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芯中标中国移动集采项目,十亿大单到手,三大标包份额惊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20:44 2

摘要: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采购文件,这次AI计算设备项目包含多个类型的标包,其中包括“类CUDA生态”标段。昆仑芯在这一标段中拔得头筹,显示其在系统兼容性、算法适配、整机性能等方面具备实战能力。

百度旗下的昆仑芯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中国移动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集中采购项目,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这次中标不仅金额达到“十亿级”,而且在多个关键标包中都占据了主导份额。百度的AI芯片业务,似乎终于在市场落地中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这场中标背后是百度十多年AI战略的延续,也是市场对其“AI自研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

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采购文件,这次AI计算设备项目包含多个类型的标包,其中包括“类CUDA生态”标段。昆仑芯在这一标段中拔得头筹,显示其在系统兼容性、算法适配、整机性能等方面具备实战能力。

此次集中采购金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撑中国移动在AI推理和训练方面的算力需求,这次订单是昆仑芯首次在国家级运营商的大规模AI集采中占据主导地位。它意味着百度芯片业务从“实验室阶段”走向“产业应用”的关键转折。

在市场舆论中有一种声音认为,百度此次中标更多是背景原因。但如果仔细分析中标结果和行业标准,就会发现其中的技术含量并不低。

昆仑芯此前已推出P800加速卡,并在百度内部的大模型训练中大规模部署,形成近3万卡的集群,支撑文心一言模型的迭代。这一基础设施能力,正是百度自研芯片实现规模化落地的原因。

IDC在2024年的报告中也指出,百度芯片出货量在中国区仅次于英伟达和昇腾位列第三。能在这样的高竞争态势下中标,技术实力和产品成熟度是绕不开的核心原因。

百度在AI领域的布局可追溯至2010年。当年百度成立自然语言处理部,成为国内最早投入AI基础研究的企业之一。2017年百度提出“All in AI”战略,并成立昆仑芯项目。

昆仑芯的第一代产品在2019年亮相,第二代芯片P800则在2023年正式落地。这次中标可视作过去五年持续自研的阶段成果。百度没有选择购买市面上的GPU方案,而是坚持推动芯片、云计算与大模型的协同发展。这种垂直整合模式,是目前AI行业中极少数企业具备的能力。

就在9月16日,百度还完成了44亿元人民币的优先票据发行,为其未来在AI领域的资本投入提供了保障。此前百度与央企招商局集团也签署合作协议,聚焦大模型与云计算在交通物流等领域的联合应用。

同一时间在自动驾驶领域,萝卜快跑2025年第二季度提供的完全无人驾驶行程已超过220万次,同比增长148%。这个数字已经接近Waymo在美国市场的运营峰值。

这些数据构成一个信号:百度的AI布局正在实现从技术积累到业务变现的闭环。

9月17日百度港股股价上涨16%,收于131.4港元,市值接近4000亿港元。这是过去两年内的最大单日涨幅。Wind数据显示在前20个交易日内,百度股价累计上涨超过50%。

多家券商也上调了百度的评级和目标价。Arete Research将其美股评级从“卖出”上调至“买入”,目标价设定为143美元。市场已经在变化,但是否能持续,还要看百度能否持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优势。

昆仑芯中标中国移动,是百度AI战略中一个重要点。它不仅验证了百度在AI芯片领域的长期投入,也让市场重新审视这个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掉队的巨头。

百度能否真正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AI商业化路径,还需要时间验证。百度正在从技术体系、产品能力到市场认可,百度确实在用一张张真实订单回应外界的质疑。

在AI重新定义产业的时代,一个曾经失意的百度,正在用芯片、自研云、自动驾驶等多条赛道,重新争取属于自己的未来。

来源:瑛子的分享日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