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6日,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车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并强调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这一政策直接针对当前智能驾驶领域的两大乱象:技术虚标与宣传误
政策重拳:工信部划定红线,智驾行业告别“蒙眼狂奔”
2025年4月16日,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车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并强调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这一政策直接针对当前智能驾驶领域的两大乱象:技术虚标与宣传误导。
此前,部分车企宣传采用模糊词汇,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甚至宣称具备“L4级能力”,导致消费者误判风险、事故频发(如某品牌车主因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发生致命事故)。新规要求车企在产品技术参数表中清晰标注驾驶自动化等级,并纳入准入管理,从源头杜绝模糊表述。同时,工信部明确禁止使用“自动驾驶”“代客泊车”等误导性词汇,建议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并要求驾驶员保持“双手不离盘、视线不离路”。此举标志着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安全为本”,为技术泡沫敲响警钟。
规定不允许公测,千人团、万人团这种,没有公告不允许测试,直接禁止拿用户当小白鼠。
工信部的规定一方面对鸿蒙之前的L2.999等宣传术语提出了明确的批评,一方面又能看到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真正拥有智驾技术的企业要获得明确的回报了。
华为长期对乾崑智驾(ADS)的投入和研发,如果能拿出实际的技术代差与规模化商用产品,那就一定能形成对竞争对手的“断层式”领先。
归根结底,华为到底能不能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率先达到L3智驾,这件事会影响到整个汽车行业。
行业洗牌不远了:后来者难追,长期主义将胜出。
工信部新规将加速行业分化:
如果华为能通过架构创新(如ESSA原生架构)压缩开发周期,实现成本与性能平衡,其L3级智架可以进入量产倒计时。
依赖“续航虚标”“功能期货”的企业面临合规风险。例如,某新势力曾承诺的NOA系统屡次跳票,用户体验落差导致口碑崩塌。
工信部的铁腕整治,终结了智驾行业的“浮夸时代”,率先进入高阶智驾的企业将形成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后来企业将不得不采用头部智驾企业的方案。
来源:吃Bagel的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