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公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老人们悠闲地散着步,年轻人活力满满地跑着步,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可你知道吗?看似普通的散步,可能藏着关乎健康的重大秘密。很多人在散步时,偶尔会觉得腿沉甸甸的,没走多远就气喘吁吁,或是腿部莫名疼痛。大部分人可能会想,这不过
清晨的公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老人们悠闲地散着步,年轻人活力满满地跑着步,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可你知道吗?看似普通的散步,可能藏着关乎健康的重大秘密。很多人在散步时,偶尔会觉得腿沉甸甸的,没走多远就气喘吁吁,或是腿部莫名疼痛。大部分人可能会想,这不过是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腿脚没那么灵便罢了。但残酷的现实是,这很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 血栓,正悄无声息地堵住你的血管。
《中国循环杂志》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数据触目惊心,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离世的人数多达 400 多万,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人与血栓直接相关。千万别以为血栓只是老年人的 “专利”,它可不管你年龄大小,说盯上就盯上。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以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更是血栓的 “重点关照对象”,属于高危人群。那血栓到底是什么来路?它又常常潜伏在身体的哪些角落?为什么普普通通的散步,就能让它露出马脚呢?
血栓,远超想象的健康杀手
在很多人眼中,血栓无非就是让血管堵塞一下,没啥大不了。但实际上,血栓的危害程度远超你的认知。当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不受控制,过度聚集在一起,血栓就这么形成了。可别小瞧这个小小的血栓,它就像个不安分的 “捣蛋鬼”,在身体里四处 “游走”。一旦它堵在了脑部,中风就可能找上门;要是跑到肺部,肺栓塞便会袭来;而堵在心脏,心梗就会瞬间爆发。
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肺动脉血栓(PE)和脑血栓这三类血栓,堪称凶险中的 “佼佼者”。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概有 1000 万人因静脉血栓形成(VTE)陷入危险境地。咱们日常简单的散步行为,看似普通,实则有着独特的 “检测价值”。散步时,身体处于一种低强度的运动状态,却能有效反映出运动过程中血液循环是否顺畅、下肢血流是否正常以及心肺功能是否协调。
散步异样?或许是血管在紧急 “呼救”
一个人身体里有没有藏着血栓,散步时的表现往往比精密的体检仪器还要 “诚实”。要是在散步过程中出现下面这 4 种异常状况,那可得提高警惕了,极有可能是血栓已经在身体里搞破坏了。
走一小段路,腿疼来袭,休息后缓解
这可不是单纯的走路走累了,而是一种典型的 “间歇性跛行” 症状,也是下肢动脉血栓最常见的外在表现。这是因为血栓像个 “拦路虎”,把供应腿部血液的动脉给堵住了。人在走路时,腿部肌肉需要更多的血液来提供氧气,可由于血流被血栓阻碍,无法及时供应,就会引发缺血性疼痛。一旦停下脚步休息,肌肉对氧气的需求没那么大了,疼痛也就跟着缓解。这种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作 “下肢动脉闭塞症(PAD)”。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成果,在 65 岁以上的人群里,PAD 的发病率差不多接近 20%。
小腿一侧肿胀,另一侧正常
这可不是简单的水肿现象,而是深静脉血栓(DVT)的显著特征。正常情况下,双腿的血液流动是对称、平衡的。要是突然发现一条腿出现肿胀,摸上去热乎乎的,甚至颜色发紫,那可得高度怀疑是不是有血栓把静脉回流的通道给堵住了。尤其是那些长期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处于孕期的准妈妈,还有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这些人群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明显比常人要高。美国 CDC 的数据显示,DVT 每年在美国致使大约 10 万人失去生命。
散步后,莫名喘不上气,心跳加速
肺栓塞(PE)可以说是血栓最为致命的表现之一。下肢静脉里的血栓要是不安分,脱落下来,随着血流一路 “狂奔” 进入肺动脉,就会让肺部的血液供应瞬间中断。患者在进行轻微活动,比如散步之后,就会感觉胸口发闷,呼吸急促,甚至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恐惧。更可怕的是,肺栓塞发病往往十分突然,很多患者还没来得及送到医院,就已经心跳骤停。根据《柳叶刀》的研究,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高达 15%。
散步时,一侧胳膊或腿发麻、无力
这很可能是脑部血管里的血栓在捣乱。脑血栓通常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者缺血性中风的前期征兆。人在活动时,脑部对血液的需求量会增加。要是某一侧的脑部血流供应受阻,身体对应的一侧就会出现短暂的功能异常,表现为发麻、无力。可别把这种发麻当成普通的身体疲劳,不少中风患者在发病前的几天,就曾出现过类似的 “预警信号”。
散步,堪称免费的 “血管体检”
在散步时出现上述这些异常表现,虽然不能就此断定一定是血栓,但可以肯定的是,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出现了问题。特别是中老年人,以及本身就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散步过程中的每一个 “异常反应”,都可能是血栓发出的最早警报。散步之所以能 “揪出” 血栓,是因为它处于静息和剧烈运动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刚好能触动血管 “调节机制” 的关键节点。一旦血管存在堵塞情况,像散步这种轻负荷的运动,就能让问题浮出水面。更棒的是,这种 “体检方式” 既不花钱,也不费多大劲儿,关键在于你得有一双善于观察、能读懂身体信号的眼睛。
早发现血栓,远离健康危机
血栓可不是一下子突然冒出来的,它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慢性疾病不断积累的结果。要是你整天久坐不动,屁股像被胶水粘在椅子上;抽烟喝酒毫无节制,让身体浸泡在尼古丁和酒精里;饮食上顿顿都是高脂食物,大鱼大肉吃不停,还懒得锻炼,那你就相当于在给血栓的形成 “添砖加瓦”。而一旦血栓形成,严重的后果可能接踵而至,半身不遂、无法正常行走,甚至直接猝死。
所以,要是你在散步时总感觉不对劲,比如腿沉得像灌了铅、腿疼得厉害、呼吸急促困难、单侧肢体肿胀等,可别再自我安慰说只是累了。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赶紧去医院检查,做个下肢血管彩超,再测一测血 D - 二聚体,早点检查,心里也能早点踏实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源:热点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