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为媒 津通天下 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助力天津打造开放新名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10:11 1

摘要:“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城市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市外办”)主任栾建章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天津国际化步伐加快,来津外籍人士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兼具信息传递和行为导向作用的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简称“公示语”)、英文版政务平台和热线

“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城市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市外办”)主任栾建章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天津国际化步伐加快,来津外籍人士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兼具信息传递和行为导向作用的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简称“公示语”)、英文版政务平台和热线服务等不仅是外籍人士在津生活的“指引灯”,也是城市国际化的“门面招牌”,为此,打造标准化、特色化的国际语言环境成为天津通联世界的“刚需”。

公示语急需系统性改进

“天津公示语标识数量不少,但部分质量还不高,尚未发挥城市名片作用。”市外办国研中心副主任薛钰表示。近日,记者随市外办、专家组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人员赴我市重点酒店、场站等多地调研,通过现场查看标识,发现英文译写问题频出。

“看这个大门上的标识,中文是‘禁止闯入’,意思是在进入旋转门时不要着急往里面闯,但英文翻译成了‘Entry Prohibited’,意思是‘禁止入内’,这样的英文标识会给外籍人士错误引导,建议使用‘NO RUSHING IN’更为贴切。”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主任汪淳波教授在对我市一家知名酒店的公示语调研时指出。“这个玻璃围栏,只用中文提示了‘禁止倚靠’‘禁止攀爬’,没有英文标识,应该补上。”

调研中发现,道路交通、旅游景区、文化场所等领域也存在公示语错误和不规范的情况:例如,“进口”误译为“Import”(正确应为“Entrance”),“经济舱”误译为“Common Class”(正确应为“Economy Class”),同一场所的“卫生间”出现“Restrooms”和“Toilet”两种译法等。

“这些问题不仅给外籍人士带来困扰,更与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存在差距,其根源在于缺乏统一的译写规范和系统规划。”薛钰表示,公示语作为打造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展现城市精神面貌、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高质量高标准推进。

从“有”到“优”的跨越之路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化的载体。天津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不仅关乎“标准化”,更需彰显“特色化”。当前,已由市外办牵头,联合城管、交通、规划、文旅等部门系统推进英文标识的规范译写。此外,市外办计划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月活动,营造国际化良好氛围;规范“五大道”“杨柳青年画”“煎饼果子”等文化符号的译写,让公示语成为传播天津文化的窗口;在“津心办”App等政务平台增设多语种功能,完善规范地铁等公共交通双语播报,提升外籍人士在津生活的便利性。

“我们计划到2027年,全市重点区域公共场所双语标识基本规范,公共服务外语水平稳步提升。”薛钰介绍,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已启动,重点对机场、火车站、酒店等场所的标识进行整改,出台《天津市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指引》;第二阶段将向全市拓展标识规范工作,并推动政务服务、文旅、医疗、金融等领域提升完善外语便利化服务。

叫响“天下之津”城市名片

“市外办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天下之津’的城市理念,这一理念是天津国际化发展的核心。”市外办主任栾建章介绍,“天下之津”寓意“天下至津、津通天下”,其本质是推动天津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化进程,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中的“坚持胸怀天下”高度契合。

栾建章表示,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定位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延伸。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下,国际化是现代化的关键标志。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从公共场所的英语标识到文旅消费场景的语言服务,都直接影响外国人对天津的认知。当前,天津正抓住上合峰会等国际活动契机,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但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久久为功,通过法治化路径持续推进。

“北京、杭州等城市已为天津提供了宝贵经验。北京通过立法推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20余年,重点场所语言正确率达95%以上。天津计划借鉴其经验,推动《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等法规出台,同时强化社会共识,让国际化理念深入人心。”栾建章说。(记者 孙启明 张清)

来源:网信西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