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南诏长公主萧倾雪,为助雍朝晋王裴子琰解毒,我隐姓埋名做了他的王妃,还动用南诏势力帮他夺储。
我是南诏长公主萧倾雪,为助雍朝晋王裴子琰解毒,我隐姓埋名做了他的王妃,还动用南诏势力帮他夺储。
可他登基前,竟要贬我为妾,娶大将军之女。
我当场和离,收回所有助力。
没想到登基当日,南诏十万铁骑围城,齐声喊:“恭迎长公主回朝登基!”
1
雍朝永和三年,我换上粗布衣裙,将南诏长公主的金印藏进行囊深处。
此行雍朝,只为晋王裴子琰。
南诏细作来报,裴子琰身中“蚀骨寒毒”,每月十五必痛不欲生,太医束手无策,最多撑不过半年。
更重要的是,他虽在储位之争中弱势,却主张与南诏联手抗北狄,是南诏最该拉拢的对象。
我化名“阿雪”,背着药箱,在晋王府外的茶摊蹲了三日。
终于等到裴子琰的马车经过,他撩开车帘的瞬间,我看清他脸色苍白,唇无血色,眼底藏着难掩的疲惫。
我上前一步,拦住马车:“王爷,民女阿雪,略通医术,观王爷气色,似中奇毒,或可一试。”
侍卫拔刀相向,却被裴子琰抬手拦下。
他打量我片刻,声音沙哑:“你可知,治不好本王,是要掉脑袋的?”
“治不好,民女甘愿领罪。”
我挺直脊背,目光坚定。
裴子琰轻笑一声,竟让侍卫放我上车。
马车里熏着淡淡的龙涎香,却压不住他身上若有若无的寒气。
我取出银针,指尖搭在他腕脉上。
脉象紊乱,寒毒深入骨髓,比细作描述的更严重。
“王爷,民女需先施针缓解毒痛,后续还需服药调理。”
裴子琰点头,闭目任由我施针。
银针入穴的瞬间,他浑身一颤,却咬牙没出声。
半个时辰后,我拔出银针,他脸色竟红润了些。
“多谢姑娘。”
他看向我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
我知道,这第一步,我走对了。
2
我留在了晋王府,成了裴子琰的专属医女。
每月十五,我都会守在他房外,待他毒发时施针止痛。
他待我还算温和,偶尔会和我聊起朝堂之事。
我知晓他母妃早逝,朝中无人支持,太子又处处针对他,日子过得艰难。
这天,他处理完公务,坐在庭院里喝酒,神色落寞。
“阿雪,你说,本王是不是真的没机会了?”
我递给他一杯热茶:“王爷,机会是自己争来的。”
“太子最近因赈灾不力,引得民怨沸腾,王爷若能抓住这个机会,定能扭转局面。”
裴子琰抬头看我,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你也懂朝政?”
“民女只是偶尔听人说起,胡乱猜测罢了。”
我避开他的目光,不敢暴露太多。
没想到裴子琰却来了兴趣,追问我具体该怎么做。
我便顺着他的话,说出早已想好的计策:“王爷可暗中派人去灾区,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再将太子赈灾不力的证据,悄悄透露给言官。”
裴子琰眼前一亮,当即让人按我的计策去办。
半个月后,灾区传来消息,百姓对裴子琰感恩戴德,言官也纷纷上书弹劾太子。
皇帝虽未明着斥责太子,却召裴子琰入宫,赏了不少东西。
裴子琰回来时,心情极好,拉着我的手说:“阿雪,多亏了你!”
他的掌心温热,我却心头一紧。
我来雍朝是为了南诏,不该对他生出不该有的情愫。
可看着他眼里的光芒,我又忍不住想,若他真能成事,南诏与雍朝的合作,或许真能实现。
3
自赈灾之事后,裴子琰越发信任我。
朝堂上遇到难题,总会找我商量。
我也不再藏着掖着,将对雍朝局势的分析,一一说给他听。
我建议他拉拢被太子排挤的老臣,又帮他分析其他皇子的弱点,逐个击破。
裴子琰照着我的话去做,果然越来越顺。
他的势力逐渐壮大,太子也对他越发忌惮,几次设计陷害,都被我提前识破,化险为夷。
相处的时间久了,裴子琰看我的眼神,渐渐变了。
不再是对医女的信任,多了几分温柔与情意。
这天晚上,他拿着一支玉簪,站在我房外。
“阿雪,本王知道你出身不明,可本王不在乎。”
“你愿意嫁给本王,做本王的王妃吗?”
