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件驱动:9月19日,上交所网站显示,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26日召开2025年第40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
事件驱动:9月19日,上交所网站显示,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26日召开2025年第40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
摩尔线程本次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80亿元。
摩尔线程公司及产品介绍: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总部位于北京。作为国内全功能GPU(图形处理器)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凭借其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和快速迭代的产品,在AI算力需求爆发和国产替代的浪潮中迅速发展。
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核心团队多来自国际GPU龙头企业,具备丰富的研发和量产经验。公司研发人员占比高,2024年末达886人,占员工总数近80%,其中超74%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1.核心业务:
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 GPU 为核心,致力于为 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从事 GPU 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2.技术基础:
自主研发 MUSA 架构,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 AI 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已推出四代 GPU 架构(苏堤、春晓、曲院、平湖)。
3.产品矩阵:
覆盖 AI 智算、云计算、个人智算三大领域,具体包括 AI 智算产品(AI 训练智算卡、推理卡、超节点服务器、KUAE 智算集群)、专业图形加速产品(MTT S3000/S2000/S1000 等显卡及一体机)、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MTT S80/S70 等显卡及工作站)、智能 SoC 类产品(AI 算力本 - A140、AI 模组 - E300)。
4.经营模式:
采用 Fabless 模式,专注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板卡加工等环节委外;销售模式为 “直销 + 经销” 并存。
5.上市目的:
攻坚 GPU 核心技术壁垒,构建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体系;
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助力战略目标实施;
完善公司治理,为投资者和社会创造价值回报。
摩尔线程已成功量产多颗芯片,并推出了覆盖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
1)消费级显卡:如 MTT S80(业内首款国产游戏显卡)、MTT S70,面向游戏玩家和创作者。
2)数据中心与AI计算卡:如 MTT S3000、MTT S4000,用于云游戏、云渲染、AI训练与推理等。
3)智算集群:KUAE(夸娥)千卡/万卡智算集群,旨在为千亿乃至万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提供算力支持。
4)其他:数字办公解决方案、专业视觉加速卡等。
全球及国内GPU市场核心格局
一、全球市场:
1. 英伟达(NVIDIA)
占据全球独立显卡市场94%份额,数据中心GPU出货量占比超70%。
H20(3nm工艺)、H100(5nm)支撑AI训练,CUDA生态开发者超500万,覆盖90%以上AI模型。
通过DGX Cloud云服务锁定大客户,2024年营收超800亿美元,研发投入占比22%。
2.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独立显卡占6%,数据中心GPU不足15%,MI300X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但生态薄弱。
采用Chiplet封装和HBM3E显存,ROCm开源生态支持PyTorch等框架,2025年Q2出货量同比增长4.7%。
3. 英特尔(Intel)
核显占PC市场61%,独显不足1%,Arc A770性能对标AMD RX 6600 XT,驱动优化仍待提升。
联合台积电开发20A工艺,OneAPI生态吸引开发者,计划2026年推出Battlemage架构独显。
二、国内市场:
去年以来,包括摩尔线程在内的国产GPU“四小龙”(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沐曦)先后开启了IPO(首次公开募股)之路,截至目前进展各不相同。
国内GPU市场规模2024年达1638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1.3万亿元,国产化率目标提升至40%以上。核心玩家分为三类:
1. 全功能GPU领军者
摩尔线程:
产品覆盖消费级(S80对标RTX 3060)、智算(夸娥万卡集群),兼容CUDA生态,2024年估值超240亿元,拟科创板上市。
MT Mesh 2.0架构支持千卡集群,与智谱AI合作训练千亿参数模型。
壁仞科技:
BR100芯片(7nm)算力512 TFLOPS(BF16),接近英伟达A100,光互连技术将集群延迟降至单机水平,获中国移动/电信订单。
BIRENSUPA™平台适配100+AI模型,2025年估值155亿元,港股上市筹备中。
燧原科技:
专注云端AI算力的国产领军者,以ASIC架构实现训推一体芯片突破,第四代L600芯片性能超越英伟达H20,支撑庆阳万卡推理集群(PUE≤1.1)和腾讯会议等千亿级场景,2025年估值202亿元,腾讯连续六轮领投。
HW昇腾:
昇腾910B(7nm)FP16算力320 TFLOPS,能效比优于A100,支撑南京政务云、九江医院AI应用,2025年AI芯片市场份额预计达25%。
全栈生态:CANN+MindSpore覆盖从芯片到模型全链条,开发者超100万。
2. 细分领域突破者
景嘉微:
JM9系列军用市场占有率超90%,性能接近GTX 1050,正拓展信创桌面市场,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95%。
沐曦:
曦云C500(7nm)FP32算力15 TFLOPS,支持液冷散热,已交付万卡集群用于自动驾驶训练,兼容CUDA生态降低迁移成本。
海光信息:
深算系列DCU兼容“类CUDA”,性能较一代提升100%,国家超算中心订单占比超70%,2024年营收增长62.5%。
3. 新兴势力与特色厂商
上海砺算:
7G100系列(6nm)对标RTX 4060,AI生成速度3秒/图,获腾讯、比亚迪订单,2025年Q4量产,估值42.1亿元。
TrueGPU架构支持光追,与东芯股份协同开发“存储+计算”方案,降低功耗20%。
天数智芯:
天垓100(7nm)支持200+AI模型训练,智铠100推理芯片兼容CUDA,服务清华、智源等机构,订单超5亿元。
三、市场趋势与挑战
1.技术突破:国产GPU在光互连(壁仞科技)、液冷散热(沐曦)、千卡集群(摩尔线程)领域领先,但3nm制程、HBM3E显存仍依赖进口。
异构计算(GPU+ASIC)成为主流,登临科技、芯动科技等通过专用加速提升能效比。
2.生态博弈:英伟达CUDA仍主导市场,但摩尔线程MUSA、沐曦MXMACA等兼容生态逐步完善,开发者工具链(如编译器、调试器)成熟度待提升。
壁仞科技通过开放协议吸引合作伙伴,试图复制ARM生态路径,但用户基数仅为英伟达的1/20。
摩尔线程关联受益A股公司部分梳理:
和而泰:A股唯一直接持股摩尔线程 1.244%,珠海基地承接其30% GPU模块代工,贵安 AI 智算中心项目因威星智能退出暂停
ST 华通:通过产业基金间接持股摩尔线程 4.343%,旗下盛趣游戏与摩尔线程在云游戏、元宇宙渲染领域合作
初灵信息:通过北京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间接参股摩尔线程 2.12%,聚焦通信网络与数据接入技术互补
润欣科技:独家负责摩尔线程 GPU 封装测试,2025 年 3 月量产,签订 CoWoS-S 异构集成封装协议
胜宏科技:为摩尔线程供应 12 层高速 HDI 板(信号延迟<0.5ns),订单排至 2026 年 Q2,受益于 AI 服务器需求
通富微电:为摩尔线程提供 2.5D/3D 先进封装,助力其 GPU 体积缩小 30%、散热效率提升 40%
中芯国际:以 14nm 工艺承担摩尔线程 GPU 代工,是其国产替代供应链核心制造环节
铜牛信息:与摩尔线程联合开发 AI 算力服务,2025 年 Q2 在金融风控场景完成 GPU 集群部署
奥飞数据:通过合资公司超然半导体参与摩尔线程算力集群建设,提供粤港澳大湾区边缘智算节点
贵广网络:与摩尔线程合作推进 “东数西算”,在贵州建设 AI 算力枢纽承接长三角算力需求
浙大网新:摩尔线程总代理商,覆盖服务器、边缘计算领域,子公司负责浙江省分销
青云科技:融合摩尔线程 GPU 技术推动国产算力生态,提供云计算与 AI 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东华软件:与摩尔线程签订三年 50 万片采购协议,联合开发医疗、金融 AI 平台,服务器基地已投产
中望软件:摩尔线程 MTT S 系列 GPU 与其中望 CAD Linux 版完成兼容性认证,支持工业设计场景
杰创智能:推出兼容摩尔线程 GPU 的 AI 超融合平台,降低企业 AI 应用门槛
芯原股份:全球第八大半导体 IP 供应商(GPU IP 出货近 20 亿颗),与摩尔线程在 AI 算力领域存协同潜力
华大九天:通过璞华基金间接持股摩尔线程 0.024%,其 EDA 工具参与摩尔线程 GPU 设计流程
风险提示:
1. 供应链稳定性:中芯国际、通富微电等依赖先进设备,海外限制可能影响产能。
3. 商业化进展:2025年上半年AI智算收入占比94.85%,消费级GPU市场接受度尚待验证。
来源:金融梦想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