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被称为“AI智能体元年”。各大银行纷纷投身于智能体研发与落地的热潮中,智能体应用在垂直领域纵深突破,信贷、交易、面客等核心业务逐渐成为应用的主战场。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效率提升,更指向价值创造范式的变革。
重磅发布金融智能体加速器FAB,华为数字金融将给金融业带来什么?
·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当“人+工具”到“人+AI同事”变为现实,带来“一人一团队”的全新模式,金融行业正站在智能化转型的裂变节点。
2025年,被称为“AI智能体元年”。各大银行纷纷投身于智能体研发与落地的热潮中,智能体应用在垂直领域纵深突破,信贷、交易、面客等核心业务逐渐成为应用的主战场。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效率提升,更指向价值创造范式的变革。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AI技术幻觉、落地成本高、中小行容易“掉队”等困局,仍然有待突破。9月19日,华为数字金融发布金融智能体加速器FAB(FinAgent Booster),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领域全球样板点,旨在全方位帮助金融机构解决AI在核心业务场景商业落地的难题。
华为数字金融的这些举措,为行业带来了关键增量,必将加速整个行业智能化变革的进程。
01
金融智能体应用加速:
迈向价值创造新阶段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金融智能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核心业务。
一方面,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在金融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加速智能体应用,提供了政策指引。
另一方面,AI大模型从“通用”迈向“垂直”的跨越,推动金融大模型走向深度应用。今年上半年,某大型银行探索以智能体为核心的“1+X”金融大模型应用范式,在零售、公司、市场三大条线一口气新投AI财富助理、投研助手、智能信贷官等100+场景智能体;某股份行加强业务场景智能体建设;券商机构也在全面加速智能体应用,此前国泰海通发布了证券行业首个新一代全AI智能APP。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金融智能体开始从金融机构的实验室向核心业务场景融合,2025年金融智能体已然进入“价值创造”的新阶段。
首先,是智能体应用从内部管理运营岗位逐步向核心业务拓展。例如,某大行用智能体助力解决人工智能企业贷款难题,为企业量身定制贷款服务方案,缩短贷款审批流程。在信贷风控领域的应用,金融智能体的角色从“辅助”走向“决策”。
同时,金融智能体应用已经给银行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提升。前述一家大型银行信贷全流程的多智能体协同矩阵,提供20余个智能体服务,其中财务风险分析效率提升20%。在债券业务中,做市交易智能体助力平均交易效率提升10倍,协商报价交易规模提升2倍。
当然,智能体要在金融机构业务场景实际落地,对精确度、安全性、可解释性等方面仍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是技术瓶颈,其中包括AI幻觉问题、多智能体协作困难等;二是业务场景应用落地,具有较高成本;三是大型银行能够快速全面布局智能体的加速应用,而中小银行则难以快速在核心业务领域快速应用。
这条竞争新赛道,不仅是金融机构之间的比拼,也给科技行业带来新一轮格局重构。既是技术与模式的比拼,拼落地速度,看谁能协助金融客户快速助推金融智能体步入核心业务;也是比支撑金融智能体的根基韧性,看谁的基础设置更稳、生态更强,能够助力金融机构更安全的长跑。
02
破局之道:
FAB金融智能体加速器
“一人一岗位,一人多智能体。”
“一人一团队”要在更多金融机构中实现,离不开外部强大的合作伙伴。与第三方科技厂商合作,成为构建金融智能体的先发优势,构建AI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
9月19日,在“智在必行,众绘数字金融新篇章”主题峰会上,华为数字金融基于AI创新方案、生态实践、与伙伴的联合方案、工程化经验的沉淀,围绕智能体落地重磅推出FAB(FinAgent Booster)-金融智能体加速器。
FAB旨在助力金融机构高效推进智能体的落地。华为数字金融军团CEO曹冲在峰会上指出,AI正在给金融行业带来结构性的变革,除了“人+AI同事”这一趋势外,还包括“服务模式从GUI被动服务到LUI主动服务;隐性知识显性化,与AI智能体协同,重塑风控决策体系;基础设施从通算为中心走向‘通算+智算’为中心。”
“把AI落地的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和伙伴”。FAB加速器的推出,正是对上述趋势的精准响应,其“开箱易用、开箱随用、开箱畅用”的三大特征,旨在层层破解行业落地难题。
