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树堂为沪上著名收藏家陈郁先生的堂号。陈郁从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独立学者,从事中国古代书画及金石碑帖的收藏和研究。他不仅学术成果丰硕,且藏品丰富。
来源 l 西泠印社出版社
分享 l 书艺公社(ID:shufaorg)
嘉树堂为沪上著名收藏家陈郁先生的堂号。陈郁从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独立学者,从事中国古代书画及金石碑帖的收藏和研究。他不仅学术成果丰硕,且藏品丰富。
《嘉树堂藏善本碑帖丛刊》第一辑与第二辑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收藏家陈郁推出,以高精度印刷和学术深度著称,旨在普及珍贵碑帖。
第一、第二辑每辑收录五种名碑名拓,如在第一辑中,收录了明初拓本《孔宙碑》(张彦生称“所见第一”)、南朝《瘗鹤铭》等,部分拓本隐匿数十年后重现。第二辑中收录了多件珍本,如《崔敬邕墓志》(存世仅五本,吴昌硕题“海内第一本”)、《石门颂》乾隆后期初拓本,“高”未封口,《郙阁颂》“元公不朽”未损本等,选本高度是近年私藏碑帖之冠。
在嘉树堂与西泠印社出版社制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嘉树堂藏善本碑帖丛刊”系列第三辑即将推出,以飨读者。此辑包含5种原貌精印的善本碑帖,它们分别是:《争座位帖》《荐季直表》《礼器碑》《三老碑》《沂州普照寺碑》。
01 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
陈郁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561-9
开本:889mm×1194mm 8开
定价:320.00元
《争座位帖》是唐代颜真卿行草代表作,书于广德二年(764年),为斥责权臣郭英乂谄媚宦官鱼朝恩、破坏朝仪所作。此帖笔力刚劲雄浑,结字欹侧跌宕,墨气酣畅淋漓,尽显颜体“屋漏痕”篆籀之气,被誉为“行草双璧”之一。原迹早佚,现存拓本以陕刻为祖本,石花斑驳处可见唐代碑刻风骨,刻工精绝,北宋官帖多承其脉络,是研究唐代书法及碑刻史的重要范本。
此本最后有陶北冥长跋,陶氏回顾毕生鉴藏《颜真卿争座位帖》拓本之经历,早年得精良拓本却失之交臂,后考据认为陕刻为祖本。从碑刻史角度论证此帖乃唐人摹刻:唐太宗开行草入碑先河,此帖石质风化特征与昭陵唐碑一致,颜书神韵酣畅淋漓,刻工堪称国手,实为北宋官帖源头,而宋人摹本(如祭侄稿)则逊于古拙醇厚。
陶氏经四十年广收陕刻旧拓,曾以周公瑕藏宋拓为佳,然终不及朱幼平藏本(有董其昌、李日华题跋)。晚年偶得此册,精气逼人,经比对发现:周公瑕本虽“右”字清晰却石花密布,朱藏本字口已损,而新获本通过整体石花分布可证年代更早,技艺超群,令诸本黯然失色。陶氏喻此本如项羽巨鹿之战般卓绝,每观之皆欣然自得。
加之此本装帧古雅,开本阔大,旧锦挖裱,镶边面板,为善本无疑。
02 荐季直表
《荐季直表》
陈郁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563-3
开本:889mm×1194mm 8开
定价:280.00元
《荐季直表》传为三国钟繇小楷名迹,署黄初二年(221年),因“民”字避唐太宗讳,引发唐摹本与北宋摹本之争。此帖墨迹南宋入贾似道藏,元代经陆行直、张伯雨递传,明代由华夏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归梁清标、安岐及内府。此帖墨迹清末毁佚,今仅存王壮弘旧藏翻拍墨迹照片。
明中期顾可久旧藏宋拓本为此帖拓本之关键版本,顾氏与《真赏斋》刻帖关系密切,清初经秦柱州、王一峰递藏,附高攀龙临本及严绳孙、蒋衡等题跋。题跋揭示多重学术价值:严绳孙赞其“宋搨善本”,邵曾训称顾可久学钟书“遒紧俊逸”,蒋衡对比内府墨迹质疑其“精摹廓填”,王一峰则结合顾氏“清风亮节”强调伦理化品评。此本后归叶志诜、端方,2018年重现,现藏嘉树堂,含明拓残本及范承谟等藏印,杨守敬疑为“真赏斋火前本”。
本册封面题签为翁方纲(覃溪)所题。题签用纸为蜡笺纸,是一种高级宣纸,更可见翁方纲对此本的珍视程度。
03 礼器碑
《礼器碑》
陈郁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564-0
开本:889mm×1194mm 8开
定价:480.00元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刻于东汉永寿二年(156年),隶书十六行,与《史晨》《张迁》《曹全》并称汉隶四大名碑,现存曲阜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缮孔庙、增置礼器之事,文辞艰涩,杂用谶纬,书法则被誉为“汉隶第一”,兼具雄劲、方整与清秀之美。
此拓本为存世最旧明初拓本,递藏脉络清晰,曾归王懿荣、王崇烈、孟宪章等,附蒯光典、启功、朱铸禹等名家题跋。其版本特征显著:首行“追”字捺笔未泐连、“古”字右下存平行四边形黑块等,属明初典型考据。尤为珍贵者,碑阳碑阴均为明初同拓,突破汉碑旧拓“碑阳明拓、碑阴清补”惯例,存世稀见。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误记为“残本”,实则完整,曾多次影印出版。
朱铸禹跋文详析其书法价值,称其“藏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并质疑“宋拓”之说,推断汉碑重藏始于明代,此本实为明初精拓。册内题签、题跋精雅,外框高36.6厘米,三十八开,装帧考究,墨色沉黝,锋铩毕现。此本集版本稀缺性、递藏有序性、学术考据性于一体,堪称汉碑拓本典范,兼具金石研究、书法临习与艺术收藏多重价值。
