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电影 | 顾芗:《小小得月楼》让观众记住了滑稽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7 20:55 1

摘要:“今天我拍好电影,导演还要请我吃饭,我为了要上班拒绝了……”42年前,电影《小小得月楼》里的乔妹一出场,就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活泼好动、美丽善良,有着电影明星梦的女孩。然而,乔妹的扮演者,却并非电影明星,而是苏州市滑稽剧团的滑稽戏演员顾芗。

本期嘉宾

顾芗

一级演员、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电影代表作:《小小得月楼》《顾家姆妈》

“今天我拍好电影,导演还要请我吃饭,我为了要上班拒绝了……”42年前,电影《小小得月楼》里的乔妹一出场,就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活泼好动、美丽善良,有着电影明星梦的女孩。然而,乔妹的扮演者,却并非电影明星,而是苏州市滑稽剧团的滑稽戏演员顾芗。

如今,在中国戏剧界,“千面女郎”顾芗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从艺50多年来,她凭借精湛演技,成功塑造了黄毛、安小花、阿旦等多个深入人心的角色。迄今为止,全国仅有7位演员三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顾芗是其中唯一的现代戏名家,同时也是江苏省的唯一得主。

为致敬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根据江苏省电影局部署安排,由江苏省电影集团精心策划的“时光记忆”艺术电影展映苏州站将于4月18日至20日在苏艺影城(艺术中心IMAX店)举办。4月18日启幕当天,将放映苏州本土喜剧《小小得月楼》。

展映前,光影江苏邀请“乔妹”顾芗做客“大咖说电影”栏目,接受独家专访,和影迷们一起聊聊这部跨越40多年、承载苏州人集体记忆的银幕佳作。

《小小得月楼》也是她的第一部滑稽戏

十八般武艺哺育了乔妹这个角色

电影《小小得月楼》根据苏州市滑稽剧团同名滑稽戏改编,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卢萍执导,叶明、徐昌霖编剧,毛永明、陆辰生、顾芗、凌蕴夷、杜介奇主演,于1983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得月楼饭店的团支部书记杨毛头带领青年们在苏州园林里开办老字号“得月楼”分店——“小小得月楼”,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故事。

顾芗在影片中饰演服务员乔妹。“我记得前几年走在上海的街上,还有人喊我乔妹,很感激几十年过去,观众还记得这个角色。”

光影江苏:《小小得月楼》如何从舞台剧改编为电影的?

顾芗:1982年,《小小得月楼》送上舞台以后,便得到了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当时各大电影制片厂都有拍喜剧电影的任务。由于苏州离上海比较近,上海电影制片厂就找到了我们。在观看完舞台剧《小小得月楼》的演出后,他们决定将其拍成电影。尽管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的表演风格完全是两回事,但导演看中了我们滑稽戏演员在台上的那种忘我状态,因此几乎启用了苏州市滑稽剧团的原班人马参与拍摄。

鉴于舞台剧是远距离观赏的艺术,而电影是在大银幕上近距离呈现,为了贴合角色年龄设定,整部剧仅更换了一位演员,上影厂的演员毛永明出演了男主杨毛头的角色。

光影江苏:《小小得月楼》也是您参演的第一部滑稽戏?

顾芗:严格来说,当时我并不是一个滑稽戏演员。20世纪70年代,我在江苏省金湖县文工团工作了8年,其间演过话剧、跳过舞、唱过歌,还演过京剧样板戏,演的内容比较杂,接触的东西也多。1980年回到苏州后又唱过两年沪剧。直到1982年2月,我正式加入了苏州市滑稽剧团,半年后接到了这个任务。乔妹是一个有着电影明星梦的漂亮女孩,起初这个角色由谁来演是有争议的。剧团内有比我漂亮、比我更年轻的演员,但是有导演和老师觉得我有表演天赋,认为应该把这个角色给我。

后来我们在上海演出其他剧目期间,上戏的一位导演向我们剧团的导演提议,让我排练乔妹刚上场时迟到的那段戏,说如果我能通过再说。当时我并不知情他们在背后所做的准备工作,仅是依照给我的剧本进行排练,没想到演出结束后,导演说:“乔妹就定她了。”当时我并不清楚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和才华,后来慢慢回想能获得这个机会,是因为前十年的舞台经验哺育了乔妹这个角色。并不是我演得乔妹有多好,只不过是我所学的十八般武艺,在乔妹身上得到了集中的充分展现。

