典型误区:

误区一:将情感投射等同于艺术评价,把对未成年人的鼓励异化为对专业标准的否定。

误区二:用态度正确掩盖认知空白,在对书法审美基本概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给批评者贴上"苛刻"的标签。

书法作为千年传承的艺术,真诚必须以专业积淀为根基。那些追捧江湖作品、嘲讽专业人士的行为,本质上是将个人情感凌驾于艺术规律之上,最终只会暴露自身审美认知的短板。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人以"小男孩书写真诚"为江湖作品辩护,甚至反问兰亭奖作品是否要"更真诚"。这种论调完全混淆了艺术本质——真诚若缺乏专业训练与审美积淀,不过是浅尝辄止的自我感动。

值得欣慰的是,书法界在此次争议中展现出空前的专业共识。当业内人士集体指出作品问题时,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笔墨规范,更是文化传承的严肃性。李明同学也在爱心人士帮助下开始临习王羲之等正确教材,让事件有了积极收尾。

图片来自网络

真正的鼓励,是引导初学者走向正确的艺术道路,而非在错误认知中自我陶醉。媒体传播可以感性共情,但不能放弃专业把关。期待公众审美能在这样的讨论中不断成长,远离低级感,迈向真正的艺术欣赏。

文人之家临摹作品

来源:文人之家1Z7P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