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晚5天,你可能就错过孙颖莎最后一次在主场冲击年度大满贯的机会。”
“再晚5天,你可能就错过孙颖莎最后一次在主场冲击年度大满贯的机会。”
北京初秋的风已经带凉,首钢园训练馆里,空调被刻意调低两度。
孙颖莎把长袖外套的袖口拉到掌心,护腕遮得只剩半截手指。
她练完最后一组多球,蹲在地上擦汗,汗珠顺着下巴滴在木地板上,像刚下完一场小雨。
球迷隔着栏杆拍视频,发到群里说:“她今天练了整整90分钟,没抬头看过手机一次。”
这不是摆拍。
国乒33人大名单公布那天,教练组把训练表排得密不透风:上午体能+多球,下午队内对抗,晚上看录像。
王楚钦的录像课被排到夜里十一点,理由是“他打雨果那场,前三板线路太单一”。
王曼昱更狠,主动要求加练反手快撕,陪练是男队削球手马特,球速比正式比赛快20%。
有人担心他们太累,可现实是——WTT北京大满贯的签表一出,国乒女单12人直接进正赛,5人打资格赛,等于把半条命押在家门口。
男队那边,王楚钦刚回世界第一,积分只领先樊振东75分,一场球就能翻船。
换句话说,谁都不敢松。
更微妙的是混双。
王楚钦/孙颖莎被保送进正赛,但教练组同时扔出林诗栋/蒯曼、林高远/王艺迪两对新组合。
明眼人看得出,这是在为巴黎奥运做“双保险”——万一“莎头”组合状态掉链子,后面有人能顶。
孙颖莎在混双训练里被男队员连续冲中路,她边喘边说:“就当提前适应欧洲选手的搏杀。”
训练场外,一条消息悄悄刷屏:俄罗斯男队、女队各6人,加上中国“CHAO”队(其实就是国家二队的代号),在平壤金日成竞技场合练。
没有官方直播,只有流出的几张照片:俄罗斯选手用中文跟中国教练讨论发球旋转,中国小将反手拉冲时,俄罗斯教练在旁边拿手机测转速。
这种“地下交流”不是第一次,2019年刘国梁就带队去日本合练,当时张本智和偷偷学了马龙发逆旋转。
现在轮到俄罗斯人学中国,中国人学俄罗斯人的中远台对拉节奏。
为什么选平壤?
因为那里球馆湿度低,球速快,最接近欧洲公开赛环境。
国乒二队的小将陈垣宇说,第一天练完,手腕肿了一圈,“俄罗斯人拉过来的球,像装了弹簧”。
但三天后,他就能对拉20板不落地。
这种“魔鬼交换”,比在国内打十场队内赛都管用。
日本那边,早田希娜被桥本帆乃香挤掉蒙彼利埃站名额,急得在社交媒体发训练视频,配文“最后一搏”。
她的教练透露,早田的左膝积水还没消,每天冰敷三次。
北京大满贯她必须进四强,否则积分掉出前八,明年世界杯资格悬了。
对比之下,国乒的“人海战术”显得奢侈——奥运冠军不占名额,陈熠、覃予萱这些小将直接空降正赛,输赢都算赚。
球迷最关心的是:孙颖莎能不能在主场完成年度大满贯?
澳门决赛她4比3赢王曼昱,决胜局11比9,靠一个球。
王曼昱赛后把毛巾盖在脸上,半天没起身。
这次北京,两人同半区,半决赛可能提前相遇。
训练馆里,肖战指导对王曼昱说:“别想着复仇,先把前三板抢住。”而孙颖莎的场外指导邱贻可更直接:“她凶你更凶,别怕对轰。”
王楚钦的压力更大。
男单上半区,他、张本智和、勒布伦兄弟扎堆,等于提前打“小奥运”。
他晚上加练发球,让队友用手机开慢动作,一帧一帧抠手腕角度。
男队教练说:“他现在的发球,比澳门时又多了两种旋转。”
赛程密、伤病多、对手强,这些都不是秘密。
真正让人心里一紧的是:国乒上一次在主场丢大满贯单打冠军,还是2018年。
如果这次有人掉链子,热搜第一名的词条已经准备好了——“谁能守住国球荣耀”。
所以孙颖莎在公益直播里卖椰青时,弹幕飘过一句:“别带货了,快回去练球!”她笑着回:“练完了,现在是下班时间。”
可谁都知道,下班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想球。
王曼昱夜里回宿舍,会在笔记本上画战术图;王楚钦刷手机,刷到张本智和的训练视频,立刻转发给体能师:“明天我们也练这个步伐。”这就是竞技体育最残酷的地方——你歇一口气,对手就超你半步。
五天后,首钢园会变成红色海洋。
球迷举着横幅,选手揣着心跳。
孙颖莎、王楚钦、王曼昱,还有33个国乒队员,要在家门口把“神秘之师”的合练成果、把深夜加练的汗水,全部兑现成赢球那一刻的怒吼。
如果输了,连呼吸都是错的;如果赢了,擦汗的毛巾会被球迷哄抢。
就这么简单,也这么难。
来源:奋发有为奶酪w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