演舞台剧和拍电影有明显区别

滑稽戏演员需要多一分触角

《快活的黄帽子》《一二三,起步走》《顾家姆妈》……这三部作品,见证了顾芗三度问鼎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过程。

在顾芗看来,滑稽戏的表演空间很大,难点也很多,要随时随地把自己揉碎了融入角色,化身万千。在《快活的黄帽子》里,她将黄毛这一个江南社会底层青年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既唯唯诺诺又心怀大义;到了《一二三,起步走》,尽管她已40多岁,却以惊人的演技让观众看到了活泼伶俐、年仅15岁的山村小女孩;而在《顾家姆妈》中,她更是将阿旦这一角色从青涩的30岁演到了耄耋的80岁,眨眼十几年的年龄跨度被她清清爽爽地表现出来,让观众领略到了滑稽戏演员的可塑性。

光影江苏:当时得知参与电影拍摄时是什么心情?电影版与舞台版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顾芗:实际上,从舞台上的表演过渡到大银幕上的表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对我们而言,这相当陌生。在舞台上,用通俗的话来说,可以肆无忌惮地想怎么舞就怎么舞,想怎么动就怎么动。但在银幕前,一举一动都要被捕捉到画面中,动作幅度一大、一夸张,就会出画面了,所以演起来会比较拘谨。尤其乔妹这个角色是比较好动活泼的,稍不留神就会跑出画面,导致表演不到位。所以对我来说,第一次接触电影,在里面饰演女主,挑战挺大的。

光影江苏:滑稽戏演员在驾驭角色上,有什么特殊技能吗?

顾芗:我觉得滑稽戏是包罗万象的,它比其他任何剧种都要多一分触角。滑稽戏演员不仅要具备话剧演员的表演功力、台词功力,还需拥有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身段和表现力。要能说会道、能唱会跳,会南腔北调、各地方言。可以说,滑稽戏演员追求的是“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但这个“我”是指为角色所用。

滑稽戏的难就难在这里,观众看到的舞台表演看似简单,一会儿唱一会儿跳,一会儿说苏州话,一会儿又切换到了上海话、南京话。但对于演员来说,这意味着所有的技能都要掌握。只有这样,在舞台上遇到其他任何角色,才能够应付自如。这就是滑稽戏演员的一种特殊技能。

借助大银幕推广出去

让观众对剧种不再陌生

从《满意不满意》到《小小得月楼》,再到《顾家姆妈》,这几部由滑稽戏改编的电影作品均取得了显著成功,电影与滑稽戏之间是相互成就的。

在顾芗看来,不只是剧种借助电影获得了广泛传播,就表演而言,参与电影拍摄的演员回归到舞台演出,表演也会更讲究、更细腻、更到位一点。

光影江苏:《小小得月楼》的电影改编很成功,近年来也有许多其他戏曲作品改编为电影上映,如《国鼎魂》《谯国夫人》等,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顾芗:借助于大银幕和影视作品,来推广戏剧故事和剧种,并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我觉得这是再好不过的。说实话,许多人对滑稽戏这个剧种比较陌生,因为它不同于沪剧那样广为人知的上海地方戏,或苏剧那样代表苏州的剧种。然而,在向他人介绍时,若是这样说:“你看过《满意不满意》吗?你看过《小小得月楼》吗?那是我们团演的,那就是我们的剧种。”对方的反应马上会有所不同。借助电影这一高影响力的平台,将滑稽戏这一剧种推广出去,让更多观众了解苏州、记住苏州市滑稽剧团,记住苏州滑稽戏,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光影江苏:42年后影片在大银幕重映,希望观众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顾芗:能看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实40多年前,我们的生活、状态、着装,在那时已经是与众不同的了,比如在这部戏中,老经理他是看不惯我的穿衣打扮的。但回过头来看,那时候的打扮算什么呢?我那时穿的裤子能算喇叭裤吗?店里那个小伙子的头发根本也不算长。所以我希望观众在观看电影后,能够体会到我们现代社会的宽容与文明,从而珍惜当下,展望更好的未来。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任雨风 李艺蘅 郑文静 /文

视频:李艺蘅 任雨风 郑文静

剪辑:顾闻 马晶晶

制图:闫琳琳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