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旧人”退场,“新人”接替,南宁超市正加速洗牌,市场格局大变。
现如今,大家对传统超市倒闭见怪不怪了。
然而上个月,五象开业10年的老牌超市闭店,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旧人”退场,“新人”接替,南宁超市正加速洗牌,市场格局大变。
“新人”上马装修,或9月底亮相
五象玉洞烟火气十足。
区域内居民对银海大道立交桥旁的瑞和购物公园一楼超市再熟悉不过。
它便是开了10年的广佰汇超市玉洞店。
▲广佰汇超市玉洞店(网络)
这家营业超过10年的老牌超市,早已渗透至周边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6月,广佰汇超市玉洞店发布闭店公告,其称因10年的租赁合同到期,将于7月16日正式停止营业。
▲停止营业公告
广佰汇超市玉洞店前脚正式闭店,星港超市后脚就官宣进驻瑞和购物公园,时间差不过一周,丝滑衔接。
当前,这一现象已是常态。
一家老牌超市的闭店,常会伴随另一家新超市的接替。即使品牌、运营方、装潢、物品种类等都变了,对于玉洞居民来说,超市还是那个超市。
我在现场看到,瑞和购物公园大门已换上“星港超市”的招牌。
▲星港超市来了
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我,星港超市正在装修,计划今年9月底开业,目前对外招聘员工。
步入商场,我发现,星港超市位于瑞和购物公园一楼靠近扶梯的位置,粗略估计超市体量不大。
▲星港超市正在装修
▲星港超市正在装修
值得一提的是,瑞和购物公园一楼、二楼、三楼基本都在施工中,据说它要全面升级改造。
为何营业10年超市闭店了?
问题来了,玉洞居住人口稠密,辖区总人口约9.3万人。而广佰汇超市玉洞店算是最早一批进驻的超市,有一定江湖地位,曾经过得相当滋润。为何营业10年的它闭店了?
猜测①:租金压力?
据爆料,广佰汇超市玉洞店的生意其实不差,但高额的运营成本及租金压力,最终导致它选择闭店。
猜测②:竞品分流
在祖龙ACMALL没开业以前,瑞和购物公园算得上是玉洞商场“独苗”。一楼的广佰汇超市玉洞店在周边几乎没有竞品,生意自然不差。
2021年11月以后,一切悄然生变。
祖龙ACMALL商业体量约8万㎡,有地上8层+地下4层,靠近地铁2号线玉洞站。而瑞和购物公园商业体量约5万㎡,有3层,两个商场之间仅相隔一个路口。
▲瑞和购物公园、祖龙ACMALL仅相隔一个路口
与广佰汇超市玉洞店相比,祖龙ACMALL的广百家超市明显体量更大,物品种类更丰富,且部分东西价格较为实惠。
▲祖龙ACMALL的广百家超市
▲祖龙ACMALL的广百家超市
▲祖龙ACMALL的广百家超市
换言之,祖龙ACMALL的广百家超市太能打,分流玉洞、大沙田客群,广佰汇超市玉洞店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猜测③:大环境一般
瑞和购物公园一楼商场内部,不少店铺或大门紧闭,或生意冷清,外围店铺情况相对好些。大环境如此,超市闭店似乎也不奇怪。
▲瑞和购物公园一楼
当然,它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超市“接盘者”是何来头?
近年来,星港超市在南宁可谓是异军突起,其背后的星港百货成立于2003年,发家于广西,在广东、贵州均有布局门店。
不只是接手广佰汇超市玉洞店,它这几年频频扮演“接盘者”的角色。
还记得亭江城市奥特莱斯吗?(相关文章《这个商场又又又停业了,13年换主4次》)
2024年8月,步步高广场变更为亭江城市奥特莱斯,同时步步高超市“胖东来”模式调整上线。
同年11月,步步高超市宣布闭店,星港超市接手。
今年8月,亭江路的星港超市又更换为大康惠超市。
不仅如此。
2021年8月,开业12年的百佳华超市桃源店因合同到期闭店,次年1月,星港百货桃源店入驻开业;
2025年3月,星港超市接手步步高新阳店,重新装修后,星港超市新阳店已于今年4月重新开业;
剔除已经易主的亭江店后,星港超市在南宁已拥有荣和店、新阳店、桃源店、双拥店、玉洞店共5家门店,当中有多家门店是接盘而来。
有人倒下,就有人上位,星港百货正处于逆势扩张阶段。
一面倒闭潮,一面狂扩张
南宁超市行业大洗牌,存在AB面:一面倒闭潮,一面狂扩张。
倒闭潮方面,人人乐巅峰时期门店数量多达12家,如今已清零;
南城百货超市作为昔日广西商超的领头羊,如今黯然退场;
大润发、永辉等这几年缩减门店,不再增设门店。
狂扩张方面,星港超市不必多说,大康惠同样扮演“接盘者”角色,接手亭江奥特莱斯,现扩充8家门店。
此外,南宁本土超市品牌利客隆,这几年不断扩充队伍,百度地图显示,其在南宁已有37家门店。
这些超市在扩张的同时,也在转型。
新开的门店小而精,不再追求传统大超市的多而全;聚焦社区经营,而不再是区域大店的模式;同时,注重生鲜,用特价优惠来引流导客。
南宁超市行业大洗牌,此消彼长,格局重塑。此情此景,像极了楼市。
去年至今年,民营企业拿地热情高涨。
2024年南宁土拍市场共出让18宗涉住宅地块,全部被民企拿下,一改往年国、央企主导的格局。
延续至今年,民企依旧大杀四方,活跃在土拍市场上。
它们拿地积极,推新更积极。
不完全统计,2025年下半年预计11个新盘入市,几乎清一色的民企,相继推出的刚需、豪宅产品,产品力惊人。
或许,市场一直有,只是吃蛋糕的人换了。
来源:执着的晚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