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 “爆锤” 西贝占尽上风,为何突然收手?关键在这张 “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17:03 3

摘要:罗永浩这一仗,打得够猛,也收得够快。明明全网风头正劲,眼看着就能把“西贝预制菜”推上舆论浪尖,他却突然“熄火”了。

罗永浩这一仗,打得够猛,也收得够快。明明全网风头正劲,眼看着就能把“西贝预制菜”推上舆论浪尖,他却突然“熄火”了。

8月,罗永浩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看似随意的吐槽,质疑西贝餐饮存在预制菜问题。

事情本可能就此打住,但没想到,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选择了正面回应,反击力度不小,还带着点“自损八百”的意味。这一回应,反而把原本不大的舆论火苗烧成了熊熊烈火。

罗永浩擅长说话,出道近三十年,靠的就是这张嘴。

从新东方讲英语,到锤子科技发布会,再到直播带货,他的表达能力一直在线。这次也不例外。他顺势而上,调动公众情绪,直接把“预制菜”话题推上了热搜。

短短几天内,从微博到抖音,从朋友圈到自媒体,几乎所有人都在围绕“罗永浩、西贝、预制菜”展开讨论。

当大家以为罗永浩会继续“穷追猛打”时,他却突然收手了。不再回复、不再开炮,甚至连直播时也避开相关话题。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在舆论场上“封麦”。

早在2011年,因为购买的西门子冰箱存在关门不严、容易自动弹开的质量问题。他与西门子多次沟通,迟迟未得到满意解决。

11月20日,北京西门子总部大楼前,他用锤子当众砸烂了三台西门子冰箱。后来,他创办锤子科技,就与怒砸西门子有关。

反响巨大,老罗声望大涨,西门子损失惨重。

这次“西贝事件”,他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舆论支持率一度接近压倒性优势。但也正因如此,他开始察觉到,影响力过大未必是好事。

罗永浩的“核心资产”其实一直没有变:不是公司和产品,而是“能说话”的能力。在牛博网时代,他是公共知识分子;在锤子科技时期,他是发布会的主角;在直播带货中,他是能让人买单的主播。

这张嘴,为他赢得流量、投资、关注,也为他还清了6亿元的债务。但同时,他也深知,在公众面前“能说话”是一种权力,这种权力一旦越界,很容易变成风险。

或许正是有人提醒他,也或许是他自己警觉,当话语权开始失控,最明智的做法是“适可而止”。

贾国龙的回应确实让局势升级,但他毕竟是做实业的,哪怕关掉一半门店、赔上半年营收,也能撑下去。

而罗永浩呢?一旦“话语权”被限制,他的核心竞争力就不复存在。

这也是两种职业路径的根本差异:实业者扛的是市场风险;舆论人物扛的是通过语言表达的边界。一旦触碰红线,后者的代价可能更大。

很多人说老罗聪明,但这次他的“聪明”体现在及时止盈。他知道,赢了这场舆论战,不等于赢了长远博弈。

所以他选择在最高潮的时候,主动“闭嘴”——这并不是说明他认输,只不过是为了避免下一步的不可控。

从西门子冰箱,到锤子手机,再到直播带货,罗永浩一直在用“说话”创造价值。但也正因如此,他比谁都清楚,“能说话”不是理所当然的权利,而是一种需要格外珍惜的资源。

这次“西贝事件”,他打得漂亮,也收得漂亮。真正会说话的人,不只懂得怎么开口,更懂得什么时候闭嘴。

来源:时代简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