月光洒在他身上,他的眼神真挚,让我有些恍惚。
我想起南诏的责任,想起两国的未来,也想起这段时间与他的相处。
最终,我点了点头:“民女愿意。”
婚礼办得不算盛大,却也热闹。
婚后,我以王妃的身份,更方便地帮他。
我动用南诏的暗线,为他传递太子的动向;又拿出南诏的财力,帮他拉拢朝臣,购置粮草。
裴子琰对我极好,嘘寒问暖,体贴入微。
我甚至觉得,或许这场联姻,不止是为了两国,也是为了我自己。
可我忘了,帝王之路,从来都充满了算计与背叛。
4
裴子琰与太子的争斗,越来越激烈。
太子为了除掉他,竟买通刺客,在他的饭菜里下了更厉害的毒。
那天,裴子琰吃了几口饭,便口吐鲜血,昏迷不醒。
太医们都束手无策,哭着说王爷没救了。
我看着躺在床上,气息微弱的裴子琰,心像被刀割一样。
我知道,这种毒唯有以毒攻毒,可解药的配方里,有一味“雪莲子”,需得有人以身试毒,才能确定用量。
没有丝毫犹豫,我取出雪莲子,配好药,先给自己服了半剂。
片刻后,我浑身发冷,五脏六腑像被火烧一样疼。
我强撑着,根据自己的反应,调整药量,给裴子琰服下。
三天三夜,我守在他床边,寸步不离。
他终于醒了过来,看到我苍白的脸色,心疼地说:“阿雪,你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
“王爷没事就好。”
我虚弱地笑了笑,晕了过去。
醒来时,裴子琰正守在我床边,眼里满是愧疚与感激。
“阿雪,你放心,他日我若能登上储位,定不会负你。”
他握着我的手,语气坚定。
我信了。
我以为,我们经历了这么多,他定会记得我的好。
可我没想到,这份承诺,竟如此廉价。
裴子琰康复后,势力大增。
他借着太子下毒之事,联合朝臣,向皇帝揭发太子的罪行。
皇帝大怒,废了太子,将其贬为庶人。
其他皇子见状,纷纷倒戈,支持裴子琰。
不久后,皇帝下旨,册立裴子琰为储君。
5
成为储君后,裴子琰变得越来越忙。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都来找我说话。
偶尔见面,他也总是神色匆匆,眼底藏着我看不懂的心思。
我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却又安慰自己,他只是忙着稳固地位。
直到那天,我在他的书房,看到了一封请柬。
是大将军云霆送来的,请他过几日去府中赴宴。
请柬旁边,还有一幅画,画中的女子容貌秀丽,气质温婉,正是大将军的嫡女,云雪瑶。
我拿着画,手忍不住发抖。
这时,裴子琰走了进来,看到我手里的画,脸色变了变,却没有解释。
“阿雪,你听我说。”
他拉着我的手,语气有些生硬。
“大将军手握兵权,我若想顺利登基,必须得到他的支持。”
“云雪瑶是他的嫡女,只有娶了她,大将军才会真心帮我。”
我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那我呢?”
我看着他,声音沙哑。
裴子琰避开我的目光,低声说:“阿雪,委屈你一下,等我登基后,封你为贵妃,好不好?”
“贵妃?”
我笑了,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裴子琰,我为你解毒,为你出谋划策,为你以身试毒,动用南诏的一切帮你。”
“你就是这么对我的?”
裴子琰的脸色沉了下来:“阿雪,你别不识好歹!若不是我,你一个出身不明的女子,能有今日的地位?”
“贬你为妾,已是我对你的恩赐,你该懂得识时务。”
他的话,像一把把尖刀,插进我的心里。
我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人,终于明白,所有的情意,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他从一开始,或许就只是在利用我。
6
我没有哭闹,也没有纠缠。
“好,我同意和离。”
我看着裴子琰,语气平静得像在说别人的事。
裴子琰愣住了,显然没料到我会这么干脆。
“阿雪,你……”
“不过,我帮你的一切,我要全部收回。”
我打断他,转身回房,取出一个木盒。
木盒里,装着我为他解毒的药方,帮他筹措粮草的账目,还有联络南诏暗线的信物。
我当着他的面,将药方和账目一一烧毁。
“我为你解毒,耗费了南诏珍贵药材,如今和离,药材钱我就不跟你算了。”
“我帮你拉拢朝臣,花了南诏三百万两白银,这笔钱,我会让南诏商户尽快收回。”
“还有我派去帮你的南诏暗线,我已经通知他们,即刻撤回。”
裴子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阿雪,你别太过分!”