04 三老碑
《三老碑》
陈郁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562-6
开本:889mm×1194mm 8开
定价:360.00元
《三老碑》全称《三老讳字忌日记》,刻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年),隶书体,记录三老家族祖孙三代名讳及忌日,共计217字,是隶书由古隶向汉隶演变的重要实证。此碑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原石经周世熊、陈渭泉递藏,民国时期由金石界募捐购藏于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保存至今。碑石高91厘米,宽45厘米,残损呈不规则状,碑文分左右两列,刻工古朴,具有早期汉碑特征。
该拓本为周世熊手拓赠予傅以礼(节子)的剪装裱本,流传有序,系同碑存世罕见的精拓珍本。傅氏于同治五年(1866年)获赠此拓,光绪六年(1880年)精心剪裱成册,并钤“兴化府海防粮捕通判”官印,以金粉小楷逐字释文于侧。册内收录赵之谦题眉、张景祁篆书引首,及周星诒、何澂、胡铁梅、孙星华等名家题跋观款,更附傅以礼两篇考据长跋,详述碑石出土始末及文字考释,较其《华延年室题跋》更为详实,且保留周世熊原跋,与蒋光煦、俞樾著作互证,学术价值突出。1973年吴玉如、朱铸禹续跋,盛赞此本墨色凝厚、题跋精雅,足证其为早期佳拓。
全册装帧考究,金丝楠木面板镌赵之谦题字,十三开内框尺寸严谨,集传拓精良、递藏清晰、题跋宏富、装潢古雅于一体,兼具书法史研究、金石学考证与艺术收藏多重价值,堪称汉碑善拓典范。
册末有傅以礼长跋一篇,记事详细,考据精深,是珍贵的考据文献。
05 沂州普照寺碑
《沂州普照寺碑》
陈郁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565-7
开本:889mm×1194mm 8开
定价:680.00元(全二册)
《沂州普照寺碑》全称《集柳书琅邪碑》,金代皇统四年(1144年)刻立,由仲汝尚撰文、程暐篆额,集唐代柳公权墨迹摹刻而成,与西安《玄秘塔碑》并称“东西柳碑”。碑高丈余,正书二十四行,原存山东临沂普照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地震断裂,道光年间遭剜洗损毁,20世纪60年代彻底碎毁。其书法集柳体精髓,王世贞赞其“遒劲方整,有一夫当关时力”,钱大昕称与《圣教序》“异曲同工”,陈绎曾甚至误为柳公权真迹,足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此碑旧拓极为罕见,清代金石家多仅录碑文存佚,至民国方若、王壮弘等始涉版本考据。据考,明初拓本碑首“中陶仲汝尚撰集唐柳公权书伊川程暐篆额”、碑末“中陶仲汝羲刊”等字完整,第三行“断碑于土”未泐,字口锋芒毕现。此本被张謇、张祖翼等定为“元拓足本”,纸墨沉古,较常见明拓更为早远,碑首、碑末及碑文较王昶《金石萃编》所录多出36字,较晚清拓本多存280余字,全文可读,堪称存世最旧精拓。
此拓递藏显赫,经明代李日华,清代金农、翁方纲及近代庞泽銮、李国松等递藏,钤印累累,尤以李日华旧藏佐证其年代之早。册内名家题跋宏富:张祖翼1900年长跋详校《金石萃编》缺失,考据碑文存佚;罗振玉誉其“集书之精,与《圣教序》雁行”;吴昌硕赞其“锋颖如新,墨香浑古”,定为元拓;褚德彝称其“集柳字画遒健,气脉贯注如出一手”,并补入《金石萃编补遗》。陆恢、沈曾植等亦盛赞其完整性与书艺价值,足证此本集版本稀缺性、递藏权威性与学术考据性于一体。
全册折装两厚本,外框高33.8厘米,内拓字口清晰,墨色沉黝,六十一开,含题签、碑拓及诸家跋文,装帧考究。作为金代集书碑刻巅峰之作,此本不仅为柳体书法研究提供绝佳范本,更以元拓之稀见、校勘之详实、题跋之精雅,成为金石学、版本学与艺术收藏领域的瑰宝,堪称“金碑第一”的传世典范。
本套丛书装帧方式为蝴蝶装对折接页,更好地还原了原件的装裱方式。5种图书封面包布为统一定制锦缎,精美华丽。
5种图书开本统一为八开,内页为原大原色精印。图片数据为全新1200dpi高精度采集。印刷每个环节均现场对照原拓校正颜色与细节,使墨色表现浑厚沉郁,字口纤毫毕现。
现场底本原件
书首各附有一篇陈郁先生所撰研究专文。文末附所有题签、题跋释文,由陈郁精心释读。
另发行5种合装,附赠编号藏书票及《礼器碑》碑拓首开复制品,限量200套。
“嘉树堂藏善本碑帖丛刊”系列第三辑五种
《争座位帖》定价320元,售价256元;
《荐季直表》定价280元,售价226元;
《礼器碑》定价480元,售价386元;
《三老碑》定价360元,售价286元;
《沂州普照寺碑》(全二册),定价680元,售价536元。
五种合装,成套销售,内附编号藏书票及《礼器碑》碑拓首开复制品,
限量200套,总定价2120,优惠价1500元。
图文综合来源出版社, 分享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 和万千书坛精英,一起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原文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立场以及价值判断。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书艺公社联系。
欢|迎|联|系
文章投稿,请联系: xshufa
来源:书艺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