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士兵为啥宁愿用石头砸,也不愿意推倒梯子?士兵:我又不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18:28 1

摘要:在古代战争中,往往需要攻取敌方的城池,而云梯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工具,但似乎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 赵匡胤

≺ 前 言 ≻

在古代战争中,往往需要攻取敌方的城池,而云梯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工具,但似乎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那守城士兵为何不直接把梯子给推倒呢?而是一味地用石头来砸?原来这么做是有风险的。

≺ 攻城梯的发展 ≻

从战国时期开始,就已经开始使用攻城梯,那个时候的梯子也主要由车轮,钩子和梯身三大部分构成,钩子主要是为了勾住地方的城墙,那轮子也是方便移动。

开始的战争其实并不需要用到梯子,造成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原来是以车战为主,到后来则变成了以步兵作战为主。

而且作战场地也发生了变化,春秋时期的人们似乎更喜欢在宽广的原野进行作战,而这时候人们更喜欢在城池中作战,那为了适应新战争,各种各样的战争工具层出不穷,攻城梯就是其中一种。

慢慢的,随着人们战争经验的丰富,攻城梯也是逐渐得到了很多改进。

战国时期应该是最早使用攻城梯的,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梯子比较笨重,通常需要几个人才能够勉强将其稳定住,非常不方便,光是行军携带就费了不少功夫,更别说打仗的时候了,所以战国时期的梯子几乎算得上是一种负担。

一直到了唐朝,这种梯子才渐渐得到了改善,唐朝的攻城梯下面足足装了六个轮子,古书上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唐朝时期的梯子的:“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牙有检梯,节长丈二尺有四。”

唐朝的梯子相比战国时期的梯子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首先这种梯子的下端可以牢牢的固定住,不再需要人为的干扰,其次在顶部也装有辘轳,这样一来不仅在地上可以滑动,就是城墙上都能够移动,十分方便作战。

这种改进无疑减少了士兵们在城墙下架梯子的时间,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危险,同时也能够防止敌军对云梯的破坏。

相比攻城车来说,攻城梯似乎更容易打进敌军的内部。

到了宋代,攻城梯再次得到大幅度改善,“云梯以大木为床,下施六轮,上立二梯,各长二丈余”。

可以看出,宋代的梯子下端也是六个轮子,不过上面设立了两个梯子,不过在形状上,还是继承了唐代的部分结构,以转轴来连接。

不过宋代的这个梯子相比唐朝,改善最大的地方就是采取了折叠式的结构,这样一来,士兵们在行进赶路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云梯的方便携带为古人节省了不少麻烦。

同时副梯也采用了竹材料,更加轻便容易携带。

就这样,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在攻城战中,云梯作为最容易打进敌方内部的武器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但在古人攻城的时候,为何不直接把梯子给推翻呢?反而是不断地用石头来干扰对方的进攻。

≺ 如何抵制攻城梯 ≻

其实事情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梯子的设计就注定了推翻梯子这件事情并不是特别容易。

当初古人在设计攻城梯的时候自然就想到了这一点,工程的云梯通常都会配置有防盾,抓钩等工具,一旦这些钩子咬合住城墙,那想要推翻梯子必然会费不少的功夫,守城的士兵自然也不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推翻梯子上边。

攻城一方也会在城墙的不同地方放置多个云梯,就是为了干扰敌方的视线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而推翻云梯自然会需要士兵前往城墙的边缘,但是一旦当你到达城墙边缘就意味着你会暴露视野,在古代,弓箭和弩箭也都是十分常见的武器,射程也足够他们攻击到城墙边缘的士兵。

因此,攻城一方通常会派出一些弓箭手专门来瞄准试图推翻云梯的士兵,推翻云梯肯定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而这也会将他们置身于险境当中,一旦射中目标足以致命。

所以守城士兵一般是更加倾向于使用石块来从高处砸下,来干扰那些试图攀爬到城墙上的敌军,这种办法不仅安全,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阻止敌军的进攻。

从高处落下的石头必然会给对方造成一种心理负担,由于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快速落下的石头足以对这些士兵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一旦砸中基本上也难以抵抗。

除了石头,他们还会使用大火烧,用滚烫的热油等办法来对抗云梯,这两者甚至比用石头砸起到的效果更为显著。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直到火药和炮火武器的出现,慢慢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那云梯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云梯的出现还是为后代提供了不少借鉴。

现在几乎所有的消防车都会配备有云梯,方便消防人员进行高空工作。

≺ 结 语 ≻

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无疑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在当代利用价值极大的武器,推动了时代的进步,更是历史的见证。

信息源:

上游新闻 《真奇怪!古人攻城为啥不直接推倒云梯?原来鲁班大师早有高招》06-21

搜狐网 《古代的城门大多都是木头制作,用火却烧不起来,不能烧也不敢说烧 》2025-04-15

来源:成倚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