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遍皇陵的贼为啥绕着诸葛亮墓走?3个原因比防盗机关还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23:20 1

摘要:你见过这么“邪门”的墓吗?秦始皇陵被惦记了两千年,汉武帝墓连棺材板都差点被撬走,就连曹操设了七十二疑冢,照样有坟茔被挖空——可定军山上的诸葛亮墓,搁那儿躺了1700多年,别说盗洞了,连墓前的石碑都没被人动过一块!盗墓贼那可是连皇陵都敢扒的主儿,咋到了诸葛亮这儿

你见过这么“邪门”的墓吗?秦始皇陵被惦记了两千年,汉武帝墓连棺材板都差点被撬走,就连曹操设了七十二疑冢,照样有坟茔被挖空——可定军山上的诸葛亮墓,搁那儿躺了1700多年,别说盗洞了,连墓前的石碑都没被人动过一块!盗墓贼那可是连皇陵都敢扒的主儿,咋到了诸葛亮这儿就集体“怂”了?甚至有老盗墓贼说“就算给我金山,我也不踏定军山一步”,这里面到底藏着啥门道?

咱先说说别的名人墓有多惨,对比下就知道诸葛亮墓多“特殊”。当年董卓乱政的时候,为了凑军饷,直接派吕布去挖汉武帝的茂陵,据说从里面搬出的金银珠宝装了几十车,连汉武帝穿的金缕玉衣都被扯得稀碎;

后来民国那阵,孙殿英盗清东陵,慈禧墓里的翡翠西瓜、夜明珠全被搜走,尸体都被扔在一边——这些盗墓贼眼里,只要有油水,管你是皇帝还是太后,照挖不误!可诸葛亮墓呢?别说金银了,连块像样的陪葬品都没有,你猜盗墓贼为啥连试都不试?

这里就藏着第一个原因:诸葛亮太“穷”了,穷到让盗墓贼觉得“没必要动手”。《三国志》里写得明明白白,诸葛亮临死前跟刘禅说“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翻译过来就是“我家就这点地这点树,够家人吃穿了,我在外当官没私产,死了也别给我搞特殊,墓里啥值钱玩意儿都别放”。

民间还有个说法,诸葛亮下葬的时候,就带了三样东西:一本翻烂的《出师表》、一把用了一辈子的羽扇,还有一双穿破的麻鞋——全是不值钱的老物件。

你想啊,盗墓贼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盗墓,图的就是金银珠宝,要是盗了这么个“穷墓”,不仅捞不着钱,还得背上“盗忠臣墓”的骂名,这不纯属吃力不讨好吗?可话说回来,历史上也有不少“穷墓”被盗,比如有些文人墓,照样被翻得乱七八糟,为啥诸葛亮墓就能例外?

这就说到第二个更狠的原因:谁动诸葛亮墓,就是跟全天下人作对!诸葛亮在民间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三国之后,不管是唐朝的李世民,还是宋朝的赵匡胤,路过定军山都得亲自祭拜;老百姓更不用说,逢年过节都要去墓前烧柱香,把他当“智慧神”“保护神”供着。

早年间有个不懂事的小毛贼,听说诸葛亮墓里可能有“兵书”,半夜偷偷摸去挖了一锄头,结果刚把土刨开,就被附近种地的老农发现了。你猜咋着?老农一喊,全村人都拎着锄头赶来,追得小毛贼鞋都跑丢了,最后还被官府抓了,判了流放——就挖了一锄头,差点把牢底坐穿!

后来盗墓圈里就有了规矩:“定军山的土,碰都不能碰”,毕竟盗皇陵顶多怕官府,盗诸葛亮墓,连老百姓都能把你撕碎,这风险谁扛得住?

可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有第三个最“镇得住”的原因,连最胆大包天的盗墓贼,都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盗墓这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出门前必须拜关公,求关二爷保佑“平安出货”,因为关公是“忠义”的象征,盗墓贼也怕自己干缺德事遭报应。

可诸葛亮和关公是啥关系?俩人都是蜀汉的“开国功臣”,一个是“卧龙”,一个是“武圣”,当年在刘备手下一起打天下,算是过命的“同事”。你想啊,要是盗墓贼拜完关公,转头就去盗诸葛亮墓,这不就是当着关公的面打他脸吗?

民间还传过这么个事儿:清末有个盗墓贼不信邪,没拜关公就去定军山,结果刚到墓前就摔了一跤,腿直接断了,后来还疯疯癫癫说“看见诸葛丞相和关二爷站在墓顶上瞪我”——这事儿一传开,再没人敢打诸葛亮墓的主意了。

其实说到底,诸葛亮墓能完好1700年,靠的根本不是啥防盗机关,而是两样最“软”也最“硬”的东西:一是他自己的清廉,没给盗墓贼留半点诱惑;二是老百姓的敬重,还有民间信仰里的“忠义”,把盗墓贼的胆子彻底吓没了。就像老辈人说的:“真正的防盗,不是靠砖墙铁锁,是靠人心的敬重;真正的不朽,不是靠金银陪葬,是靠一辈子的忠义。”

现在你再想想,要是换作其他历史人物,能靠这两样东西“护墓”1700年吗?你还听过哪些关于诸葛亮墓的民间传说?是说他墓里有“八阵图”守护,还是说他根本没葬在定军山?评论区聊聊,咱看看谁知道的冷门故事最有意思!

来源:追史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