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世纪十年大萧条:影响至今的经济寒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8 09:40 1

摘要:美国大萧条是一段让所有美国人记忆深刻而且不会忘记的历史,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9年,整整十年,把美国社会搅了个天翻地覆,对今天的美国人来说,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

美国大萧条是一段让所有美国人记忆深刻而且不会忘记的历史,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9年,整整十年,把美国社会搅了个天翻地覆,对今天的美国人来说,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

大萧条最直接的就是失业率爆表,1933年的时候,失业率飙升到25%,大街上到处都是找工作的人。工厂关门,商店歇业,大家都没钱,消费就像被冻住了一样。现在的美国人,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做投资,心里都有个大萧条的阴影。很多人不敢随便辞职,投资也更谨慎,就怕经济又像大萧条时那样垮掉。美国政府在大萧条后,也开始深度干预经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政府的财政政策,都在努力防止经济大崩溃。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又是救市又是调控,就是不想重蹈大萧条的覆辙。

大萧条让美国人的消费和储蓄观念彻底变了。以前大家爱超前消费,大萧条一来,很多人房子车子被收走,债务缠身,就开始明白储蓄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家庭都会留一笔应急资金,消费也更务实,不再盲目追求名牌和奢侈品。而且大萧条时期,很多家庭为了生存,成员之间互相扶持,家庭关系变得紧密。这种重视家庭的传统,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很多美国人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陪家人。

之前大家觉得政府别管经济,让市场自己来就行。可大萧条一来,政府再不管就不行了。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搞了“新政”,扩大政府权力,干预经济,建立社保体系,给失业的、退休的人提供保障。从那以后,美国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务里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后面的总统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在不同程度上延续这种干预模式。

文化领域也受大萧条影响。那时候娱乐产业为了活下去,开始搞一些低成本、接地气的东西,像广播剧、廉价电影、通俗小说,这些成了人们逃避现实痛苦的港湾。这种文化趋势一直影响到现在,美国的流行文化还是很注重大众口味,追求娱乐性和亲民性。大萧条也催生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文艺作品,像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把当时农民的悲惨生活写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让美国人一直牢记大萧条的伤痛,也不断反思社会问题。大萧条虽然已经过去快一个世纪了,但它就像一道伤疤,刻在美国社会的记忆深处。它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影响着美国的政治和文化走向。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