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中老年人从未做过胃镜,医生苦劝:做一次胃镜,或管十年无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18:16 3

摘要:不少人心里其实清楚,胃镜能查出早期病变,可一到真要去做时,心里打退堂鼓。有人怕疼,有人怕麻烦,还有人觉得自己身体硬朗,“没必要折腾”。国家癌症中心统计过,40岁以上人群胃癌筛查率不足15%,其中中老年群体更低。

人到五六十岁,身体里的一些毛病就像“家里老化的电线”,平时看不出来,一旦出问题就是大事。

胃癌在我国每年新发人数超过40万,其中超过七成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很多本可以早一步发现的隐患,就因为少了那一次胃镜,错过了最佳时机。

不少人心里其实清楚,胃镜能查出早期病变,可一到真要去做时,心里打退堂鼓。有人怕疼,有人怕麻烦,还有人觉得自己身体硬朗,“没必要折腾”。国家癌症中心统计过,40岁以上人群胃癌筛查率不足15%,其中中老年群体更低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日常随访中,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一辈子连胃镜的门都没进过。等到胃出血、消瘦、贫血等明显症状出现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深处。早期像一根火柴,扑灭容易;晚期像一堆柴火,已成燎原之势。

说白了胃不像汽车发动机,可以几年不用保养。它更像家里的一口老铁锅,看似坚硬,其实最怕锈。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些叠加在一起,就可能让胃黏膜反复出现微小破损。修复跟不上,问题就会逐渐堆积。

举个例子,一个四十多年的老厨师,每天接触高盐高油的食物,常常随便吃两口就上灶台。到退休时检查,他的胃黏膜布满萎缩和糜烂。医生说,这是典型的“慢性消耗”。胃的毛病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熬出来的

很多人疑惑,一次胃镜检查怎么会有“十年管用”之说。其实这是医学上对疾病自然史的认识:绝大多数胃癌从胃黏膜萎缩到癌变往往需要8到10年的时间。意思是,只要一次胃镜没发现严重问题,那么未来几年内的风险相对较低

就像房子做一次全面体检,如果地基牢固,墙体没裂缝,那大概率十年之内不会突然倒塌。胃镜的“保障期”就是这个逻辑。

平常人对待胃部的态度,总是“忍一忍就过去了”。有的人经常吃完饭后反复嗳气、烧心,几年下来习以为常。实际上,这种情况提示胃食管反流,黏膜可能反复受损。国际消化学会的循证数据表明,长期胃食管反流患者发生腺癌的风险增加数倍

还有人以为只要不疼,就说明没事。事实上,早期胃癌超过八成都没有明显症状,要么只是轻微不适,要么与常见消化不良混在一起。等到真正出现上腹持续疼痛,往往已经不是早期。

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是很多胃镜上常客的“罪魁祸首”。它就像长期住在胃里的“不速之客”,不断释放毒素,破坏黏膜。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明确致癌因素。不少家庭中,全家一起做胃镜都会发现同一个问题,因为这种细菌能通过唾液、餐具传播。

所以胃镜还常常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合并使用。把这个“常客”识别出来,后续治疗和管理才能更有针对性。

很多人一听胃镜,就联想到“管子从嗓子插下去”的痛苦。其实现在技术早已不同:有无痛胃镜,检查中全程睡一觉就完成,过程不过十几分钟。相比因晚期胃癌带来的手术、化疗、放疗的痛苦,胃镜的短暂不适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是这个工具能给人心里一份笃定。有的人多年胃病缠身,每次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大病,一直惶惶不安。做完胃镜,排除了大问题,心情一下子轻松下来,这种精神上的安慰是别的检查难以取代的。

其实很多人不清楚,中国胃癌的发生率长期居高,和饮食结构关系极大。高盐、腌制、烟熏食物对胃黏膜的损害成倍叠加。南方一些家庭餐桌习惯咸菜就粥,北方一些地区的腌肉腊肠几乎常年不断,这些习惯潜移默化地推高了风险。

相比之下,爱吃新鲜蔬菜水果的人群患病率会明显降低,这里面有纤维、抗氧化物质在保护胃黏膜。生活方式的小差别,在十年二十年后,累积成巨大的健康差距。

不少子女带父母检查时常遇到这句话:“我都六七十岁了,查不查能有什么区别?”可真相是,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九成以上,晚期不足两成。同样是胃癌,早晚发现,结果天壤之别。

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常常会一遍又一遍劝老人:“去做一次胃镜吧,图个心安。”有的老人觉得这是在“小题大做”,但其实这是为自己也为家人省下未来一场可能的巨大磨难。

在很多发达国家,胃镜筛查像体检一样普及。日本推行全民胃癌筛查后,早期发现率超过六成,人均寿命由此得到长足提高。这说明胃镜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次家庭的保障。

就像给家里办一份保险,你可能永远用不上,但一旦出了事,它能让你转危为安。胃镜检查也是如此,一次花费不算高,却能换来十年的安心。

除了做胃镜,平时的小细节更不能掉以轻心。餐桌上少一点过咸、过辣,多一份新鲜;餐具单独分开,避免细菌传播。必要时全家一起查查幽门螺杆菌,别落下“漏网之鱼”。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是给胃留出缓冲与修复的机会

健康说到底,都是日积月累出来的。人们常说“百病从口入”,其实真正困住很多人的,不是胃镜有多难,而是日常对胃的忽视。

我们的胃就像老朋友,陪伴了一生,不声不响地默默工作。等它“抱怨”出来时,往往已经晚了。一次胃镜,十年保障,这不是夸张,而是科学的规律。劝一劝父母,劝一劝自己,不要让身体的提醒变成遗憾的故事。

一句朴素的话记在心里:舍不得查胃镜,可能要舍得后悔。

朋友们,你们的家人做过胃镜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或疑虑。

参考文献:
[1]陈万青,郑荣寿,郭小毛,等.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国肿瘤,2019,28(1): 1-11.
[2]顾晋,潘宏伟. 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策略研究进展[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2,25(2): 101-106.

声明:以上内容旨在科普健康知识,非诊疗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本文所涉资料来源于公开刊物,仅做健康传播使用,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来源:小医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