“过分?”
我冷笑一声:“比起你贬妻为妾,我这算什么?”
“裴子琰,你今日的地位,三分靠你自己,七分靠我。”
“没有我,你早就死在蚀骨寒毒下,哪有机会争夺储位?”
我将木盒里剩下的信物收好,转身去收拾行李。
我的东西不多,很快就收拾好了。
“我走了,祝你和云小姐新婚快乐,登基顺利。”
我拎着行李,走出房门。
裴子琰站在原地,脸色铁青,却没有阻拦。
他大概觉得,我没了他,什么都不是。
他大概忘了,我从来都不是只能依附他的阿雪。
我是南诏长公主,萧倾雪。
7
离开晋王府后,我住进了南诏在雍朝都城设立的暗桩据点。
据点的负责人见到我,连忙行礼:“属下参见长公主!”
“免礼。”
我坐下,喝了杯热茶,才觉得浑身的寒气散了些。
“传我命令,让所有在雍朝的南诏商户,即刻收回借给裴子琰的资金,停止与晋王府的一切合作。”
“另外,让暗线撤回南诏,不得留下任何痕迹。”
“是!”
负责人立刻下去执行。
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
裴子琰以为,没了南诏的支持,他还有大将军。
可他忘了,大将军云霆虽然手握兵权,却素来野心勃勃。
云霆帮他,不过是为了自家的利益。
一旦裴子琰失去南诏的财力支持,又无法满足云霆的要求,他们的合作,迟早会出问题。
果然,没过几天,就传来消息。
裴子琰筹备登基大典,需要大量资金,可南诏商户突然收回资金,导致他资金短缺,只能向云霆求助。
云霆趁机提出要求,让裴子琰承诺,登基后封云雪瑶为后,还要将兵部尚书的位置,留给云家子弟。
裴子琰无奈,只能答应。
我听到这个消息,只是淡淡一笑。
这才只是开始。
我要让他知道,背叛我,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接下来的日子,我一边等待南诏的消息,一边关注着雍朝的局势。
裴子琰和云雪瑶的婚礼,定在了登基大典前一天。
整个都城都在筹备,热闹非凡。
所有人都在祝福这位未来的帝王和皇后。
没人记得,曾经有个叫阿雪的女子,为他付出了多少。
但没关系,很快,他们就会记住,南诏长公主萧倾雪。
8
裴子琰登基大典那天,天气格外好。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都城的百姓都涌上街头,想要一睹新帝的风采。
我站在城外的山坡上,看着远处的皇宫。
身着南诏公主朝服的我,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身后,是南诏十万铁骑。
他们是南诏最精锐的部队,接到我的命令后,日夜兼程,赶到了雍朝都城。
“长公主,时辰到了。”
为首的将领,手持南诏国玺信物,单膝跪地。
我深吸一口气,翻身上马。
“出发。”
一声令下,十万铁骑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马蹄声哒哒,朝着都城的方向前进。
很快,我们就到了皇宫外。
此时,裴子琰正穿着龙袍,站在城楼上,接受百官的朝拜。
听到马蹄声,他皱起眉,看向城外。
当他看到我,看到我身后的十万铁骑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那是……阿雪?”
他喃喃自语,眼里满是震惊。
为首的将领上前一步,举起南诏国玺信物,高声喊道:“南诏铁骑在此,恭迎长公主萧倾雪回朝,继承大统!”
声音传遍整个都城。
百姓们惊呆了,百官们也惊呆了。
他们这才知道,那个曾经陪伴在新帝身边的阿雪,竟然是南诏长公主!
裴子琰站在城楼上,身体摇摇欲坠。
他终于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
他想要开口,想要解释,却被将领拦住。
“陛下,我家公主,不想再见到你。”
将领的语气冰冷,没有丝毫客气。
我骑着马,缓缓走到城楼下。
抬头看向裴子琰,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
这个我曾经爱过,曾经帮助过的男人,如今,在我眼里,不过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9
裴子琰疯了一样,想要冲下城楼。
却被身边的侍卫拦住。
“陛下,不可!南诏铁骑在城外,若是您出事,雍朝就乱了!”
云雪瑶也拉住他,脸色苍白:“陛下,您冷静点!”
裴子琰看着我,眼里满是悔恨与恳求:“阿雪,我错了!你回来,我封你为后,我们还像以前一样,好不好?”
我笑了,笑得冰冷。
“裴子琰,你觉得,现在说这些,还有用吗?”
