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能赢吗?小米直接发布17,ProMax重名硬刚苹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1 17:12 1

摘要:最近手机圈最大的话题,莫过于小米17系列的突然官宣,卢伟冰在直播里说要跳过16直接上17,理由是“技术进步幅度够大,配得上跳跃式升级”。

最近手机圈最大的话题,莫过于小米17系列的突然官宣,卢伟冰在直播里说要跳过16直接上17,理由是“技术进步幅度够大,配得上跳跃式升级”。

这话一出,网上立马炸开了锅,有人觉得这是小米玩的营销噱头,也有人好奇,敢这么跟苹果正面叫板,小米到底攒了多少底气?

其实熟悉小米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第一次在数字上做文章,2018年跳过7直接发小米8,当时说是为了纪念八周年,这次选在17这个数字上,背后藏着更深的心思。

小米内部早就把“7”当成了幸运数字,从汽车SU7到其他产品线的YU7,已经慢慢让用户形成了认知,这次用17的名字,就是想突出产品升级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的有代际跨越的实力。

手机命名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苹果当年跳过iPhone9直接上iPhoneX,就是想用罗马数字“10”宣告进入全面屏时代,小米这次玩的是同一个逻辑,只不过更结合自身情况。

懂行的都清楚,用户对技术升级的感知很容易被数字影响,连续的数字会让人觉得只是常规更新,跳跃的数字则能立刻传递“重大升级”的信号。

小米这五年一直在高端市场发力,从小米10初次试水,到小米14喊出对标苹果,始终缺一个能让用户彻底改变认知的契机。

跳过16这个动作,就是想打破大家对小米“性价比”的固有印象。

真正能支撑这个命名的,还是技术硬实力,小米17系列会全球首发高通最新的旗舰芯片,而且是独占一段时间。

为了这颗芯片,小米和高通提前两年就开始合作,两边的工程师驻场开发,一起定义了超过100项新特性。

从底层驱动到多媒体算法,每个细节都深度参与,这种定制程度,比以往任何一次合作都要深入。​

有人纠结为什么不用自研的玄戒芯片,其实这正体现了小米的务实。玄戒芯片在平板上表现不错,但手机旗舰芯片需要更成熟的技术积累。

现在用高通芯片保证产品力,同时通过自研积累经验,两条腿走路反而更稳,卢伟冰说玄戒的研发经验让小米在和高通合作时更清楚自己要什么,这才是双线战略的聪明之处。

小米17ProMax的外观一曝光,就有人说像苹果,特别是横向排列的摄像头模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iPhone17Pro系列。

面对质疑,卢伟冰在直播里直接拿出了2021年的小米11Ultra,那款手机早就用了横向模组加副屏的设计,这么看,说抄袭确实有点冤枉。

仔细对比就会发现两者的不同,小米17Pro系列“妙享背屏”功能更丰富,不仅能显示时间、切换图案,还能用来控制车机、预览自拍画面。

这些场景化的功能设计,和苹果灵动岛专注通知交互的逻辑完全不同,有用户觉得比苹果的玩法更多,也有人觉得位置太像容易混淆,只能说审美这东西确实因人而异。

更有意思的是产品矩阵的布局,小米17、17Pro、17ProMax的定位,和苹果的常规版、Pro版、ProMax版几乎一一对应。

这种高度对齐的策略,以前从来没见过,小米这是摆明了要在同一个赛道上和苹果较量,用对方最擅长的方式来竞争。

其实在高端手机市场,设计趋同是普遍现象,全面屏、居中挖孔、矩形摄像头模组,大家能玩的花样本来就不多。

关键不在于长得像不像,而在于能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小米敢这么设计,显然是对自家的功能体验有信心,不然很容易变成东施效颦。

小米这次最让人意外的,是选择和苹果几乎同期发布新品,以前总是等苹果开完发布会再出牌,避开直接竞争,这次主动硬碰硬,确实需要不小的勇气。

从市场反应来看,苹果iPhone17系列的预售情况非常火爆,线下门店又出现了排队抢购的场景,黄牛价都涨上去了。

这说明高端市场的消费者对苹果依然很认可,小米要想分一杯羹,难度不小。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小米最好的机会,经过五年的高端化积累,小米在产品力和品牌力上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MIUI系统的流畅度、生态链的完整性,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现在正面迎战,正好可以向用户证明,小米的高端机不仅参数漂亮,实际体验也能和苹果掰掰手腕。

品牌战略专家说,高端化不能只靠命名和配置,关键还是长期的生态和体验积累,这话很对。

用户不会因为你叫ProMax就买单,但会记住哪个品牌更懂自己的需求。

小米17系列在细节功能上的创新,比如背屏的车机互联、系统的本地化服务,都是针对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设计的,这些才是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地方。

说到底,小米这场豪赌的胜算,不在于能不能打败苹果,而在于能不能让更多用户接受“小米也能做出好高端机”这个事实。

当大家讨论“小米的ProMax”时不再下意识和苹果对比,而是关注它本身的体验,那小米的高端化就算真的成功了。

来源:易霄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