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八月初一离日,牢记5件事,为家人祈福纳祥,安稳度秋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22:03 3

摘要:明天是农历八月初一,今年的八月来得比往年更晚一些。由于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不仅是“双春年”,还有一个“闰六月”,因此农历八月推迟到了公历9月。而今年的八月初一,恰逢白露节气的最后一天,明天就将迎来秋分,同时今天也是传统中的“四离日”之一,更是一个容易被遗

明天是农历八月初一,今年的八月来得比往年更晚一些。由于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不仅是“双春年”,还有一个“闰六月”,因此农历八月推迟到了公历9月。而今年的八月初一,恰逢白露节气的最后一天,明天就将迎来秋分,同时今天也是传统中的“四离日”之一,更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古老节日——“天医节”。

在这样一个多重时令交汇的日子里,老祖宗格外强调顺应天时、注重养生。尤其是中老年人,体质渐弱、阳气渐收,更应把握时节特点,安稳过渡。建议做好以下5件事,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寓意平安顺遂、纳吉迎祥。

一、祭拜药王,祈求健康

八月初一“天医节”,最早起源于宋代,是一个感恩医药之神、祈求祛病安康的民间节日。古人会在这一天祭祀黄帝、岐伯等医祖,感念他们传授医术、福泽后人。

建议中老年人可在清晨洁净身心,以一杯清茶、几样时令水果,面向东方简单祭拜,表达对先医的敬意,也为自身和家人祈愿健康。这不是迷信,而是借助传统仪式,强化健康意识,提醒自己关注身体、及时调养。

二、饮食“三白”,润肺防燥

进入八月,白露虽尽,秋意却愈浓,天气明显转凉干燥。此时饮食应遵循“少辛多酸、防燥润肺”的原则,可多吃“三白”——即梨、莲藕、银耳。

梨能生津润燥,缓解秋咳;莲藕清热健脾,补益心脾;银耳滋阴润肺,提升免疫力。可将这三样食材搭配,熬成羹汤,温和滋补,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秋季平补,减轻“秋燥”带来的口干舌燥、皮肤干痒等问题。

三、避风防寒,不贪凉、不早起

八月初一正值“四离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古时认为是季节交替、阴阳混沌之时,不宜大事奔波。从现代角度看,换季时气温波动大,体感温度复杂,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避免风寒。

建议早晚加件薄外套,不再睡凉席、不洗冷水澡,睡眠时关窗以免夜风侵体。此外,不建议过早起床锻炼,尤其避免在寒露雾气中运动,可等太阳出来后再活动,防止受寒引发关节痛或感冒。

四、佩戴艾草,驱蚊防病

古人过“天医节”,还有佩戴艾草、苍术等芳香草的习俗,认为可避瘟防病。此时虽已入秋,但蚊虫尚未完全消失,且易传播疾病。

不妨在家门口挂一小束干艾草,或缝制一个小香囊随身携带,艾草特有的香气不仅能驱赶蚊虫,还能通畅气机、安神缓压。这也是一种传统智慧的延续,简单却有效。

五、静心收神,忌大喜大悲

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对应人体脏腑为“肺”,情绪上易生悲忧。加上“四离日”气场转换较快,传统上建议在这一天尽量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大起大落、冲动决策。

中老年人可借此机会放下琐事烦恼,听听舒缓音乐、散步观景、与老友温和交谈,收敛心神、蓄养阳气,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储备能量。

明日八月初一,既是时令交替之日,也是传统文化中承载健康祈愿的节点。这些老一辈传下来的习惯,看似朴素,却蕴含顺应自然、珍重身体的智慧。中老年人不妨略作尝试,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延续,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一份贴心照顾。

愿这个秋天,你我皆能身心安稳、健康顺遂。

来源:刷脸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