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M·加伯在向全校人员发出的公开信中说,校方拒绝美国政府提出的多项整改要求,“不会牺牲其独立性,不会放弃宪法赋予的权利”,联邦政府不应对私立大学的教学内容、招生和人事政策以及研究内容指手画脚。
近日,美国联邦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美国著名私立学府哈佛大学选择“硬刚”的消息,引发关注。
4月1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哈佛大学校园里拍摄的商学院。新华社/路透
4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M·加伯在向全校人员发出的公开信中说,校方拒绝美国政府提出的多项整改要求,“不会牺牲其独立性,不会放弃宪法赋予的权利”,联邦政府不应对私立大学的教学内容、招生和人事政策以及研究内容指手画脚。
几小时后,美国政府宣布,冻结给哈佛的22亿美元拨款和6000万美元项目合同款项。假如哈佛继续“抗命”,可能还将危及正接受“审查”的60多亿美元联邦经费的拨付。
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威胁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应视作“政治实体”征税。英国广播公司认为,失去税收豁免可能会使哈佛大学每年损失数百万美元。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M·加伯
央视新闻消息,3月31日,美国联邦教育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和总务管理局宣布,联邦政府承诺授予哈佛大学及其附属机构的87亿美元拨款以及总值2.556亿美元的项目合同正在接受审查。
4月11日,上述机构再向哈佛大学致信,要求学校进行“有意义的治理改革与重组”,包括:
削弱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校务中的权力;采用并实施基于能力的招聘和录取政策,停止一切基于种族、肤色和国籍等因素的优待;改革国际学生的招生流程,避免录取敌视美国价值观和制度的学生,包括支持恐怖主义或反犹主义的学生;关闭所有“多元化、公平与包容”政策相关的项目。针对政府的“整改”命令和“断供”威胁,一批哈佛校友先前致函校方管理层,呼吁拒绝接受危及大学自治权的“不合法要求”,号召发起“法律抗争”。
缘起“反犹主义”,多所高校卷入
新华社消息,新一轮巴以冲突2023年10月爆发后,美国多地高校爆发了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引发美国政府对校园反犹情绪的关注。
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上台后,对多所美国顶尖高校发出威胁,声称如果校方不调整政策,将面临削减资金的后果。特朗普政府的主要要求包括根除所谓“反犹主义”以及废除高校向少数族裔倾斜的多元化举措。
2024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们参加集会活动时点亮蜡烛。新华社/美联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特朗普政府已对美国7所顶尖高校实施了撤销、冻结或审查联邦经费举措,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和康奈尔大学。
另有19所高校已被告知,可能面临联邦经费被砍,原因包括未能保护学生免受“反犹主义”伤害。
价值观不合是深层原因?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16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事实上,白宫对哈佛大学所提要求远超其对所谓“反犹主义”的关注。
2021年5月14日,美国纽约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爱丽丝·斯蒂芬尼克在华盛顿国会山向记者讲话。新华社/路透
哈佛大学校友、来自纽约州的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爱丽丝·斯蒂芬尼克15日向哈佛大学“开炮”,指责哈佛等大学的绝大部分教职员工为民主党人,称这些人已与美国价值观“脱节”。斯蒂芬尼克被认为是造成哈佛大学前校长盖伊下台的推手之一。
依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都市研究项目对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情况的分析,顶尖研究性大学所在选区并非特朗普的“票仓”。
来源:镇江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