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抗炎”,和冠心病斑块“说拜拜”| ACC 2025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19:31 1

摘要:近几十年来,全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大地改善了ASCVD患者的预后。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小凡

近几十年来,全球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极大地改善了ASCVD患者的预后。

但ASCVD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严峻现实促使学界持续深入地探索和识别ASCVD的残余风险。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ASCVD的“炎症理论”也逐渐获得了学界的关注和认可。

2017年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并同步发表于国际医学权威杂志N Engl J Med的CANTOS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1]。该研究首次证实,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使用IL-1β单克隆抗体能够进一步降低合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2mg/L)的心梗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为ASCVD炎症假说提供了直接的循证证据。此后,COLCOT和LoDoCo2研究相继开展,分别评估了临床常用抗炎药秋水仙碱在心梗和慢性冠心病中的治疗获益与安全性。基于COLCOT、LoDoCo2等研究的成果,低剂量秋水仙碱(0.5mg/d)成为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抗炎药物,这标志着心血管抗炎治疗领域正式开启[2,3]。

2025年3月29日至31日,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的Featured Clinical Research IV专场上,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atthew J. Budoff教授分享了EKSTROM研究的最新结果。这一研究成果为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抗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

EKSTROM研究旨在评估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低剂量秋水仙碱(0.5mg/d)对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影响。研究主要入选标准如下:

年龄30~85岁;

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造影或冠状动脉钙化积分(Agatston积分>400)确诊冠心病;

病情稳定至少6个月;

无其他合并症且无秋水仙碱使用禁忌证等。

排除标准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或可能在研究期间考虑怀孕的妇女;血清肌酐>150μmol/L或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2;严重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可能需要治疗的中度或重度瓣膜性心脏病。

研究设计见图1,参与者按1:1随机分至安慰剂组或低剂量秋水仙碱组。研究随访52周,采用连续冠状动脉CT造影(CTA)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体积和成分。

图1:EKSTROM研究设计

研究共纳入84名参与者,进行基线CTA检查后随访观察,每组各有6名参与者失访,最终共72名参与者完成了为期1年的试验。两组参与者在基线时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相似,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类型上也无统计学差异(详见图2)。

图2:参与者基线特征

▌斑块体积与成分低密度斑块(low attenuation plaque,通常定义为斑块内有>1mm2的区域测得CT值是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但研究中两组参与者的低密度斑块的动脉粥样硬化体积百分比(PAV)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344,图2)。而在斑块总体积上,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秋水仙碱组PAV下降1.1%(p=0.015)。在斑块组成成分上,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秋水仙碱组致密钙化斑块的PAV显著降低0.9%(p=0.009)。此外,在非钙化斑块、纤维脂肪斑块及纤维斑块体积上低剂量秋水仙碱组有降低趋势,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图3:两组斑块体积与成分变化

▌hs-CRP水平

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安慰剂组的hs-CRP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剂量秋水仙碱组的hs-CRP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图4)。

图4:两组hs-CRP水平变化

Matthew J. Budoff教授介绍,EKSTROM研究还包括多项预先设定的分析尚未公布,包括:详细的炎症标志物分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变化、心外膜脂肪或内脏脂肪组织变化、肝脏脂肪变化、内皮功能测试以及骨密度检测等。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斑块侵蚀,到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均有炎症参与。研究发现,秋水仙碱可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从而减少IL-1β、IL-6和hs-CRP等下游炎症因子。在2025 ACC年会公布的多学会联合制定的《2025 ACC/AHA/ACEP/NAEMSP/SCAI急性冠状综合征(ACS)患者管理指南》中推荐,对于ACS后的患者,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可能是合理的(2b,B-R)[4]。

EKSTROM研究结果为低剂量秋水仙碱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抗炎效果提供了新的依据。Matthew J. Budoff教授表示,EKSTROM研究证实低剂量秋水仙碱可减少冠状动脉总斑块体积,而既往研究显示总斑块体积的减少与MACE风险降低相关。考虑到研究中所有参与者均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斑块的体积变化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和低剂量秋水仙碱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还需要更多、更大规模的研究来明确低剂量秋水仙碱对减小斑块体积的独立作用。

此外,EKSTROM研究发现,无论基线CRP如何,低剂量秋水仙碱对斑块的减少作用相似,这提示秋水仙碱的获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CRP水平的变化无关。

总结

ASCVD炎症残余风险已在学界形成明确共识。2021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Peter Libby教授在Nature上撰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来动脉粥样硬化领域的变化,提出胆固醇和炎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唯有当两者共同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才能发生和进展[5]。

以秋水仙碱为代表的靶向炎症药物的应用,为ASCVD患者预后改善开辟了多维治疗的新纪元。我们有理由期待,在炎症免疫机制深度理解与生物制剂研发的双轮驱动下,心血管事件的一级/二级预防将迈入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时代。

参考文献:
[1]Ridker PM, Everett BM, Thuren T, et al; CANTOS Trial Group.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with Canakinumab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7 Sep 21;377(12):1119-1131. [2]Tardif JC, Kouz S, Waters DD,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Dose Colchicin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N Engl J Med. 2019 Dec 26; 381(26): 2497-2505. [3]Nidorf SM, Fiolet ATL, Mosterd A, et al; LoDoCo2 Trial Investigators. Colchic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ronary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0 Nov 5;383(19):1838-1847.[4]Rao SV, O'Donoghue ML, Ruel M, et al. 2025 ACC/AHA/ACEP/NAEMSP/SCAI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irculation. 2025 Feb 27. [5]Libby P.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atherosclerosis. Nature. 2021 Apr; 592 (7855):524-533.

来源:医学界神经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