· 开箱易用:结合金融AI智能体落地最佳实践,打造了50多类创新场景工作流与样板间,推动金融机构在新的业务场景需求时,其构想能够快速实现。
· 开箱随用:联合伙伴积累了150多个金融MCP,沉淀了丰富的领域知识,支撑金融机构灵活组装内部、外部MCP,更简单高效地搭建智能体应用。即“给大模型插上 USB-C 接口,让它即插即用任何外部工具与数据。”MCP模式,能够让金融机构在应用金融智能体时,达到开箱随用的目的,提升多方协作效率。
· 开箱畅用:结合全新的昇腾算力和ModelArts Versatile智能体平台,进一步沉淀智能体工程工艺,解决复杂的工程化难题,如AI面客90%以上意图识别准确率和毫秒级时延,让智能体应用工程化繁为简。
在金融AI落地实践中,通用化与个性化一直都是一对核心矛盾。华为数字金融FAB的推出,剑指金融场景的通用化与个性化融合的AI全新应用模式,为“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探索出一条有价值产出的高效路径,也为全球金融机构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03
搭建强大的前提条件:
驱动金融智能体长效发展
要让AI成为金融机构真正的生产力,在核心业务中持续创造价值,光靠一个软件解决方案是不够的,构建强大的基础设施不可或缺。在华为数字金融看来,优质数据、韧性存算网基础设施是金融机构拥抱AI红利的必要条件,这正是华为数字金融优于同行的独特优势所在。
AI智能体落地效果,离不开全量全要素数据治理和专业领域知识萃取。在此次峰会上,华为数字金融推出全新知识湖方案,包括以昇腾加速大规模图计算与多模态知识分析,DataArts Studio知识管理平台,并联合多个领先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实践,打造面向AI时代的知识新基座。
数据湖到知识湖不是一个RAG的叠加,而是一个全新的体系能力。例如,在信贷风控场景,整合银行三张表数据,构建风险标签和数据API,对接风控系统和业务人员。通过全新的知识湖架构,把多模态知识汇聚起来,让企业报表到合同文本和历史数据进行关联。相当于把全银行的最优秀的风控专家的经验萃取出来,让AI智能体能够像资深风控专家一样,进行深度的推理和决策。
优质的数据,是让金融智能体在金融机构应用的一大前提,而金融智能体要完全“跑起来”,韧性的基础设施底座则是重要支撑。
基础设施的韧性,包括安全与高效(高并发、低时延、高可用)两大维度。为了解决安全难题,华为数字金融在峰会上也推出了4大安全解决方案,包括零信任园区网实时动态鉴权;量子安全广域网实现抗量子解密;AI训推保护方案防推理模型投毒;数据安全黑匣子抗极限网络攻击。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助力金融机构构建面向未来的金融安全目标体系。
在面客场景,极致的高效是金融机构所追求的。在远程银行、手机银行智能体大规模面客上线时,对Agent平台、智算高并发和低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AI智能体进入金融每一次交互与交易,通算和智算主从地位正在重定义。
华为数字金融构建双活和多活的智算底座,高可用的智能体平台,AI智能体的全链路运维,以及以量子抗量子和AI VS AI的纵深安全,去构筑AI时代的“新韧性”。在大中型银行,面向秒级时延和毫秒级手机银行智能体场景,华为数字金融此次也推出了一系列智算创新方案,尤其是基于最新灵衢架构的超节点方案和ModelArts Versatile企业级智能体平台。
要推动金融智能体市场长效价值发挥,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科技公司的深度捆绑与合作是必然趋势。科技企业也需要通过开放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应对数智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更深刻的变革在于生态协同。华为数字金融通过打造一个统一的金融行业合作枢纽,以便于实现各方资源的整合和规划最优合作路径。这个枢纽可以是一个平台、一个合作计划或者一个团队,其目的是为生态伙伴提供一个行业属性明显的合作载体。通过金融伙伴出海计划(FPGGP)、方案精筑计划(OBP)、睿变创新计划(MVP)三个子计划,全面支持全球金融伙伴的多样化合作需求。
本次峰会,围绕AI生态,华为启动“融海计划·AI睿领行动”,从全域场景创新、全栈能力聚合、全面资源协同三个方面加速升级,携手伙伴在营销获客、风控决策、运营体验、投研投顾、保险理赔等更多场景下加速打造AI创新方案,加速走向全球市场,持续推动金融智能化进程。
无论是AI技术、智算的基础设施,还是在优质数据创新模式上,金融生态搭建能够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多拥抱AI红利的机会。我们期待在新的金融智能体赛道上,能够看到更多创新的模式,加速推动金融智能化进程。
来源:轻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