“我萧倾雪,想要的东西,自己会争。”
“我不需要靠别人的恩赐,更不需要一个背信弃义的男人的施舍。”
我勒转马头,对着身后的铁骑喊道:“我们走,回南诏!”
“恭迎长公主回朝!”
十万铁骑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城楼都在微微颤抖。
我没有再看裴子琰一眼,骑着马,朝着南诏的方向前进。
身后,传来裴子琰绝望的呼喊声,却被马蹄声渐渐淹没。
离开前,我让人给裴子琰留下了一封信。
信里,我告诉他:“过往相助,或有情意,今已斩断;两国关系,曾有期许,今因你失信,暂归冷淡。此后雍朝与南诏,各安其国,再无私人纠葛。”
我知道,这封信,会让他彻底明白,我们之间,再也没有可能。
雍朝的繁华,裴子琰的帝位,都与我无关了。
我要回南诏,回到属于我的地方,做我该做的事。
10
离开雍朝都城后,我们快马加鞭,朝着南诏赶去。
一路上,百姓们看到我们的队伍,都纷纷退让。
他们或许不知道我是谁,却能从铁骑的气势中,感受到我的威严。
走了半个月,终于看到了南诏的城门。
城门楼上,南诏的大臣们早已等候在那里。
看到我们,他们立刻打开城门,单膝跪地:“臣等,恭迎长公主回朝!”
我翻身下马,走到大臣们面前:“各位大人,免礼。”
“长公主,您能平安回来就好!”
丞相激动地说,“这些年,您不在南诏,朝中有些势力蠢蠢欲动,如今您回来了,南诏就安稳了!”
我点点头:“我知道,这段时间,辛苦各位大人了。”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整顿朝政,发展民生,让南诏变得更加强大。”
大臣们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回到皇宫后,我没有立刻登基。
而是先召集大臣,了解南诏的近况。
这些年,南诏虽然还算安稳,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0
回到皇宫后,我没有立刻登基。
而是先召集大臣,了解南诏的近况。
边境时常受北狄骚扰,百姓的赋税有些繁重,朝中还有些老臣抱着旧观念,不愿改革。
我坐在议事殿的主位上,听着大臣们的汇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边境的事,交给镇北将军,让他加强防御,再从禁军里调五千人支援边境。”
“百姓赋税的问题,让户部重新核算,减轻贫困地区的赋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种粮多的可以减免部分赋税。”
“至于朝中的老臣,”我顿了顿,“可以让他们担任顾问,参与朝政讨论,但具体的改革措施,必须按我的命令执行。”
大臣们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臣等遵旨。”
散会后,我回到寝宫。
宫女为我端来热水,我洗了把脸,才觉得浑身的疲惫消散了些。
看着熟悉的寝宫,我想起了在雍朝的日子。
那些日子,有甜蜜,有付出,也有背叛。
但都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我,是南诏的长公主,肩上扛着南诏百姓的期望。
我不能再沉浸在过去的情绪里,必须尽快振作起来,处理好南诏的事务。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皇宫的粮仓和兵器库。
粮仓里的粮食还算充足,但储存方式有些落后,容易受潮发霉。
我让人找来工匠,改进储存方式,还安排了专人定期检查,确保粮食不会浪费。
兵器库里的兵器,大多是几年前打造的,有些已经生锈,不够锋利。
我下令,让工部加快打造新的兵器,选用最好的钢材,务必保证兵器的质量。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都很忙。
要么在议事殿和大臣们讨论朝政,要么去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要么去军队视察,鼓舞士气。
南诏的百姓们,很快就知道了他们的长公主回来了。
他们夹道欢迎我,眼神里满是期待和信任。
看到他们的眼神,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一定要让南诏变得更加强大,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这天,我正在民间视察,突然接到消息。
雍朝派来了使者,想要见我。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裴子琰这是后悔了,想要来求我了吗?
“让使者在议事殿等着,我马上回去。”
我对身边的侍卫说。
回到皇宫,我换上朝服,走进议事殿。
使者看到我,连忙行礼:“参见南诏长公主。”
“免礼。”我坐在主位上,语气平淡,“说吧,你们陛下让你来,有什么事?”
使者抬起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长公主,我朝陛下说了,之前是他不对,希望您能原谅他。”
“他还说,愿意和南诏重新结盟,共同对抗北狄,还愿意将之前从南诏借的钱财,加倍奉还。”
我笑了笑,眼神冰冷:“你们陛下,是不是觉得,我萧倾雪是那么好哄的?”
