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论孩子后来长到多少斤,自己始终无法忘记,当护士第一次报孩子体重时,心跳漏一拍的感觉。
不论孩子后来长到多少斤,自己始终无法忘记,当护士第一次报孩子体重时,心跳漏一拍的感觉。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宝宝出生时,你还记当时听到他是“几斤几两“吗?
千呼万唤始出来,满腔热忱都是爱。新生儿宝宝,在父母亲人的期盼中,经过了漫长而短暂的等待,终于面世了。
他是带着全部的信任和爱,来到我们身边;也是赤手空拳降临这个世界,将自己的命运暂且交到我们手中。
很多新手妈妈说,当时自己在产床上,面对煎熬和挣扎,都没有流下泪水,但是当听到护士报孩子“几斤几两“时,她整个人一下子就崩了,是喜悦掺杂着激动、欣慰、疲惫后的如释重负以及种种复杂的情绪。
在网上看到一份调研资料,不同“斤两“的宝宝,居然给他们的家人也带去不同的快乐和烦恼。
① 正常体重的宝宝
出生时6—7斤左右的宝宝,都属于正常体重,医生在评估母婴情况后,如果条件符合也会建议妈妈顺产。
一位妈妈就经历了20多小时后的顺产,使出全部洪荒之力终于将宝宝生下来。
筋疲力尽的她听到护士在一旁报:6斤3两,母女平安。她的眼泪“刷——”地一下就流了出来。
孕期因为没增重多少,身边的人一直劝她多吃:
别为了爱美不顾宝宝的健康,她也一直担心宝宝发育不好,当听到“6斤3两“时,顿时觉得所受到的苦都值了。
一旁陪产的丈夫听到孩子的体重,也一直念念有词:六斤三,挺好的,以后咱们闺女就叫六六。
② “重量级“的宝宝
一位宝妈因为在孕期一直被投喂各种的补汤,身材就像吹了气的皮球一样,迅速鼓了起来。
孕检的时候做B超也一直显示胎儿偏大,因为种种原因,她最后选择了剖腹产。
当护士抱着孩子喊:“9斤2两“,大胖小子。
这可把等在产房外的奶奶给惊住了,练练念叨:幸好是剖,要不孩子这么大,怎么生啊。
看着宝宝肉乎乎的大腿,浑圆的小身体,就像个满月的娃娃,亲人都打趣道:这小子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以后这是个运动员的料啊。
③ 早产宝宝的“斤两之争“
“4斤1两,要送新生儿科观察。”
一位32周早产儿的妈妈听到宝宝的体重后,揪心起来。
婆婆却安慰:七活八不活,宝宝四斤多,也不算太瘦,肯定会没事的。
爸爸则在一旁紧张地追问护士:“四斤一两是2050克吗?我查过资料,超过2公斤更好……”这一刻,“斤两”成了全家人计算希望的刻度。
④ 带有“谐音梗“的吉祥宝宝
一位男宝出生时“5斤8两“,全家都乐开了花。
孩子爸爸说:五八四十,这是要发的节奏啊。爷爷也兴奋的说:五八是“我发“,好兆头啊。
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吉祥宝宝,会给全家带去福运。
孩子出生后,产房里的医生护士都会主动为宝妈报告,孩子到底是“几斤几两”,这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其实暗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宣告新生命诞生
一个生命从无到有,从孕育到成熟,都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情。
当护士大声宣告,宝宝几斤几两时,也是在宣告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自身所具备的庄严和仪式感。
而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记录宝宝原始数据
宝宝是带着自己的小档案出生的,出生的时辰、性别、体重等重要信息,都会记录在案,后登记到出生医学证明上。
护士口头告知是用“几斤几两”,是为了更好说、更好记忆,还为了一些“谐音”讨个彩头,大吉大利;
比如上述所提到的“五斤八两”的宝宝,以及常见的“六斤六两“,六六大顺,迎合了中国人吉祥如意的心理。
但是,在实际的记录和操作中,记录宝宝的体重数据单位还是用国际通用标准“克/千克“,比如说”六斤六两“会被标注”3300g“。
第三,判断宝宝健康与否
新生儿宝宝刚出生后的体重,也是评估其健康标准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足月出生的宝宝一般在5—8斤之间,宝宝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不错,父母精心照料即可。
而体重过低,如少于5斤,或者体重过重高于8斤,可能会存在潜在的问题,额外需要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第四,防止宝宝被抱错
宝宝的体重、性别和妈妈的姓名等基本信息,还会写在一个手环上,套在宝宝的小手腕上,在住院期间都佩戴。
这也是宝宝最初的身份凭证之一,可以更好的区别其他宝宝,防止被抱错误认等。
新生儿宝宝都长得差不多,如果扎堆打针、洗澡等,有了准确的数字,更好用来甄别自家的宝宝。
国外有一些针对性的研究发现,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智商有一定的关联性,比如说:
6—7斤的新生儿智商平均值,明显要高于其他体重的孩子;
体重较轻的孩子,出生时2—4.5公斤之间,他们的大脑皮层相对较薄;
而出生时体重超过八斤时,智商测试得分整体呈下降趋势。
虽然存在联系,但它们之间并非因果关系,早产儿因宫内生长受限,可能导致脑发育滞后,但通过科学干预,如营养补充、早期教育,多数孩子智商可追上正常水平。
爱因斯坦出生体重仅2.7公斤,属于正常偏低,但显然不影响其智力。
真正影响孩子智商的关键因素还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养育,包括但不局限于:
√ 父母在“最佳生育年龄“孕育孩子;
√ 在0—6岁,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积极和孩子互动,促进大脑神经元连接;
√ 持续对孩子进行教育投入、家庭支持,给予爱和关怀,孩子将来肯定会变成一个聪明慧智、有所建树的人。
来源:豆芽妈妈育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