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狄寨派出所民警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日常的每一处细节。依托警务室前置功能,狄寨派出所选派民辅警进驻校园、村组,借助阶梯式日常管理、互动式培训提高等机制,大力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同时联合社会面共治力
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狄寨派出所民警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日常的每一处细节。依托警务室前置功能,狄寨派出所选派民辅警进驻校园、村组,借助阶梯式日常管理、互动式培训提高等机制,大力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同时联合社会面共治力量开展巡逻防控,努力防风险、除隐患、降发案、保平安。
4月11日,狄寨派出所组织防恐技能骨干,前往辖区西安海棠学院开展实战演练,构建以“驻校民辅警+学校保卫处+治安协理员”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快速响应机制。
模拟警情指令下达后,校园安保人员迅速锁定“持械歹徒”方位,驻校民警同步启动“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治安协理员疏散人群,保卫处成员手持盾牌、钢叉,形成包围圈,以“精准制敌、联勤联防”充分展现最小应急单元的实战效能。
演练结束,民警围绕最小应急单元职能开展专项培训。强化器械攻防技能,现场演示盾棍叉协同作战战术;根据校园通道、人群密度等要素,优化应急预案,制定分场景处置策略;开展心理抗压训练,提升成员临场判断力。
此次演练进一步深化“警校融合”机制,将最小应急单元从“单点值守”升级为“网格化布防”。通过建立驻校民警日常督导、保卫处常态巡防、治安协理员隐患上报的闭环体系,推动校园安防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预警”转变。西安海棠学院负责人评价:“社会力量最小应急单元模式让专业力量与校园资源深度融合,师生安全感更加充实。”目前,狄寨派出所已初步建成43个最小应急单元,建成率超95%。
今年以来,为提升辖区治安管理水平,保障群众财产安全,狄寨派出所专门在人流量较大的潘村商业街开展反扒专项行动。
行动期间,派出所增派警力,采用“便衣巡逻+公开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商业街出入口、沿街商户周边等区域的巡查。民警走访商户,提醒防范可疑人员,鼓励商户与警方配合,共同维护商业街治安秩序。
在巡查的同时,民警在醒目的位置张贴反扒宣传海报,向群众发放防范手册,现场讲解防扒技巧。此外,民警利用商业街广播系统和无人机喊话器,循环播放防扒提示,提醒群众保管好随身物品。通过这些举措,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显著提升。所长程武增表示:“反扒需要警民携手,形成合力,共同筑牢平安防线。”
驻村民辅警推动平安建设、矛盾纠纷等工作常态化开展,结合农村居民生活实际,以“各家各户串一串,屋前屋后转一转”的方式,走访村民,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前不久,辖区两户村民因土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多次发生口角,影响邻里关系与村里和谐氛围。民警联合村委会、乡贤调解员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并结合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提出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乡贤调解员从邻里感情和乡村和谐的角度,劝导双方互谅互让。经过多次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握手言和。村民王女士感慨道:“多亏了民警和调解员的帮助,不然这事还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这起纠纷的化解,展现了警民联动、多元共治的作用。
狄寨派出所以实际行动践行“警民融合”理念,通过警务前置、共治联动、精准防控等创新举措,织密社会治安防护网。(记者 姜争民 通讯员 孙毅)
(来源:西部法治报)
来源:陕西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