“当初他背叛我,贬我为妾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今天?”
“回去告诉你们陛下,想要和南诏结盟,不是不可以。”
“但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11
使者听到我愿意谈,眼睛一下子亮了:“长公主请讲,只要我朝能做到,一定答应。”
“第一,”我伸出一根手指,语气坚定,“雍朝必须将之前侵占南诏的三座城池,还给我们。”
那三座城池,是几十年前雍朝趁南诏内乱,强行占领的。
南诏的百姓们,一直都希望能收回这三座城池。
使者的脸色变了变,却还是硬着头皮问:“那第二呢?”
“第二,”我继续说,“雍朝要每年向南诏缴纳十万两白银,作为之前背叛盟约的赔偿,连续缴纳十年。”
裴子琰当初用了南诏那么多钱财,现在让他吐出来,不过分。
使者的额头,渗出了冷汗:“那……第三呢?”
“第三,”我看着使者,眼神锐利,“让裴子琰亲自来南诏,向我道歉。”
使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让一国之君,亲自去另一国道歉,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长公主,这……这太过分了,我朝陛下是不会答应的。”
“答应不答应,是你们的事。”我站起身,“你回去把我的条件告诉裴子琰,给他三个月的时间考虑。”
“三个月后,若是他不答应,那南诏和雍朝,就再也没有结盟的可能了。”
说完,我转身离开了议事殿,留下使者一个人在原地,脸色煞白。
我知道,裴子琰大概率不会答应第三个条件。
但我就是要让他知道,背叛我的代价,有多大。
接下来的日子,我继续专注于南诏的发展。
边境在镇北将军的防守下,变得安稳起来,北狄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百姓们因为赋税减轻,又有了开垦荒地的奖励,种地的积极性高了很多,粮食产量也提高了。
工部打造的新兵器,也送来了军队,士兵们的士气,更加高涨。
南诏的国力,一天比一天强盛。
三个月后,雍朝的使者,再次来到了南诏。
这次,他带来了裴子琰的答复。
“长公主,我朝陛下说了,愿意将三座城池还给南诏,也愿意每年缴纳十万两白银。”
“但是,让陛下亲自来南诏道歉,实在是做不到,还请长公主体谅。”
使者的语气,带着恳求。
我早就料到裴子琰会这样答复。
“既然他不愿意来道歉,那结盟的事,就再议吧。”
我语气平淡,没有丝毫让步。
使者急了:“长公主,您再考虑考虑,若是南诏和雍朝不能结盟,北狄要是趁机来犯,对两国都没有好处啊!”
“这就不劳你们陛下费心了。”我冷笑一声,“如今的南诏,就算没有雍朝的结盟,也能抵御北狄。”
“你们还是回去吧,什么时候裴子琰愿意来道歉了,什么时候再来谈结盟的事。”
使者见我态度坚决,知道再劝也没用,只能无奈地离开了南诏。
看着使者离开的背影,我心里没有丝毫波澜。
裴子琰,这是你欠我的,也是你欠南诏的。
你若是不付出足够的代价,我是不会轻易原谅你的。
12
雍朝使者离开后,南诏的大臣们,有些担心。
他们怕裴子琰会因为此事,记恨南诏,以后对南诏不利。
“长公主,要不要再考虑一下?”丞相忧心忡忡地说,“若是和雍朝闹僵了,对我们南诏也没什么好处。”
“丞相放心,”我笑着说,“裴子琰现在,自顾不暇,不会对我们南诏怎么样的。”
我早就通过暗线,了解到了雍朝的近况。
裴子琰登基后,虽然有大将军云霆的支持,但因为失去了南诏的财力援助,又要筹备登基大典,还要安抚百姓,国库早已空虚。
云霆因为裴子琰没能兑现承诺,让云家子弟担任兵部尚书,心里很不满,对裴子琰也渐渐疏远。
朝中的大臣们,看到裴子琰处境艰难,也开始各自为政,不再像以前那样支持他。
雍朝的百姓们,因为赋税加重,生活越来越困难,对裴子琰的不满,也越来越深。
这样的雍朝,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对南诏不利。
丞相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原来长公主早就知道了,是臣多虑了。”
“谨慎一些总是好的。”我点点头,“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继续加强南诏的实力,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不被别人欺负。”
“臣遵旨。”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加努力地处理朝政。
我还开设了女子学堂,让南诏的女子也能读书识字,学习知识。
以前,南诏的女子地位很低,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不能参与任何事务。
我觉得,女子也有自己的能力,也能为南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子学堂开设后,很多百姓都很支持,纷纷送自己的女儿去学堂读书。
看着那些女孩们,在学堂里认真读书的样子,我心里很欣慰。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南诏就会涌现出很多有才华的女子,为南诏的发展,添砖加瓦。
这天,我正在女子学堂视察,突然接到侍卫的报告。
“长公主,雍朝的云将军,派人来了,说有要事要见您。”
我愣了一下,云将军?云霆?
