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生育率陷阱”这一概念,是由奥地利著名人口学家沃尔夫冈·卢茨和希尔贝克(Skirbekk)在2005年发表的《低生育率国家应对进度效应的政策》(Policies Addressing the Tempo Effect in Low-fertility Cou
理论小贴士
“低生育率陷阱”这一概念,是由奥地利著名人口学家沃尔夫冈·卢茨和希尔贝克(Skirbekk)在2005年发表的《低生育率国家应对进度效应的政策》(Policies Addressing the Tempo Effect in Low-fertility Countries)论文中首次提出的。该概念认为,当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低生育率就会产生“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会使生育率进一步降低并且难以回升,由此掉进低生育率陷阱。2006年,卢茨等将“低生育率陷阱”提升到理论高度,并深入论证了“低生育率陷阱”的三种自我强化机制。这三种机制分别是人口学机制、社会学机制和经济学机制。“低生育率陷阱”理论一经提出就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引起了人口学界的激烈争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