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季|杨东院长在人大法学院新生大会上的致辞——恪正协衷 怀远砺行:新时代法律人的使命与担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1 14:09 1

摘要:在这个寓意收获与启航的美好时节,我谨代表法学院全体师生,欢迎你们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欢迎你们来到法学院!你们的到来,为这座拥有光荣历史的法学殿堂注入了最新鲜、最富活力的血液。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

恪正协衷 怀远砺行:新时代法律人的使命与担当

——在法学院2025年新生大会上的致辞

法学院院长 杨东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寓意收获与启航的美好时节,我谨代表法学院全体师生,欢迎你们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欢迎你们来到法学院!你们的到来,为这座拥有光荣历史的法学殿堂注入了最新鲜、最富活力的血液。

从今天起,“人大法律人”将成为你们共同的名字。你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正在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人大法学院,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法学院?可能正在心中描绘着未来的蓝图:我将在这里度过怎样的一段学习生涯?

我想围绕“恪正、协衷、怀远、砺行”八个字,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这八个字,凝聚着我们人大法学院75年薪火相传的精神底色和学术品格,希望能以此与所有人大法律新人共勉。

“恪正”。“恪”源自《说文解字》,本意为“敬也”,“正”意指正念、正道、正行。恪守正道,持身中正,是法律人的立身之本。恪正首要在信仰之正。法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中国法律制度建设和法学教育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走来,从陕甘宁边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司法实践,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司法为民”实践创新,始终烙刻着“法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红色基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75年来,就是一部与国家法治建设同向同行的爱国史,从佟柔教授、许崇德教授、高铭暄教授、关怀教授、赵中孚教授、郭寿康教授开始,到今天的王利明教授、韩大元教授、陈卫东教授、朱景文教授、何家弘教授,一代代法律人薪火相传,同国家命运与共,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重要法律的起草和修订。新时代法律青年,恪守信仰之正的最直接表达,就是传承法律人爱国精神,勇于担当推动国家法治建设使命。恪正还要恪守学术之正。知识的世界浩瀚无垠,但也充斥着各种声音与思潮。法律人要始终葆有一颗求真、求实、求正的心,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恪正亦要恪守人格之正,明辨是非曲直,坚守良知和道德底线,无论面对何种复杂的案情或诱惑,都能“心如明镜,身如尺衡”。

“协衷”。“协衷”取意同心同德、团结忠诚、齐心合力,强调“共同体”的理念,字源《尚书·汤诰》。协衷是法律人的智慧与格局。我们人大法律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协衷精神。追溯到19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成立就既传承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的红色血脉,也吸纳了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阳,南东吴”盛誉的朝阳大学力量。在那筚路蓝缕的年代,老先生们正是凭着协衷团结的精神,承担起了为新生的共和国培养和输送法治人才的神圣使命。七十五年来,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学科建设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值得骄傲的成绩,在教育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或A+。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我们一代代人大法律人团结协衷的成果和共同的荣誉!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人大法律人,希望你们能深刻传承人大法律人传统,团结协衷,用一生践行“致良知”,在国家法治建设中协衷尽责,涓流汇沧海。

“怀远”。怀远是法律人的情怀与担当。当前正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法律人要将目光跳出课本与校园,胸怀时代之远,扎根中国大地,关注时代之问、人民之需;胸怀世界之远,深刻理解世界的多元与复杂,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为全球治理体系重塑贡献智慧;胸怀未来之远,主动关心社会变迁与人类命运。担任院长以来,我率团赴美、英、德、法、意、日、新、澳等多国开展全球学术访问,累计访问170多家机构,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56所世界著名法学院校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银行等16个国际组织。即将到来的10月3-4日,我院将举办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百余位境外知名法学院院、校长将与会,我们拟将其升级为常设性论坛,打造法治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将其建成为对外积极传播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成就、增进国际同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解认同、构建全球法治学术与教育共同体、为世界法治文明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重要窗口。同学们,祝贺你们能够见证并欢迎你们共同参与这一盛事!

“砺行”。砺行,取意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砥砺不辍的行动力。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时代,我们要勇于自我革命,要有忍得阵痛的决心,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更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的行动。人大法学院,是一所永远走在时代前沿、锐意创新的法学院。面对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浪潮,我们率先成立了“未来法治研究院”;面对“虚拟货币”等新生事物,我们积极培育课程,率先开设培训班;面对人工智能挑战,我们研发了全国首个涉外法治大模型。最近我们正在着力推动大模型产业化公司化落地,创业之路困难重重,但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未来,我们还有许多大事要做,研发大模型、举办大论坛、搭建大联盟、建设通州新大楼,前进的道路自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将一直沿着持续开拓、不断创新的道路勇毅砺行!

两个月前,我在中关村校区为2025届毕业生送行,我们将忠诚纯静、善良无我、包容开放、坚定务实和先锋闯将作为毕业寄语送给毕业生同学们,期待和鼓励同学们能以5的“N次方”激励相乘、创造无限可能。今天,我站在通州校区迎接2025级新生,我将“恪正、协衷、怀远、砺行”这八个字赠予你们,期望你们能从此中收获人大法律人精神品质与人格坐标,领会身为“人大法律人”所承载的光荣与梦想、担当与使命!

最后,我还想给同学们提三个小建议:一是苦字当头,苦学苦练。林尚立校长不止一次讲过“法学院的学生是最苦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来到法学院,大家就要下决心苦读文献、苦背法条、苦翻案例、苦磨思维、苦修写作、苦炼技能。二是勇字当头,勇往无前。你们读书期间一定要做一件毕业以后做不了的事。二十多年前,我曾利用大一暑假的两个月,沿丝绸之路一路骑行,看了很多风景,收获很多感悟,经历至今难忘。三是练字当头,野蛮体魄。我从大一开始,就长期坚持在沙地水泥地上做俯卧撑、磨平骨头练成铁掌。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体魄,也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不仅有体力精力应对现在繁忙的工作,也使我更有勇气和毅力推进新工作开创新局面。这些经历,与同学们共勉,希望你们能努力在大学中修炼品格、提升人格、锻炼体格、丰满性格。

最后,用我喜欢的林则徐的一首诗与同学们共勉: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祝贺你们!祝福你们!谢谢!

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