他派人来见我,有什么事?
“让使者在议事殿等着,我马上回去。”
我对侍卫说,心里充满了疑惑。
云霆是裴子琰的岳丈,也是雍朝的大将军,他派人来见我,难道是为了裴子琰说情?
还是说,他有其他的目的?
13
回到皇宫,我走进议事殿。
看到云霆派来的使者,是他的儿子,云飞扬。
云飞扬看到我,连忙行礼:“参见南诏长公主。”
“免礼。”我坐在主位上,“说吧,你父亲让你来,有什么事?”
云飞扬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犹豫,却还是开口说道:“长公主,我父亲说了,裴子琰昏庸无能,不值得辅佐。”
“他希望能和南诏结盟,共同推翻裴子琰,拥立一位贤明的皇子,做雍朝的皇帝。”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云霆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看来,云霆和裴子琰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你父亲想和南诏结盟,推翻裴子琰?”我看着云飞扬,眼神锐利,“他有什么条件?”
“我父亲说了,若是能推翻裴子琰,拥立贤明皇子登基,雍朝愿意将之前侵占南诏的三座城池还给南诏,还愿意每年向南诏缴纳十五万两白银,作为结盟的诚意。”
云飞扬连忙说道,“我父亲还说,以后雍朝和南诏,永结同好,互不侵犯。”
这个条件,比裴子琰之前提出的,还要优厚。
但我并没有立刻答应。
云霆野心勃勃,他这么做,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推翻裴子琰,更是为了掌控雍朝的朝政。
若是和他结盟,帮他推翻裴子琰,以后他掌控了雍朝,说不定会成为南诏新的威胁。
“这件事,我需要考虑一下。”我看着云飞扬,“你先回去,告诉云将军,三天后,我会给他答复。”
“是,长公主。”云飞扬点点头,离开了议事殿。
云飞扬离开后,我立刻召集大臣们,讨论这件事。
大臣们意见不一。
有的大臣认为,应该和云霆结盟,这样既能收回三座城池,又能得到更多的赔偿,对南诏有利。
有的大臣则认为,云霆野心太大,不能信任,和他结盟,风险太大。
我听着大臣们的讨论,没有说话。
心里却在仔细权衡利弊。
和云霆结盟,确实能得到不少好处,也能打击裴子琰,报当初的背叛之仇。
但云霆也不是什么善茬,一旦他掌控了雍朝,对南诏来说,未必是好事。
若是不结盟,裴子琰虽然处境艰难,但也未必会立刻垮台,南诏想要收回三座城池,得到赔偿,恐怕还要等很久。
思考了很久,我终于做出了决定。
“我决定,不和云霆结盟。”
我看着大臣们,语气坚定。
“云霆野心太大,不可信任。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给南诏埋下隐患。”
“至于三座城池和赔偿,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慢慢争取。”
“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发展南诏的实力,只要我们足够强大,不管是裴子琰,还是云霆,都不敢轻易招惹我们。”
大臣们听了我的话,纷纷点头。
“长公主英明。”
三天后,我让使者告诉云霆,南诏不愿意和他结盟。
云霆接到答复后,虽然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南诏现在实力强盛,他也不敢轻易得罪。
14
拒绝云霆后,我继续专注于南诏的发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过了一年。
这一年里,南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边境更加安稳,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国库也越来越充实,军队的实力也大大增强。
南诏的百姓们,对我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拥戴。
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请求我登基为女王。
他们说,南诏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而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看着大臣们的奏折,心里很感动。
这一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我并没有立刻答应。
“各位大臣的心意,我心领了。”我在议事殿上说,“但登基之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现在,南诏虽然发展得不错,但还没有达到最鼎盛的时期。”
“等我们彻底收回三座城池,等百姓们的生活再上一个台阶,等南诏的实力足以震慑周边各国的时候,我再登基不迟。”
大臣们听了我的话,更加敬佩我。
“长公主心系百姓,心系南诏,臣等佩服。”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加努力地处理朝政。
我还派人去雍朝,了解裴子琰的近况。
暗线传来消息,裴子琰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雍朝的国库,已经空虚到了极点,只能靠加重赋税来维持。
百姓们怨声载道,纷纷起来反抗。
云霆虽然没有公开反对裴子琰,但也一直按兵不动,看着裴子琰陷入困境。
朝中的大臣们,更是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开始为自己打算。
裴子琰为了挽回局面,竟然想要派兵攻打南诏,掠夺南诏的财物。
但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
他们说,现在雍朝国力虚弱,根本不是南诏的对手,若是攻打南诏,只会让雍朝陷入更深的危机。
裴子琰没有办法,只能放弃这个想法。
我听到这个消息,只是淡淡一笑。
裴子琰,这就是你背叛我的下场。
你当初若是好好待我,和南诏结盟,共同发展,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天,我正在处理奏折,突然接到侍卫的报告。
“长公主,雍朝的太子,派人来了,说有要事要求见您。”
我愣了一下,雍朝的太子?
