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化隆拉面破局之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00:51 1

摘要:以前的化隆拉面馆只要开业生意好那就值钱了,现在就算开业生意好,不一定下个月好,或者今年好就不一定明年好,所以现在咱们就算拿着钱去打饭馆也需要谨慎再谨慎,太多的人开一个赔一个,再开一个又赔一个,似乎进入了死循环,线上外卖,内卷,餐饮业大环境,像三把尖刀,刀刀毙命

化隆拉面破局之道

作者|马亚(青海)

以前的化隆拉面馆只要开业生意好那就值钱了,现在就算开业生意好,不一定下个月好,或者今年好就不一定明年好,所以现在咱们就算拿着钱去打饭馆也需要谨慎再谨慎,太多的人开一个赔一个,再开一个又赔一个,似乎进入了死循环,线上外卖,内卷,餐饮业大环境,像三把尖刀,刀刀毙命……

——题记

01化隆拉面破局之道

我站在广州某美食街角,看着三家拉面馆在二百米内贴身肉搏。黄焖鸡米饭的招牌在对面冷冷发笑,奶茶店的霓虹灯管在隔壁暧昧眨眼。化隆面匠们把拉面摔得震天响,仿佛要把三十年的委屈都砸进这团倔强的面粉里。

玻璃门上“正宗兰州牛肉面“的贴纸在风中颤抖,不知道第几次被隔壁新开的“日式豚骨拉面“抢了风头。外卖骑手像工蜂般在店门口盘旋,手机里不断传来“您有新的美团订单“的机械女声,后厨的计时器正在为那碗注定要坨掉的面条倒计时。

这场景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在化隆见到的第一碗拉面。老师傅手腕翻转如同敦煌壁画里的飞天,面条在晨光里舒展成透光的丝绸,牛骨汤在锅中翻滚了整整三夜。如今这些画面正在变成手机相册里褪色的记忆,就像案板上越来越细的面条,在时代的浪潮里被越抻越薄。

02化隆拉面破局之道

化隆人常说“汤是拉面的魂“,那些在青藏高原传承了百年的熬汤秘方,如今正在被外卖平台的算法改写成荒诞的现代寓言。许多事必躬亲的老板凌晨三点摸黑起来吊汤,牛骨要断成三指宽的骨节,草果必须用温火轻焙出香,花椒定要汉源贡品才够劲道。这般讲究的汤头撞上外卖配送的塑料碗,就像让杨贵妃戴着VR眼镜跳霓裳羽衣舞。

外卖平台抽成21%的镰刀挥下来,老板们开始往汤里偷偷兑水。或许最初是五分之一,后来变成三分之一,最后干脆用起了浓汤宝。食客们抱怨汤头越来越像洗锅水,却不知道手机里那个“预计28分钟送达“的倒计时,早已给这碗面判了死缓。

更魔幻的是“智能推荐“游戏。某店主发现只要把价格改成28.8元,平台流量就会暴涨,于是正宗8元一碗的拉面被迫穿上日式定食的外衣。那些坚持用瓷碗木筷的老店,在算法眼里竟成了“用户体验不佳“的差生。有年轻人突发奇想把拉面过程直播到抖音,结果观众只顾着打赏“拉面小哥好帅“,完全忘了屏幕里那碗已经凉透的面。

03化隆拉面破局之道

餐饮江湖正在上演一场荒诞的“克牛肉“运动。十年前化隆拉面敢把“一清二白三红四绿“当招牌,现在这条准则变成了死亡flag。据说某市二十家拉面馆,牛肉片薄得能当X光片用的已达十七家,剩下三家正在连夜改装切片机。

这场军备竞赛的源头要追溯到某连锁品牌发明的“牛肉分子重组术“。他们用注射器把卡拉胶打进碎肉,定型后切出的肉片既规整又省钱。很快,这条“邪派武功“在江湖上疯狂流传。很多老板气得直拍案板:“老祖宗教我们'肉要顺纹切三分厚',现在这些后生把拉面做成了分子料理!“

更绝的是“增值服务内卷“。有店家推出“拉面配VR眼镜体验大西北风情“,结果顾客只顾着看虚拟的青海湖,面泡发了都没动筷。另一家搞起“拉面西施在线陪聊“,穿着汉服的服务员用青普话问:“老板,要给面条加个荷包蛋吗?“这场面看得面匠直摇头:“我们化隆姑娘从前练的是拉面八式,现在要学直播话术了。“

04化隆拉面破局之道

在收银台二维码的注视下,化隆拉面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数字移民。某连锁品牌把秘方拆解成268道标准工序,拉面师傅变成了执行代码的人肉机械臂。智能和面机,那铁臂揉面的节奏活像在跳机械舞,醒发箱的温度曲线比股票走势还精密。

年轻店主们迷上了“私域流量池“,强迫每个顾客扫码进群领五毛优惠券。有老板把拉面过程做成NFT数字藏品,结果被网民吐槽:“这玩意儿既不能吃也不能转卖,不如送我两头蒜实在。“更荒唐的是某店推出的“区块链溯源拉面“,扫描二维码能看到这头牛生前在祁连山哪片草场溜达过,可碗里的牛肉还没硬币大。

这些魔幻现实背后,是传统手艺面对数字洪流时的集体焦虑。老师傅们发现,从前考验功力的“面条入水不浑汤“,现在要看WIFI信号强不强;过去引以为傲的“汤头三日香不散“,如今得和手机里铺天盖地的网红店测评抢存在感。

05化隆拉面破局之道

深夜十一点的厨房,38岁的面匠还在练习“龙须面“。这是他坚持了十年的晚课,即便店里早已不卖这种费工费时的细面。面丝在灯光下织成银色瀑布,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散花的天女。“现在的娃娃觉得拉面就是个营生“,他抖落面丝上的浮粉,“我们那会儿学拉面先要拜师,面拉不好就别想吃拉面。”

这话让我想起某视频中深圳某商场里的拉面机器人。那个不锈钢怪物每小时能抻二百碗面,手臂关节转动的咔嗒声活像在嘲笑马师傅布满老茧的双手。商场给机器人围上蓝印花布,电子屏播放着“传承千年技艺“的广告词,真正的传承人却在千里之外守着冷清店铺。

资本的游戏正在改写规则。某风投公司推出的“拉面合伙人计划“,把店面拆分成100份股权挂在APP上售卖。白领们喝着星巴克点击“投资一碗乡愁“,却不知道他们买的其实是中央厨房的冷冻面团。有次我听见两个投资人讨论:“化隆拉面的文化溢价还有多少空间?“他们西装革履的样子,和马师傅粘着面粉的旧围裙形成残酷对照。

作者:马亚

文作者简介:

▲马亚·

马亚,女,回族,青海化隆县人,系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河湟文学学会会员。于《河湟》《湟水河》《荒原春》发表多篇作品。散文《吹尽黄沙始到金》获第二届全国拉面征文大赛三等奖,小说《阿西亚的天空》获第三届全国拉面小说大赛一等奖,均入选《百名作家写青海拉面》《大珠小珠落玉盘》《面咏》入选《拉面,精神生成的语言》一书。其作品获著名作家武歆、胡学文赞赏认可。

《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

来源:小晓美食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