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女士说,回家后,她就出现了发烧,同时还伴随着头痛、有点恶心想吐的症状。于是她买了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吃,当时就退烧了。但后来,又开始出现类似的症状,甄女士只好前往附近的社康和医院进行就诊。
近日,深圳的甄女士
趁着天气晴好
带着孩子到公园玩耍了一番
没想到这一次出游
竟让她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甄女士说,回家后,她就出现了发烧,同时还伴随着头痛、有点恶心想吐的症状。于是她买了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吃,当时就退烧了。但后来,又开始出现类似的症状,甄女士只好前往附近的社康和医院进行就诊。
辗转治疗不见好
送入感染科后查出“凶手”
辗转在社康和附近医院,但治疗都不见好,最后甄女士被紧急送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吴帅 主治医师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她当时烧了十多天,期间出现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的情况。我们起初按照细菌感染看,用抗生素但效果不佳。患者当时没说有皮疹,但发现比较隐蔽的地方有抓痕,一开始以为是皮肤破损,结果最后结合检查,才判断为恙虫病 。
医生在甄女士右肩背部,发现了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黑色焦痂,周围有红晕。这个不起眼的“小伤口”,成为了诊断的关键线索。
因为这个焦痂不是很典型,表面上也看起来像一些普通的抓痕。长的地方也不典型,因为恙虫病一般焦痂最常见是腋窝,还有腹股沟这些隐蔽的地方。
恙虫病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
看到“恙虫病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这个结果,甄女士才恍然大悟。她回忆了一下,上周自己确实曾带着孩子去了野外公园玩。
恙虫病是什么?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立克次体科恙虫病东方体属)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的发热性夏季传染病,常经恙螨幼虫叮咬传播。鼠类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南方多于夏秋季发病,以6~8月为高峰,与降雨量集中的季节恙螨扩散有关。
被恙虫叮咬后,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轻症,但约有3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高达24%,因此务必重视恙虫病。
需要注意的是,恙虫病不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不会“自愈”,需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恙虫病要是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比如心脏、肾脏、肝脏的损害。所以,要是有恙虫病,一定要及时治疗。
当出现以下这些症状的时候
就要警惕是不是感染了
↓↓↓
01
发热
体温多在38.5℃~41℃, 最高可达42℃,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多有畏寒,偶有寒战。
02
焦痂或溃疡
焦痂或溃疡是恙虫病特有的体征,发生率多为50%以上,可全身分布,但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隐蔽、潮湿且气味较浓的部位。
03
皮疹
皮疹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可能与病原体的型别不同、病情轻重、就诊早晚等因素有关。多出现在发病后3~6天,充血性斑丘疹多见,持续3~7日后逐渐消退。皮疹呈暗红色,压之褪色。形态大小不一,一般3~5mm,散在性分布,以胸、背和腹部较多,向四肢发展,面部很少,手掌脚底无皮疹。
04
淋巴结肿大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恙虫病常见的体征之一,焦痂或溃疡临近的浅表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
05
其他表现
全身不适、头昏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四肢乏力等,可有咳嗽咳痰,肝脾肿大、结膜充血。
06
有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中耳炎、腮腺炎、血栓性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肌炎、心功能不全、DIC、感染性休克等。
恙虫病危害健康
如何避免引“虫”上身?
1、尽量避免长时间的野外活动,如需外出,应注意系好衣服领子、袖口及裤腿,尽量避免在草地坐、卧,减少与恙螨幼虫的接触机会。
2、野外活动或劳作后,应及时拍打衣物,尽快换衣洗澡,并重点检查踝关节周围、腋窝、腘窝、腹股沟等容易被恙螨幼虫叮咬的部位,确保没有遗漏的叮咬点。
3、从事野外活动后,如出现恙虫病疑似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皮疹、焦痂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活动史,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
医生提醒
家长如果带孩子去郊游或者踏青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