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7月1日,杨佳携刀闯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大楼,袭击多名公安民警,造成6死5伤,震惊全国。案发后,杨佳被当场擒获,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一审被判死刑,二审维持原判,后经最高法核准执行。事件起因被指与杨佳此前因骑无牌自行车被警察盘查有关。此案震惊社会
2008年7月1日,杨佳携刀闯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大楼,袭击多名公安民警,造成6死5伤,震惊全国。案发后,杨佳被当场擒获,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一审被判死刑,二审维持原判,后经最高法核准执行。事件起因被指与杨佳此前因骑无牌自行车被警察盘查有关。此案震惊社会,舆论一方面震惊于警方的防范薄弱,另一方面却对杨佳表达同情,引发对执法行为正当性的讨论。事件折射出警民之间存在严重的信任鸿沟,也反映出部分公众对警察执法方式与权力运行的不满。杨佳袭警案不仅是一起极端暴力事件,也成为检视我国警察形象、执法公信力与公众情绪之间矛盾的窗口,值得执法机关警醒。
首先应弄清此案为什么会发生?内幕究竟如何?是民警执法存在问题,还是杨佳心胸狭窄,亦或两者兼有?据媒体报道,2007年10月5日晚8点半,杨佳在闸北区芷江西路普善路口被民警拦下盘查,其反应激烈,拒绝出示身份证件及自行车来源证明,争执持续40分钟,引来大量路人围观。随后,杨佳被带至派出所进一步调查,近6小时后确认自行车确为租用,于次日凌晨2点获释。因已购上午8点火车票,杨佳在派出所长凳上躺了一夜后直接返京。返京后,杨佳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等形式投诉上海警方,而上海警方亦迅速处理,10月16日,事发后10天,督察部门赴京走访杨佳母子,但双方因精神赔偿费问题未达成一致。
从公开资料可见,上海警方对杨佳的处理符合法律规定。依据《人民警察法》第九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时,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可出示证件后当场盘问、检查,并在特定情形下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留置时间有明确规定。同时,《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执行〈人民警察法〉有关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盘问检查权的适用范围。杨佳所租自行车无牌照、无钢印,警方有理由怀疑其存在违法嫌疑,因此对其进行盘查是合法的。在杨佳拒绝出示身份证件及自行车来源证明的情况下,警方将其带至派出所继续盘问,且盘问时间未超法定时限,查清后即释放,整个过程均符合法律规定。
从杨佳的个人背景来看,他自幼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独爱阅读,与父亲交流甚少,仅在每月领取抚养费时有所接触。他自小学至初中在北京求学,后进入民办技校学习市场营销,却未能顺利就业。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异,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孤僻性格。杨佳虽在邻里间以守规矩、懂礼貌著称,但亦曾有偏激之举,如踹坏邻居家门。他曾与山西警方发生过激烈冲突,遭警方打落门牙后,通过上访获赔3万元,此事或在他心中埋下了仇警的种子,并将对社会的不满转嫁至警察群体。单亲家庭、性格孤僻、自尊心偏执、大龄未婚、就业困难及经济拮据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其极端行为的潜在诱因,最终酿成悲剧。
此案发生后,网络上不少人对杨佳表示同情,这主要源于谣传其遭警方殴打,甚至生殖器受损。尽管此说法被证伪,但杨佳与山西警方的冲突及获赔3万元的经历,因无权威否认而流传。警察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与保障人权的力量,其执法应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间寻求平衡。然而,现实中警察滥用职权、暴力执法等现象频发,导致群众形成“进局子要挨打”的思维定式,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若杨佳在太原与上海的盘问中均依法进行,且态度平和,惨剧或可避免。警察应树立良好法治与人权意识,约束权力滥用。杨佳案再次警示我们,犯罪嫌疑人亦需人权与尊重,警察无权侮辱其人格,此案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人权课。
在公安机关内部竟发生未受专业训练者行凶的惨剧,舆论一片哗然。公安机关肩负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及公民安全的重任。然而,上海市闸北公安分局在歹徒来袭时,竟无法保障自身安全,令人质疑其如何维护国家与公民安全。上海警方虽解释案发地属基层警局,位于开放办公大楼,行凶者闯入后短时间内便行凶,警员多为内勤人员,反应不及,但难以令人信服。警察职责是时刻准备制止打击犯罪,需时刻保持防范意识,且警务技能是基本功。部分警察在防范意识、体能、技能和战术等方面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如何在减少伤亡的同时完成任务,提高警察队伍整体战斗力,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应当解决的现实课题。
7·1上海闸北袭警案发生后,网络上便流言四起,有称杨佳因遭警方殴打致生殖器受损而行凶,更有将其比作“侠客”“刀客”的说法。这些传言的滋生,与警方处理案件时的神秘、不透明态度不无关系。互联网时代,民意与情绪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自由之下亦伴不确定性。然而,越是重大公共事件,越需信息公开以破除流言。若上海警方及时公开杨佳被盘问及调处过程,不实传言自会消散。信息公开是满足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关键,亦能促使事态向善发展。杨佳案虽已过多年,但其留下的教训发人深省,各级公安机关应重视新闻媒体作用,破除神秘主义,主动公开信息,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来源:知更说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