裴子琰登基后,并没有立太子啊。
“是哪位太子?”我疑惑地问。
“是之前被废的太子,裴子轩。”侍卫回答。
裴子轩?
我想起了他。
当初,裴子琰就是因为揭发了裴子轩下毒的罪行,才得以废黜他,成为储君。
没想到,裴子轩竟然还活着,还派人来见我。
“让使者进来。”我对侍卫说,心里充满了好奇。
裴子轩派人来见我,到底有什么事?
15
很快,裴子轩的使者,就走进了议事殿。
使者是一位老臣,看起来很忠厚。
他看到我,连忙行礼:“老臣参见南诏长公主。”
“免礼。”我坐在主位上,“说吧,废太子让你来,有什么事?”
老臣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悲愤:“长公主,先帝在位时,太子殿下仁厚爱民,深受百姓爱戴。”
“都是裴子琰,为了争夺储位,诬陷太子殿下下毒,废黜了太子殿下的储君之位,还将太子殿下囚禁起来。”
“如今,裴子琰登基后,昏庸无道,加重赋税,导致百姓怨声载道,雍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太子殿下心系百姓,不忍看到雍朝毁在裴子琰手里,所以派老臣来,恳请长公主出兵相助,帮助太子殿下复位。”
“若是长公主愿意相助,太子殿下承诺,复位后,立刻将之前侵占南诏的三座城池还给南诏,还愿意每年向南诏缴纳二十万两白银,作为报答。”
“以后,雍朝和南诏,永结同盟,共同对抗北狄,互不侵犯。”
老臣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裴子轩仁厚爱民,这一点,我之前也有所耳闻。
若是他能复位,或许真的能让雍朝恢复元气,也能和南诏建立良好的关系。
但帮助裴子轩复位,就意味着南诏要卷入雍朝的内乱。
这对南诏来说,也是一种风险。
“这件事,我需要考虑一下。”我看着老臣,“你先回去,告诉废太子,五天后,我会给他答复。”
“是,长公主。”老臣点点头,离开了议事殿。
老臣离开后,我再次召集大臣们,讨论这件事。
大臣们依旧意见不一。
有的大臣认为,应该帮助裴子轩复位,这样既能得到好处,又能和雍朝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南诏有利。
有的大臣则认为,卷入雍朝的内乱,风险太大,可能会让南诏陷入战争,不利于南诏的发展。
我听大臣们依旧意见不一。
我听着他们的争论,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各位大人,”我开口打断他们,“帮助裴子轩复位,确实有好处,但风险也不小。”
“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南诏的长远发展。”
“若是我们出兵帮助裴子轩,打赢了还好,若是打输了,不仅得不到好处,还会和裴子琰结下更深的仇怨,甚至可能引发两国的长期战争。”
“而且,裴子轩虽然仁厚,但我们并不了解他复位后的真实想法,万一他复位后,反悔之前的承诺,我们该怎么办?”
大臣们沉默了,显然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过了一会儿,丞相开口:“长公主说得有道理,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这个机会溜走吗?”
