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大会全面升级,既有聚焦新生代创作者的舞台展示,也通过发布《2025年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白皮书》系统梳理行业趋势,更以“多元声音汇聚”的姿态展现上海作为中国网络视听高地的文化软实力与创新驱动力。
2025年9月19日,第二届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在杨浦大创智公共服务平台盛大启幕。
为期两天的大会以“众声成乐”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知名创作者、行业头部平台、专家学者与产业机构,共同探讨网络视听产业的未来路径。
作为国内首个以“创作者”为主角的行业盛会,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自2023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为中国网络视听产业的重要风向标。
今年大会全面升级,既有聚焦新生代创作者的舞台展示,也通过发布《2025年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白皮书》系统梳理行业趋势,更以“多元声音汇聚”的姿态展现上海作为中国网络视听高地的文化软实力与创新驱动力。
2024年,上海网络视听产业产值保持高速增长,本土重点平台注册用户数超过5亿,覆盖全国网民的一半以上。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百视TV等头部平台在此聚集,形成了从平台到创作者、从产业链上下游到政策支持的良性生态。
2025年7月15日,《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沪九条”)正式发布,提出在黄浦、杨浦两区挂牌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并配套推出激励优质创作、完善产业服务、开放创作场景、拓展职业通道等措施。
这份被业内称为“沪九条”的政策,不仅让上海成为爆款内容的策源地,更为创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理想舞台。
2025年9月19日当天下午,大会“寻光篇”正式拉开帷幕,一系列《星声》云上访谈接连登场。
叠纸游戏《奇迹暖暖》制作人阿喵分享了这款换装游戏如何成长为承载文化符号的IP;上海本地视频博主G僧东讲述沪语方言从“本地梗”走向“全网社交货币”的破圈历程;纪录片美食账号“食贫道”主理人饼叔则探讨了美食如何成为串联大众兴趣与社会议题的桥梁。
腾讯视频AI产品负责人张道旭指出,AI正在逐渐成为创作者的“生产伙伴”,为内容赋予新维度;编剧、导演、制片人,万维猫动画创始人王裕仁以《凡人修仙传》IP运营为例,分享了国创IP在“长跑”中积累耐力、超越时间的经验;小红书博主“这是中国的From China”带来非遗短视频的实践故事,展示网络视听如何激活传统文化的新生命。
最后,中国内地脱口秀演员毛冬以“兴趣驱动创作”为主题,分享个人兴趣演化为职业道路的个人故事。
当晚,主办方、平台代表、UP主齐聚杨浦区大创智公共服务平台,“铸光篇“将大会推向高潮时刻。
现场还发布了《2025年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白皮书》,报告提出,用户正在从追求即时刺激转向“长观看”“慢体验”,知识类、纪录片类等深度内容的价值凸显;创作者需要通过系列化、IP化的方式沉淀资产;平台也需要从流量分发系统升级为“文化资产操作系统”,通过版权保护、商业扶持和人才培训,把创作者的想象力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资本。
随后,哔哩哔哩董事长、CEO陈睿以《互联网时代的优质内容》为题发表演讲,呼吁创作者和平台共同抵御“流量焦虑”,坚持内容精品化和兴趣社区化;抖音集团上海公司负责人余建军则以《连接与共生:短视频时代的城市叙事创新》为主题,探讨短视频如何成为城市文化表达的新窗口。
轻松活泼的“开放麦”环节同样引人注目。脱口秀演员、喜剧编剧、《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总冠军何广智以《上海,我的灵感房东》为题,讲述他在上海获得的创作灵感;B站百大UP主、《透明梵高》作者小透明明TM分享了在流量时代坚守艺术家创作初心的故事,真切表达了创作者的成长心路。
大会揭晓“潮涌2025 听见上海的心跳”优质内容创作者。拿弓子的波塞东、Nico的日常、oskarpianist、哇塞几张、小透明明TM、墨韵Moyun、吐提古丽热杰、食贫道、这是中国的From China、保保熊等十名创作者,凭借在各自领域的高质量内容创作入选。未来,上海将持续为优质内容创作者搭建通畅渠道和广阔舞台,鼓励创作者在上海共创高质量内容。
“围炉夜话”环节由东方卫视主持人冯琳主持,帆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上海电影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奇谭》、《浪浪山小妖怪》总制片人、策划李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周葆华,“乌合麒麟”团队主策划、影视出品人胡睦洋,以及搞笑博主、中英文喜剧演员ASHTON PAUL MICHAEL(保保熊)展开圆桌对话。
此外,9月19日至20日大会期间,主会场外的缤纷广场向公众开放,并与杨浦区“年轻人社区”大学路联动,联袂哔哩哔哩、小红书、小宇宙App等头部视听平台呈现“众有引力”创作者嘉年华,除了各色打卡装置,还会举办博主粉丝见面会、乐队演出等活动,欢迎市民前来打卡互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会不仅是行业的聚会,更是城市与创作者的双向赋能。网络视听创作正在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形成“线上传播—线下落地—再度线上扩散”的循环。
去年,杨浦挂牌启动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今年,上海又明确将杨浦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引领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近年来,杨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大学+大厂”特色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厚积成势,区内集聚抖音、美团、B站、小红书、得物、京东达达等数字经济企业8300余家。
2024年,杨浦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占比超30%,营收占比超60%。作为数字经济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累计完成营收超3200亿元,占全市总量五分之一。
20多年来,杨浦区从工业产值占全市五分之一,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占全市五分之一,实现历史性跨越。
作为上海创新浓度最高、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杨浦“文化+科技”氛围浓厚,在线文娱产业正蓬勃生长。
2024年,杨浦区在线文娱产业链规模超过800亿元,成为杨浦经济动能转换中重要一环。
今年7月,杨浦在线文娱产业再添新载体“V聚场”,集办公、培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创新创意创作的舞台。
近年来,上海通过大会、孵化器、产业园区等多元形式,为创作者群体提供全链条支持,黄浦和杨浦两区将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集聚区,持续以政策扶持、公共空间与商业场景的开放姿态,为创作者打通创意与产业、线上与线下、国内与国际的多重通道。
第二届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奏出一场属于创作者的交响,展示了内容的无限可能,也为产业描绘了更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蓝图。
在“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上海正通过“众声成乐”的合奏,持续强化“世界会客厅”的文化辐射力。
创作者们的声音,将汇入这座城市的脉搏。随着越来越多创作者在上海落地生根,网络视听产业必将释放出更强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表达走向世界。
来源:影视独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