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跨村联建 荒滩变“金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18:59 1

摘要:打破村域壁垒,激活沉睡资源。鱼台县聚焦入湖河流全域生态治理,创新“跨村联建”模式,整合土地、技术、资金,打造集生态养护、特色种植、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堤岸经济”产业带,让昔日废弃荒滩蜕变为 “增收金滩”。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记者 田子良 通讯员 霍学全 李世忠)打破村域壁垒,激活沉睡资源。鱼台县聚焦入湖河流全域生态治理,创新“跨村联建”模式,整合土地、技术、资金,打造集生态养护、特色种植、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堤岸经济”产业带,让昔日废弃荒滩蜕变为 “增收金滩”。

初秋时节,东鱼河谷亭段两岸绿意葱茏,生机勃勃。眼前这片梨园,是省派第一书记为当地引进的果树新品种,今年首次挂果,即将上市。

山东农业大学驻鱼台县谷亭街道八里湾村省派第一书记单发明:“我们这个‘山农酥梨’具备皮薄、肉嫩、汁多、抗氧化、渣少等一系列优势。”

鱼台景丰家庭农场负责人韩绵顺:“我们按照山农大梨专家的技术要求,对梨树进行科学精细化管理,从修枝疏果到绿色防控,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梨子的品质和竞争力。‘山农酥梨’今年是第一年挂果,明年应该达到亩产3000斤左右,如果(每斤单价)达到5块钱左右的话,产值应该能达到15000(元)亩产。”

作为汇入南四湖的重要河流,东鱼河是当地人眼中的 “金腰带”,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荒滩。

鱼台县谷亭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坤:“过去堤岸资源开发滞后,文旅、服务几乎是空白;各村之间行政分割,土地、资金、技术碎片化。”

为实现护岸固堤、生态修复、经济发展多赢效益,鱼台县以构建生态水网、打造水美鱼台为目标,对包括东鱼河在内的7条入湖河流实施全域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在治理后的河流堤岸上合理布局规划堤岸经济带。借助政策推动,谷亭街道积极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覆盖东鱼河沿岸7个行政村,以党组织为核心,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鱼台县谷亭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坤:“我们把7个村的党(组织)凝聚成‘一条心’,定期召开堤岸议事会,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勘测土地、分析效益。我们还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开展土壤检测与科学规划,真正做到了‘一张蓝图管全域’。”

经过科学规划研判,系统构建了“内滩莲藕+护坡中药材+外滩经济林果”的复合型产业布局,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功能互补。目前,东鱼河谷亭段堤岸地带共整合土地1800余亩,包括1160亩莲藕田、80亩金银花基地和600亩“山农酥”梨园。以绿色生态为底色,当地积极发展旅游采摘、农家乐等文旅新业态。同时,先后招引7名乡村振兴合伙人,利用莲藕、荷叶、酥梨等特色资源开发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之一,这家企业通过荷叶产品加工,带动附近村庄60余人就业。

鼎信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松松:“我们企业加工的产品80%用于食品包装、20%用于做荷叶茶、中药材,年加工荷叶500多吨,通过直播电商拓宽销路,年收入突破8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通过跨村联建,河岸生态综合治理,谷亭街道“堤岸经济产业带片区”7个村集体年增收80余万元,解决600余人就业,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鱼台县谷亭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坤:“我们将加快建设龙虾繁育中心,推动鱼台小龙虾产业反季节供应和提质升级,让东鱼河堤岸经济产业带成为‘党建+产业’融合的示范带,用实际行动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济宁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