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ello,我是柳荆。2014年12月9日,一纸多发性骨髓瘤IgG型ISS三期的诊断书,将我从平凡的生活中拽入深渊。在福州协和医院经历万珂化疗的煎熬后,我毅然选择了中西结合的康复之路。十年饮药,从最初的抗拒到如今的坦然,我成了别人眼中的“中药罐子”,却也在中医
Hello,我是柳荆。2014年12月9日,一纸多发性骨髓瘤IgG型ISS三期的诊断书,将我从平凡的生活中拽入深渊。在福州协和医院经历万珂化疗的煎熬后,我毅然选择了中西结合的康复之路。十年饮药,从最初的抗拒到如今的坦然,我成了别人眼中的“中药罐子”,却也在中医的滋养中,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养生法门。今天,我想把抗癌路上最实用的6个按摩穴位分享给你,它们是我康复途中的“无声战友”,也希望能成为你健康的助力。
一、抗癌路上的“痛”与“通”:穴位是我的康复密码
确诊骨髓瘤时,我曾被骨痛、失眠、治疗副作用折磨得夜不能寐。西医的治疗是“攻”,中医的调理是“守”,而穴位按摩,就是我给自己的“日常修护”。这些穴位不治病,但能缓解症状、调理气血,让我在抗癌的持久战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掌控感。
二、6个穴位,按走病痛,按出希望
1. 腰痛——“腰痛点”:按走骨病带来的腰背沉痛感
骨髓瘤最让我崩溃的,是化疗后持续的腰背酸痛,仿佛背着千斤重担。直到我找到手背的腰痛点:双手交叉,拇指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于第2、3掌骨和第4、5掌骨之间,腕背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处,找到那个酸胀的压痛点,每次按揉1-2分钟,力度以自己能承受的酸胀感为宜。坚持一段时间,腰背的沉重感竟慢慢消散了。
这个是我本人的图片,豆包AI的,让大家看了穴位更清楚
2. 落枕——“外劳宫”:和治疗期的颈部僵硬说再见
化疗后免疫力下降,偶尔睡一觉就落枕,颈部僵硬得像块木头。中医告诉我,按外劳宫有用:它在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半横指处。我习惯双手对按,或用拇指重点按揉患侧,每次1-2分钟,颈部的僵硬感很快就能缓解,这对需要长期服药、久坐的我太重要了。
3. 牙痛——“合谷”:击退治疗期的上火牙痛
化疗药和中药的双重刺激,让我偶尔会上火牙痛,疼起来连饭都吃不下。这时我就按合谷穴:它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揉对侧手的合谷,每次1-2分钟,酸痛感来得快,牙痛也退得快,这是我抗癌食谱外的“止痛彩蛋”。
4. 失眠——“神门”:助我在药香中安然入眠
十年饮药,最开始我总被药味和对病情的担忧困扰,失眠是家常便饭。直到我遇见神门穴:它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每晚睡前用拇指按揉1-2分钟,心渐渐静了,也能在中药的苦味中,找到安稳的睡意。
5. 便秘——“支沟”:调理化疗后的肠道困扰
化疗和长期服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便秘,这对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中医推荐我按支沟穴:它在 forearm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每次按揉1-2分钟,通腑理气的效果很明显,让我在抗癌的“内环境”调理上,多了一层保障。
6. 头颈痛——“列缺”:缓解治疗期的连锁疼痛
骨髓瘤的骨痛有时会放射到头颈部,让我整个人昏沉难受。列缺穴成了我的“救星”:它在 forearm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按揉1-2分钟,头颈的疼痛感能得到有效缓解,让我有精力继续面对抗癌的每一天。
三、给同路人的话:抗癌不是孤军奋战,养生穴位是你的“民间盟友”
我知道,癌症患者的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请相信,除了医院的治疗、家人的陪伴,这些小小的穴位也能成为你的助力。它们不神奇,却能在日复一日的按揉中,帮你缓解症状、调理身心。
我是柳荆,一个抗癌十一年的“老兵”。这些穴位按摩,是我在中药罐子生涯里摸索出的“生存智慧”。如果你也在和病痛抗争,不妨试试它们——或许某一天,你也能在按揉的酸胀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康复节奏”。
最后提醒大家:穴位按摩仅作辅助调理,身体若有严重不适,请一定及时就医。愿我们都能在抗癌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机”。
来源:骨髓瘤三期努力活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