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危机刚开始!背刺供应商、员工社保待缴!贾国龙IPO千亿梦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1 23:37 1

摘要:创始人贾国龙坦言,9月10日、11日分别减少100万元营收,9月12日预计损失200万至300万元。

“几乎没人!”这是记者在西贝餐饮兰州中心店听到的服务员感慨。

曾经排队的热闹场景一去不复返,只有空荡荡的大厅和不断下滑的营业额。

自预制菜争议爆发以来,西贝门店客流出现断崖式下滑。

创始人贾国龙坦言,9月10日、11日分别减少100万元营收,9月12日预计损失200万至300万元。

西贝面临的不仅仅是预制菜的舆论危机。

这家拥有全国370余家直营门店、约1.8万名员工的餐饮巨头,正同时遭遇多重挑战。

社交媒体上流传了一个对话截图,自称“西贝采购总监张明华”的人士要求供应商退回所有预制产品,并称公司已经面临大问题,出现闭店情况。

在聊天记录中,所谓的“供应商”表示:“你去找罗永浩啊!你为难我们干啥,121万的货,201.5吨,我往哪里放”。

这种“背刺供应商”的行为,显然给如今状况不太好的西贝又捅了一刀。

虽然西贝官方迅速否认了这一传闻,但此类信息的传播,本身就反映了公众对西贝经营状况的担忧。

比起舆论风波,西贝内部长期存在的社保问题可能更为致命。

有离职员工爆料称,西贝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保。

2022年就有媒体报道过此事,看来是老毛病了。

一些招聘信息上只字不提五险一金,这通常意味着没有这项福利。

有离职员工透露,西贝曾承诺三个月试用期后给员工交社保,但迟迟没有落实。

还有员工表示被迫签署放弃五险一金的合同,如果不签就可能面临无班可上的困境。

随着国家政策要求企业在9月之后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西贝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为1.8万名员工缴纳社保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对已经营收下滑的西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第三重暴击更为直接,西贝的经营状况正在急速恶化。

六里桥旗舰店客流量下降超过七成,公司5%的利润率难以承受预计年化10亿元的营业额损失,眼见即将面临亏损和现金流问题。

有分析认为,西贝可能很难承受连续三个月的客流下滑。

餐饮行业本身现金流紧张,加上人工、房租等固定开支,如果收入大幅减少,企业将很快陷入财务困境。

这场危机来得非常不是时候。

西贝原本计划"通过2023-2025年持续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完成高质量IPO、成为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

今年9月1日,贾国龙再次公开表示"2023-2025年西贝的报表相对好看,希望在2026年上市"。

如今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不仅影响其短期业绩,为西贝的IPO计划 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此次事件可能成为西贝品牌的“照妖镜”,暴露了餐饮工业化转型中的诚信隐患,属于西贝创立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他认为西贝IPO计划因此存在三大不确定性:监管风险、品牌信任危机和加剧的行业竞争。

西贝面临的困境不仅在主品牌,其多元化业务也发展不顺。

西贝曾在快餐领域通过副牌矩阵展开多元业态探索,包括贾国龙小锅牛肉、贾国龙中国堡、西贝海鲜、九十九顶毡房等品牌。

曾被寄予厚望的贾国龙小锅牛肉,2023年的目标是开百店,到现在已经收缩至北京市场仅存12家门店,不足巅峰时期的一半。

而贾国龙中国堡2023年在北京开出的53家直营店,2024年已全部关闭并升级为“龙堡”,探索下沉市场。

在西贝的多元化业务中,只有外卖板块表现相对亮眼,2023年“西贝品质外卖”实现销售净额20亿元。

面对多重危机,西贝需要采取果断措施。

经过无数次口水战,西贝餐饮集团终于在9月15日公开致歉,承认“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存在差距”,并承诺尽可能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至门店现场加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西贝的道歉对象是消费者,而非罗永浩。这种选择性的道歉策略反映了西贝在危机处理上的不成熟。

事实上,相比于道歉,西贝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比如马上要面对的员工社保问题,公司是否已经有足够的现金流去应对。

同时,西贝需要重建消费者信任,透明公开其食材采购和加工流程,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但是食材采购又涉及重建供应链,网传的退货如果属实,等于是背刺供应商,转嫁损失,对于口碑已经岌岌可危的西贝,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如前面说的,预制菜争议只是导火索,真正考验西贝的是如何平衡成本与员工权益、如何维持消费者信任这些基本问题。

早在口罩期间贾国龙就曾表示,西贝的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

如今这场危机显然比当时更加危险,西贝能否撑过这三个月,真的尚未可知。

西贝的困境也给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

依靠信息不透明和压榨员工成本来实现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尊重员工权益、真正尊重消费者的企业,才可能赢得未来的市场。

毕竟,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头条深一度#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