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号这天,上海不少学校家长的微信群炸了。有家长说孩子中午吃学校餐里的虾仁炒蛋,一入口就觉得不对,有股臭味。还有家长晒图,孩子吃完直接吐了,校服上还沾着呕吐物。学校这边反应倒快,很快补发了饼干和面包当替代,但家长们不买账——孩子都吐了,补点零食就完了?
9月15号这天,上海不少学校家长的微信群炸了。有家长说孩子中午吃学校餐里的虾仁炒蛋,一入口就觉得不对,有股臭味。还有家长晒图,孩子吃完直接吐了,校服上还沾着呕吐物。学校这边反应倒快,很快补发了饼干和面包当替代,但家长们不买账——孩子都吐了,补点零食就完了?
这事很快传到网上,涉事的供餐公司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出来说话了。他们说不是臭味,是虾仁里有细沙,而且就个别批次有问题,跟食品安全没关系。这话一放,家长更火了:细沙和臭味能一样?孩子又不是没吃过带沙的海鲜,能分不清沙子味和臭味?两边各说各的,谁也不让谁。
再看这家绿捷公司,背景可不简单。公开资料显示,他们业务覆盖上海16个区,给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供餐,一天要送超过50万份饭。但往前查,这家公司早就有“黑历史”——之前因为餐具清洗消毒不达标,被有关部门罚过款。而且不止一次,之前就有学校反映学生吃了他们的餐食不舒服,可问题没解决,这次又出了事。
家长们的不满其实早有积累。不少人说,孩子学校的午餐一直有问题:要么天天是油炸食品,炸鸡、炸薯条轮着来;要么菜品种类少得可怜,一周能吃到3次冬瓜;偶尔给点肉,要么嚼不动,要么有腥味。大家之前也跟学校提过意见,可要么没回应,要么说会改进,最后还是老样子。
9月18号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终于发了通报。里面说已经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起去现场调查,把涉事菜品的留样和原料都拿去检测了,一周内会出结果。还说以后要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让家长委员会参与膳食监督,多给孩子加几个菜的选择,同时加强对供餐企业的监管。
可通报出来,家长还是心里没底。陪餐制之前没提过吗?好像提过,但真正落实的学校有多少?家长委员会监督,怎么监督?是定期去供餐公司查,还是只看学校提供的菜单?50万份餐食一天要送出去,监管部门怎么保证每一份都没问题?之前餐具消毒不达标都能过关,这次检测结果能让人信吗?
说到底,这事不是偶然。一边是500多所学校的孩子要吃饭,一边是供餐公司之前就有违规记录还能拿到大单。监管环节到底卡在哪了?是检查走了过场,还是出了问题没及时整改?孩子的午餐不是小事,一顿有臭味的虾仁炒蛋,暴露的是40万上海学生午餐安全的大问题。要是这次只靠一个检测结果就收尾,下次说不定还会出现“臭味青菜”“变质鸡肉”。
家长们要的不是补发零食,不是事后通报,是孩子每天打开饭盒时,能吃到干净、安全、像样的饭。供餐公司要的也不该是“覆盖多少学校”的数字,而是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监管部门更该行动起来,别等出了问题再调查,平时就该把检查落到实处——毕竟,40万孩子的健康,经不起一次次“事后补救”。
来源:星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