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这十来天,中国餐饮圈上演了一出比宫斗剧还精彩的连续剧——主角是西贝的贾国龙,配角是“嘴炮王者”罗永浩,群众演员是一堆躲在后厨、标签都不敢撕的“冷冻选手”:预制菜。
最近这十来天,中国餐饮圈上演了一出比宫斗剧还精彩的连续剧——主角是西贝的贾国龙,配角是“嘴炮王者”罗永浩,群众演员是一堆躲在后厨、标签都不敢撕的“冷冻选手”:预制菜。
剧情高潮迭起:9月10日,老罗一句“太贵太恶心”,直接把西贝送上热搜,全网哗然。消费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花88块点的“现炒黄牛肉”,其实是从冷库拿出来的“预制老兵”,保质期18个月,比我家泡面还扛造。
接下来的几天,堪称“餐饮界速度与激情”:贾国龙怒发三连,“要起诉!”
老罗冷笑:“来啊,我悬赏10万等你证据。”
西贝慌了,连夜开后厨直播,搬出“罗永浩菜单”搞“透明厨房”,结果被老罗现场拆台,甩出一包冷冻鱼:“你这叫现做?这鱼比我侄子都老。”
短短几天,西贝日营业额蒸发几百万,贾老板在群里怒斥老罗“网络黑社会”。结果9月15日凌晨,画风突变,西贝发道歉信,承诺儿童餐牛肉饼改现做——从“刚猛如虎”到“跪得比外卖小哥还快”。
正当大家以为这场“预制菜风暴”要收尾时,剧情急转直下。
9月16日,罗永浩IP突然显示在香港,网友炸锅:“跑路了?”
当晚,又传他飞日本,虽未证实,但“风声紧就走人”的联想,像极了港片里大佬出事前的标配操作。
更巧的是,9月17日,锤子科技成都公司被重新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法人被限高。而老罗虽已卸任,但作为大股东和实控人,理论上真有可能被“限制出境”。
有网友调侃:“再晚半天,罗老师就得在首都机场演《人在囧途》续集了。”
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老罗前脚刚走,后脚就出事?是他消息灵通,还是有人“精准踩点”?
更耐人寻味的是,9月20日,老罗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账号发文,IP重回香港,语气却180度大转弯。
不再怒斥,反而语重心长地教预制菜商家:“知情权没那么难嘛,改改标准就好了。”
这话听着耳熟不?十天前他还说“预制菜是餐饮业的耻辱”,现在却开始“劝和”了?这转变,比天气预报还快。
有人说他怂了,有人说他累了,但更多人嗅到了一丝“江湖险恶”的味道。
要知道,就在老罗“出走”那几天,一群预制菜企业迅速集结,声援西贝,还专门在成都开了个叫“我们都在,我们还在”的餐饮大会。
名字听着挺励志,可配上那群满脸“我没错”的表情,观众只想问一句:你们是来道歉的,还是来开庆功宴的?
消费者反对预制菜了吗?没有。大家反对的是,“挂羊头卖冷冻狗肉”的套路。你明码标价卖预制菜,我认;但你一边吹“现点现炒”,一边端上桌的是微波炉热三分钟的“科技料理”,这就叫欺诈。
可这群人不反思,反而抱团取暖,搞“我们都在”的集体表演,生怕舆论热度降下来。这不是心虚,是什么?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他们的底气。一个行业,能在舆论风暴中心迅速组织反击,还能调动资源给同行站台,背后没点“硬关系”和“大靠山”,可能吗?
老罗的“突然温和”,或许不是怕,而是看清了:他打的不是一家西贝,而是一整条从工厂到餐厅、从资本到渠道的“预制菜利益链”。这链子上,不止贾国龙一个人在笑。
所以,他选择退一步,换一种方式说话。不是认输,而是换战术。
说到底,预制菜本身不是原罪。工业化、标准化是趋势,但前提是“透明”。消费者要的不是情怀,是知情权和选择权。你把冷冻菜摆上桌可以,但请大大方方写清楚:“本菜品为预制,来自XX工厂,保质期18个月。”
可偏偏有人贪心,想两头通吃:既要现炒的高价,又要预制的成本。结果被戳穿后,不认错,反抱团,甚至想用“行业大会”来洗白。
这哪是解决问题?这是把消费者当傻子。
至于罗永浩,他或许“跑”了,但问题没跑。预制菜的锅,不该由他一个人背。真正该反思的,是那些躲在“标准”“成本”“效率”背后,却忘了“诚信”二字怎么写的人。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可再复杂的江湖,也该有底线——比如,别让老百姓吃一顿饭,都像在拆“盲盒”。
来源:小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