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河市的“一把手”居然被免职了。虽然他们的“广告牌禁色令”闹得全国皆知,但说到底无非就是权力的傲慢吗,哪哪都有,我要有权力我也傲慢,只是从没见过这么严重的后果。
杨涛有料
三河“禁色令”,杨涛有料,8分钟
↑↑↑点击播放 收听音频
三河市的“一把手”居然被免职了。虽然他们的“广告牌禁色令”闹得全国皆知,但说到底无非就是权力的傲慢吗,哪哪都有,我要有权力我也傲慢,只是从没见过这么严重的后果。
我发现这事不太对劲儿,是从人民日报连续揭批三河市强换商户招牌开始的。
解闷解惑有趣有料,这里是杨涛有料。
在三河市“一把手”被免职之前,有个不寻常的现象,很多人没注意到,就是人民网、人民日报连发三篇文章,揭批三河强换商户招牌,而且是层层深入,措辞越来越严厉,最后就差骂不要脸了。
先说4月11日,人民网《人民直击》栏目发文,《探访河北三河招牌颜色“禁令”背后》。这篇调查报道在当时来看是很客观的,甚至是有利于三河缓解这次舆论危机。
当时坊间传闻,红蓝黑这三种颜色是被大师算过的,与某些人的官运犯冲,所以被禁掉了。以至于红遍全国的蜜雪冰城在三河也得改成绿底招牌。
而《人民直击》的文章就解释了事情的由来。去年底,三河市发布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其中对广告牌匾的要求是,颜色上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底色可选用浅咖、浅灰、米黄、象牙白等。同时,《导则》还列出了“广告牌匾设计负面清单”——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
这等于是告诉大家,三河的事没有个人利益参与其中,完全是集体决策,而且是为了城市更美观。
失误的地方肯定也有。首先,禁止商户使用某些颜色的招牌,于法无据。三河市出台的《导则》属于地方一般规范性文件,不能与上位法相抵触。
其次,政策执行上层层加码,不光禁用红蓝底色,连黑底也不让用了。说好连锁品牌除外的,结果蜜雪冰城也不能幸免。
最后,没有考虑到给商户造成的经济损失该如何弥补。
按理说,都被人民网关注了,三河应该马上拿出一个说明材料和诚恳道歉的态度来。可是,三河保持沉默,不予回应。
时间来到4月13日,这次就不是《人民直击》栏目了,而是人民网发文,叫《人民热评:三河强换商户招牌,需给公众一个交代》。这个句式和语气就非常严厉了。你不是强迫商户换招牌吗?人民也强制要求你必须给个交代。
下面这段是人民网文章里的内容,可不是我说的。这些话要是从我嘴里说出来,分分钟就那什么了。
人民网文章说:“无从知道当地出于何因沉默以对,但很显然,奉行鸵鸟思维,无助于化解质疑,无助于修复形象,更无助于汲取教训。若是连面对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何谈纠错?又如何服众?”
媒体人对于这段文字肯定是深有感触,因为很多地方产生舆情后都要求媒体不报道、不评论、不回应,奉行的就是鸵鸟思维,把脑袋扎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听不着就没事了,其实屁股撅得老高,危机管理的缺陷暴露无遗。
人民网接着又说:“强换商户招牌备受质疑,不仅在于此事暴露出了城市治理出现了偏差,还在于它让人看到当前仍有一些地方痴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刹车、不收手、不纠偏。”
大家知道人民网最牛的地方在哪吗?不是它敢说,而是没人敢删它的稿子,除非动用特别大的关系资源。
不过在这得插一句,4月11日,廊坊纪检委已经到三河展开调查了。有可能,三河市已经没办法自己发声了,只能等结果。
接下来,4月14日,在《人民直击》栏目和人民网相继发文后,人民日报亲自下场评论,《商家招牌禁用“红蓝”,城市治理不能如此要“面子”》。
干过新闻报道的人都知道,这个标题看似风轻云淡,实则说的是反话,你得反着听。城市治理不能如此要“面子”,反过来听是什么?不能这么不要脸!
人报文章指出:“出现了问题、发生了舆情,躲闪不是办法,不能奉行‘拖字诀’。把问题讲清楚,真心实意面对公众,才是正确姿态。”
别看里面的措辞没有人民网那么尖锐,但它可是人报,轻轻点一下,谁都受不了。于是第二天,4月15日,廊坊就通报了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的调查结果,并对“一把手”做出免职处理。
在这还得插一句,严格来说免职不算是纪律处分。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个人被免去了原来的职务,然后又被任命了新的职务。免职并不是撤职,大家一定得搞清楚。
但是通报里也说了,接下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也就是事还没完呢。
其实强制商户换招牌的事很多地方都有,商户们只当是破财免灾,谁也不敢站出来举报。只要别搞得太过分,就像前段时间沧州的“殡葬一条街”,所有招牌都是黑底白字、庄严肃穆、欲哭无泪,除此之外,舆论都懒得去关注了。
但即便是沧州的“殡仪街”也没闹到像三河这样无法收场。三河市有什么特别的,能被人报盯上连续揭批呢?
在我看来,三河不仅是河北的,也是北京的。三河市作为“与北京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正加快融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这次引爆舆论的那家“红改绿”的蜜雪冰城,就位于三河市北蔡街。在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后,北蔡街于去年底更名为央美大街,并启动改造提升工程。
按说守着央美这么顶级的资源,你让专业人士帮忙设计一下广告牌匾不是更好吗?很显然,“一把手”的意见比专家更管用。
三河市市场局负责人:“按照书记的要求是‘东山中水西城’,打造的是学院风和国际化。不允许有红色牌匾。红底代表火,比较火热,人到了里边比较亢奋。大伙上你这里边就有一种烦躁的感觉。所以说去红去蓝,蓝太俗。所以说你要用暗色调。”
红色让人烦躁,蓝色又太俗气,所以红蓝都不准用。我看过很多地方的城市更新后就发现,当地“一把手”的审美水平决定了城市风貌的上限,而这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背道而驰的。
三河的事能闹得这么大,估计也是因为高层有过明确要求,在积极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省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做到规划、政策、标准、管控四统一。而北京对于户外广告牌匾的管理原则是:要为经营者自主设计牌匾标识提供创意空间,避免样式、色彩、字体等同质化。
三河市这次能被人报盯上,高标准严要求,要我说也是一个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好机会。毕竟,没有外力就没有动力,没有监督永远不会有进步。
来源:爱生活的阿土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