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邓艾传》引郭颁《魏晋世语》:「初,荆州刺史裴潜以(州)泰为从事,司马宣王镇宛,潜数遣诣宣王,由此为宣王所知。及征孟达,泰又导军,遂辟泰。泰频丧考、妣、祖,九年居丧,宣王留缺待之,至三十六日,擢为新城太守。宣王为泰会,使尚书钟繇调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众宾咸悦。后历兖、豫州刺史,所在有筹算绩效。」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人《太平御览·兽部二十二·猴》:「郭颁《魏晋世语》:司马宣王辟州泰为新城太守,尚书钟毓谓泰曰:“君释褐登宰府;乞儿乘小车,一何驶?”泰曰:“君,名公之子,少有文彩,故守吏职;猕猴乘土牛,又何迟!”众宾悦服。」《三国志·明帝纪》:「(太和元年冬)十二月,封后父毛嘉为列侯。新城太守孟达反,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三国志·邓艾传》:「(邓)艾州里时辈南阳州泰,亦好立功业,善用兵,官至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摘要:刘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邓艾传》引郭颁《魏晋世语》:「初,荆州刺史裴潜以(州)泰为从事,司马宣王镇宛,潜数遣诣宣王,由此为宣王所知。及征孟达,泰又导军,遂辟泰。泰频丧考、妣、祖,九年居丧,宣王留缺待之,至三十六日,擢为新城太守。宣王为泰会,使尚书钟繇调泰:”君
按:州泰,南阳郡人,与邓艾是同郡的时辈(当时的有名人物)。起初,魏属荆州刺史裴潜任用州泰为州从事,司马懿镇守宛县,裴潜数次派遣州泰到司马懿处,因此被司马懿所知。
太和元年(227年)冬十二月,新城太守孟达反叛,魏明帝曹叡下诏让骠骑将军司马懿前去讨平,州泰又负责在前引导军队,司马懿便辟除州泰。州泰的父亲、母亲、祖父相继离世,州泰守孝九年,司马懿留着缺位等待州泰守孝结束。
州泰回来任职三十六天后,被提拔为新城太守(魏属荆州新城郡)。司马懿与州泰宴会,让尚书钟毓(yù)戏弄州泰,钟毓调侃道:“君脱下平民的衣服进入宰相办公之所,只过了三十六日就拥有了将帅的旌旗和车盖,掌管郡的兵马;就像是乞丐乘坐马车,是何其之快啊?”(讽刺州泰地位低下而官职晋升速度太快)
州泰回复道:“确实有这样的事。君是名公钟繇的儿子,少年时期就很有文采,所以一直保持官职;就像是猕猴骑着用土制成的牛,又是何其之慢啊!”(巧妙的回击钟毓,并缓解尴尬)所有的宾客听后都感到很愉快。
“猕猴骑土牛”后来成为典故,形容官职提升很慢,仕途阻滞。唐朝诗人李白在《赠宣城赵太守悦》一诗中使用:「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校勘:
当越按:「宋刻本《三国志·邓艾传》作“尚书钟繇”,而《太平御览》作“尚书钟毓”,二书皆引自郭颁《魏晋世语》。钟繇为钟毓之父,逝世于太和四年(230年)夏四月,且没有担任过尚书。钟毓于正元二年(255年)升任尚书,此时也尚未任尚书。可知是宋刻本《三国志》误。」
(嘉平)三年春正月,荆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陈泰攻吴,破之,降者数千口。」(注:“陈泰”为“州泰”之讹)
按:嘉平二年(250年)冬十二月,征南将军王昶启奏:“孙权流放忠心的贤臣,嫡庶相争,可以趁此良机控制吴、蜀;白帝城到夷陵县之间,有黔、巫、秭归、房陵四县都在长江以北,当地的民众靠近新城郡,可以出其不意地夺取。”
于是曹芳派遣新城太守州泰攻袭巫、秭归、房陵三县,荆州刺史王基至夷陵县,王昶至江陵县。王昶在长江两岸拉起竹制绳索作桥,渡过长江攻击敌军。吴军逃向南岸,开通七条道路一起来攻打。王昶于是令连弩齐发,吴大将施绩趁夜逃入江陵城内,王昶军追击斩首数百级。王昶想把敌人引到平地上交战,便先让五军从大道上撤退,让敌军看到后感到欣喜,又用所缴获的战马及甲士首级,环江陵城驰行以激怒敌军,并布设伏兵以待敌。施绩果然帅军追击王昶,王昶与他交战,击败了他。施绩逃走,斩施绩部将钟离茂、许旻,收获甲士首级、旗鼓、珍宝、仪仗器具,军队进行休整后返还。
嘉平三年(251年)春正月,荆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州泰攻吴,也取胜,吴降者达数千人。
