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日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军备、并与美国紧密捆绑的国家。
中日之间是否必有一战?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日本,看到的是一个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军备、并与美国紧密捆绑的国家。
特别是在安倍晋三执政时期,日本在国际上动作频频。
他积极推动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并主动在美国退出TPP后,扛起了CPTPP的大旗,展现出一个积极有为的区域大国形象。
但这种“战略自主”的表象,很可能建立在一个脆弱的基础之上。
战后日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与美国深度绑定。
《美日安保条约》的存在,使得美国可以在日本驻军,并规定日本有协助美军行动的义务,其效力实际上完全压倒了日本的《和平宪法》。
这就从根本上定义了日本的“仆从国”地位。
日本和平宪法
当美国战略清晰、霸权稳固时,日本尚有一些左右逢源的空间。可随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开始要求盟友必须明确站队。
2021年,刚刚上任的日本首相菅义伟成为拜登邀请访美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
不过,在他动身之前,美国人就先到了东京,明确要求日本制定一部日本版的“台湾关系法”。
菅义伟自然不想被当枪使,拒绝了立法要求,但为了访美不被刁难,最终还是同意在联合声明里加上一句“关注台海安全”的表述。
这个细节,暴露了日本的无奈。
而且,美军方在制定其涉台作战计划时,甚至已经明确告知日本方面,计划中包含了要牺牲掉日本一部分居民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美日同盟的核心利益中,当需要做出牺牲时,日本才是那个可以被牺牲的代价。
面对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大陆邻国,与世界头号强国协同构筑防线,似乎是保障国家安全最合乎逻辑的举措。
但第一岛链战略的基石在于其“完整性”,任何一个环节的失守都将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而台湾,正是这条链上最敏感也最关键的一环。
第一岛链
更致命的是,根据美军自己的推演,在中国大陆可能解决台湾问题时,大陆方面拥有压倒性的胜率。
这意味着,一旦冲突爆发,日本若选择介入,结果将是大概率被卷入一场胜算极低的战争。
不仅如此,历史的教训也是惊人地相似。
公元7世纪,日本出兵朝鲜半岛,介入百济与唐朝、新罗的纷争,结果在白江口之战中,日本水军几乎全军覆没,此后数百年不敢再对大陆有非分之想。
16世纪末,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再次兴兵入侵朝鲜,明朝万历皇帝派兵“抗倭援朝”,最终日军伤亡惨重,狼狈撤退。
这两次重大的历史失败,都源于日本对大陆力量的严重误判。
而早在2010年,中国GDP就正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自1968年后该位置首次易主。
正是这一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建立的心理优势。
所以,如今的日本正陷入一种“双重恐惧”。
一方面,他们担心像特朗普那样奉行“美国优先”的领导人上台,美国会为了利益随时收缩,将日本这个盟友当作筹码卖掉。
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被一个决心遏制中国的美国政府推到第一线,成为中美冲突的“炮灰”。
这种深度的焦虑,其实在安倍晋三的对外政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时而与特朗普亲密互动,时而又一路小跑去见普京,试图改善对俄关系。甚至他还曾公开表示,若条件成熟,愿意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