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与平凉崆峒东西部协作再升级摘要:秋日时节,走进崆峒区大寨乡千头肉牛养殖基地,机械轰鸣、工人忙碌施工、数百头红牛鸣叫,这里是平凉红牛产业链上的一处“亮丽风景”,也是河西与崆峒开展东西部协作的生动写照。
天津河西区,地处海河西岸;甘肃崆峒区,位于泾河南岸。
相距1300多公里的两地自结缘以来,一条横跨千里的协作纽带将河西区与崆峒区紧紧相连,这是新时代的“山海情”,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篇章。
秋日时节,走进崆峒区大寨乡千头肉牛养殖基地,机械轰鸣、工人忙碌施工、数百头红牛鸣叫,这里是平凉红牛产业链上的一处“亮丽风景”,也是河西与崆峒开展东西部协作的生动写照。
“自从河西区与崆峒区对口帮扶以后,我们周围一切都有了大的变化。目前,我经营的这个养殖场,修建资金里面就有200万的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入驻了400多头红牛,平时我们也经常直播红牛的日常生活,粉丝数噌噌地涨,销路宽了,销量也增加了,感谢天津河西区的帮助。”大寨乡肉牛养殖户吴春刚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多年来,河西区为崆峒区“把脉问诊”,开出了“政策扶持、项目倾斜、资源共享”的“致富良方”。
“东西部协作工作既要‘输血’解困,更要‘造血’兴产。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产业振兴才是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崆峒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强介绍。
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改善,从人才培育到消费帮扶,河西与崆峒的协作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以来,两地围绕促消费、增就业、兴产业等重点任务,拓展协作渠道、深化协作内涵、创新协作模式,东西部协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4014万元,实施协作项目20个,大寨畜牧产业园平凉红牛营养中心、安国镇安国村食用菌加工车间、白庙柴寺肉牛养殖小区等6个项目建成投用,平凉红牛产业数智中心、大秦乡蔬菜加工基地、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等14个项目有序推进;用好2130万元产业类协作资金,实施大寨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助农增收项目8个;参加“津陇共振兴”投资洽谈交流大会,引进中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易事特智能化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地崆峒区。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达到9916元。
王强介绍,“产业要振兴,人才是根本。从特色产业链的培育,到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的提升,处处镌刻着两地的深情印记,这些跨越千里的智力支持,为崆峒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先后开展“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活动,安排劳务协作资金160万元,发放就业奖补、培训补助和务工补助;举办“直播带岗”活动5次,发布天津市企业用工信息453条,向天津市输转农村劳动力528人、省外其他地区输转810人、省内输转485人;新建帮扶车间5个;制定东西部协作党政干部交流培训计划,河西区选派3名党政干部和26名专技人才在崆峒区挂职帮扶,接收崆峒区6名党政干部、48名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开展交流学习、跟岗培训;举办电商年货节、文旅商贸促消费等系列活动8次,组织陇原香粮油、丁小龙食品等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5次,累计已向天津市场“订单式”销售平凉红牛、面粉、食用油、杂粮等特色农副产品62吨,完成消费帮扶9400万元,带动1200余名群众实现增收。
……
山海有情,协作无疆。渤海之滨的开放活力,陇东高原的厚重底蕴,在天津河西与甘肃崆峒的协作中交融升华。这首跨越山海的“振兴协奏曲”,正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魏丽)
丨来 源 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丨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丨审核丨冯宇强 刘 杰
丨 编辑丨李雨亭
来源:平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