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言:2025年9月15日至19日,备受瞩目的2025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于奥地利维也纳盛大举行。这场全球内分泌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糖尿病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于此,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最前沿的临床发现与基础研究成果,推动着全球糖尿
引言:2025年9月15日至19日,备受瞩目的2025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于奥地利维也纳盛大举行。这场全球内分泌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糖尿病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于此,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最前沿的临床发现与基础研究成果,推动着全球糖尿病研究的不断发展。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其通过多种机制降低空腹和餐后高血糖,包括增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分泌和减缓肠道葡萄糖吸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小肠葡萄糖负荷前30分钟或60分钟给药,相比同时给药更能减少血糖波动(图1)。
不过,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否是因为“给药时间不同,导致了肠道葡萄糖吸收减缓作用的不同”,尚不清楚。
图1
在本次大会中,阿德莱德大学M.J.Borg带来的题为《二甲双胍对肠道葡萄糖吸收的减缓作用与用药时间无关》的研究报告给出了答案。研究人员通过回顾性分析一种肠道葡萄糖吸收的标记物,深入探讨了二甲双胍给药时间对其减缓小肠葡萄糖吸收的影响。
结果是:没啥影响!
换言之,饭前给药血糖更稳定,并不是因为“改变了肠道葡萄糖吸收的减缓作用”。这一发现对于优化二甲双胍的临床使用和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更多信息。
机制探索:为何“二甲双胍,饭前吃效果更好”?
本研究共纳入16名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9.9岁,BMI 28.7 kg/m²,HbA1c 6.6%)。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设计。在每个研究日,参与者通过鼻十二指肠导管在t=-60分钟、-30分钟或0分钟时接受二甲双胍(1g溶于50mL 0.9%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对照,随后在t=0-60分钟内通过十二指肠输注45g葡萄糖+5g 3-O-甲基葡萄糖(3-OMG,一种非代谢葡萄糖类似物,作为葡萄糖吸收的标记物)。从t=60分钟到t=120分钟,每30分钟测量一次血清3-OMG浓度。
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对血清3-OMG浓度有显著治疗效应(P=0.012),并且治疗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8)。与对照组在t=90分钟时相比,二甲双胍给药日的血清3-OMG浓度较低,且当二甲双胍在葡萄糖输注前30分钟给药时,在t=120分钟时也较低(所有情况P餐前给予二甲双胍”与“与十二指肠内葡萄糖同时给予二甲双胍”相比,血清 3-OMG 浓度并无差异(图2)。
本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减缓小肠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并不因在肠道葡萄糖负荷前给药而增强。因此,二甲双胍餐前给药增强的降糖效果和GLP-1刺激作用并不能由葡萄糖吸收的变化所解释。
图2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进一步阐明了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提示其餐前给药的降糖优势可能并非通过改变葡萄糖吸收实现。这一发现对于优化二甲双胍的临床使用和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5EASD现场采风
参考文献
Borg MJ, Xie C, Chen C, Huang W, Jones K, Horowitz M, Rayner C, Wu T. Slowing of intestinal glucose absorption by metformin is not related to the timing of its administration.2025EASD.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