《三国志·三嗣主传·孙亮》:「(太平二年夏)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寿春城,遣将军朱成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六月,使文钦、唐咨、全端等步骑三万救诞。」《三国志·三嗣主传·孙亮》:「(太平二年秋八月),朱异以军士乏食引还,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杀异于镬里。」《三国志·诸葛诞传》:「遣长史吴纲将小子靓至吴请救。吴人大喜,遣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万众,密与文钦俱来应诞。以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是时镇南将军王基始至,督诸军围寿春,未合。咨、钦等从城东北,因山乘险,得将其众突入城。」《三国志·孙綝传》:「魏大将军诸葛诞举寿春叛,保城请降。吴遣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帅三万人救之。魏镇南将军王基围诞,钦等突围入城。魏悉中外军二十馀万增诞之围。朱异帅三万人屯安丰城,为文钦势。魏兖州刺史州泰拒异于阳渊,异败退,为泰所追,死伤二千人。綝于是大发卒出屯镬里,复遣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万人攻魏,留辎重于都陆。异屯黎浆,遣将军任度、张震等募勇敢六千人,于屯西六里为浮桥夜渡,筑偃月垒。为魏监军石苞及州泰所破,军卻退就高。异复作车箱围趣五木城。苞、泰攻异,异败归,而魏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诡道袭都陆,尽焚异资粮。綝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异不从,綝斩之于镬里,而遣弟恩救,会诞败引还。」《晋书·文帝纪》:「(甘露二年秋)八月,吴将朱异帅兵万馀人,留辎重于都陆,轻兵至黎浆。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御之,异退。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袭都陆,焚其粮运。苞、泰复进击异,大破之。异之馀卒馁甚,食葛叶而遁,吴人杀异。」按:魏甘露二年/吴太平二年(257年)夏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用淮南兵马自保于寿春城,派遣将军朱成向吴称臣并进呈奏章,又派遣儿子诸葛靓(jìng)、长史吴纲以及牙门子弟们入吴为质,孙吴大喜。六月,孙亮派遣将军文钦、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领三万步兵、骑兵救援诸葛诞。当时魏镇南将军王基才赶到,督领军队合围寿春城,还没完全包围。唐咨、文钦等自寿春城东北,凭借山险,得以率众冲入城。曹魏悉数派遣中军、外军二十余万增围寿春城。吴将朱异帅领三万士卒驻扎于安丰城,给文钦等人作势。魏兖州刺史州泰在阳渊县抵御朱异,朱异败退,被州泰追击,死伤达两千人。
秋八月,吴统帅孙綝调遣大量军队进军驻扎在镬里,再次派遣朱异帅领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万人攻魏,把辎重都留在都陆。朱异帅军驻扎黎浆,派遣将军任度、张震等招募敢死队六千人,到屯西六里处造浮桥趁夜渡过淮河,筑起半月形的营垒。被魏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所攻破,吴军撤退到地势高处。朱异又制造攻城器具车箱从四周向五木城进军。魏泰山太守胡烈发动五千奇兵走捷径偷袭都陆,尽数焚烧朱异的物资、粮草。石苞、州泰进攻朱异,大破之。朱异因为军中缺乏粮草下令撤退,士卒很饥饿,路上只能食用葛叶。
孙綝授予朱异三万士卒让他拼死而战,朱异没有听从,孙綝大怒。九月初一,孙綝在镬里处死朱异。
*都陆县:
《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都陆:即西汉博乡侯国,王莽改为杨陆。故址在今安徽六安市西。《三国志·吴书·孙綝传》:“綝大发卒出屯镬里,复遣(朱)异帅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万人攻魏,留辎重于都陆。”胡三省《通鉴》注以为“都陆即杨陆”。」《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博安县:三国魏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县西。《水经·泄水注》:“博安县,《地理志》之博乡县也。王莽以为杨陆矣。泄水自县,上承滋水于麻步山,西北出,历濡溪,谓之濡水也。”西晋废。」按:此县吴称之都陆,魏称之博安。
按:甘露四年(259年)夏六月,司马昭在魏属荆州分别设置两个都督,王基镇守新野(此时官至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州泰镇守襄阳。州泰此时调任豫州刺史、官至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
景元二年(261年),州泰逝世,追赠卫将军,谥号为壮侯。
当越评:州泰有军事才干,备受司马懿赏识。而因家内多次变故,守孝九年之久。纵得至孝之名,然三年足矣,九年则过矣,何况天下未见一统,此正逢用人之际。孙吴援诸葛诞于寿春之战,州泰屡败吴将朱异,切断吴援,奠定胜局。在任有所功绩,州泰在,州泰矣。
来源:神秘高山6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