“机会不会溜走。”我笑了笑,“我们可以先派人去雍朝,了解裴子轩的真实情况,看看他到底有没有能力复位,有没有诚意和南诏结盟。”
“同时,我们也可以密切关注雍朝的局势,等局势明朗一些,再做决定。”
“这样既不会错过机会,也能降低风险。”
大臣们纷纷点头:“长公主英明,就按长公主说的办。”
接下来,我派了一位得力的大臣,悄悄去了雍朝。
大臣临行前,我特意嘱咐他:“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要暴露身份,重点了解裴子轩的实力、民心所向,还有他对南诏的真实态度。”
“臣遵旨。”大臣领命而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一边处理南诏的政务,一边等待大臣的消息。
南诏的发展越来越顺利,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我的拥戴也越来越深。
很多百姓都自发地来到皇宫外,请求我登基为女王。
我每次都派人安抚他们,告诉他们,等时机成熟,我会登基的。
半个月后,派去雍朝的大臣,终于回来了。
他带来了详细的消息。
“长公主,裴子轩在雍朝的民心很高,很多百姓都希望他能复位。”
“他虽然被囚禁了一段时间,但身边还有不少忠心的旧部,实力也不容小觑。”
“而且,他对南诏的态度很诚恳,还说若是能复位,愿意和南诏永结同盟,绝不反悔。”
大臣的话,让我心里有了底。
但我还是没有立刻决定出兵。
“再等等。”我对大臣说,“看看裴子琰和裴子轩之间的争斗,会不会有新的变化。”
我知道,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
我要等一个最合适的机会,既能帮助裴子轩复位,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南诏的利益。
16
又过了一个月,雍朝的局势,果然发生了变化。
裴子琰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然下令处死所有支持裴子轩的大臣。
这个命令,引起了雍朝上下的不满。
很多原本中立的大臣,也开始暗中支持裴子轩。
裴子轩趁机发动政变,率领旧部,攻占了雍朝的部分城池。
雍朝陷入了内战,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派去雍朝的暗线,及时将消息传了回来。
我知道,最佳时机,终于来了。
我立刻召集大臣们,召开议事会。
“各位大人,现在雍朝内战爆发,裴子轩虽然占据了一些优势,但还不足以彻底推翻裴子琰。”
“我们若是此时出兵帮助裴子轩,不仅能尽快结束雍朝的内战,减少百姓的苦难,还能让裴子轩欠下我们一个大大的人情,更好地保障南诏的利益。”
“而且,裴子琰现在已经众叛亲离,我们出兵,风险也降到了最低。”
大臣们纷纷表示同意:“长公主说得对,我们应该立刻出兵。”
“好!”我站起身,语气坚定,“命令镇北将军,率领五万铁骑,即刻出发,前往雍朝,帮助裴子轩复位。”
“同时,让户部准备粮草和物资,支援军队。”
“另外,派使者去见裴子轩,告诉他我们出兵的消息,让他做好配合。”
“臣等遵旨!”大臣们齐声应道。
命令下达后,南诏的军队,很快就做好了准备。
镇北将军率领五万铁骑,浩浩荡荡地朝着雍朝进发。
我站在城楼上,看着军队远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期待。
我相信,这次出兵,一定会成功。
几天后,军队到达雍朝边境,与裴子轩的军队汇合。
裴子轩得知南诏出兵相助,非常高兴,亲自前来迎接镇北将军。
两支军队汇合后,实力大增,很快就向裴子琰的军队发起了进攻。
裴子琰的军队,本来就因为内战,士气低落,根本不是南诏和裴子轩联军的对手。
联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占了雍朝的好几座城池,很快就逼近了雍朝的都城。
裴子琰得知消息,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
但此时,朝中的大臣们,大多已经人心惶惶,根本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有的大臣甚至劝裴子琰投降,以保全性命。
裴子琰不愿意投降,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联军逼近都城。
17
联军到达雍朝都城下的那天,天空阴沉。
镇北将军派人给裴子琰送去一封信,劝他投降。
信中说,若是他愿意投降,交出皇位,联军可以饶他一命,将他贬为庶人,软禁起来。
若是他不愿意投降,联军就会立刻攻城,到时候,他不仅会失去皇位,还会丢掉性命。
裴子琰拿着信,手不停地发抖。
他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军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胜算。
但他还是不愿意轻易放弃皇位。
“陛下,投降吧。”身边的大臣劝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是啊,陛下,若是联军攻城,都城很快就会被攻破,到时候,我们都活不了。”
大臣们纷纷劝裴子琰投降。
裴子琰沉默了很久,终于叹了口气:“好吧,我投降。”
他打开城门,亲自走出都城,向联军投降。
镇北将军按照之前的承诺,没有杀他,只是将他贬为庶人,软禁在都城的一座宅院里。
裴子轩率领军队,进入都城。
百姓们夹道欢迎,纷纷高呼“太子殿下万岁”。
裴子轩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里很感动。
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离不开南诏的帮助。
几天后,裴子轩在雍朝的皇宫里,举行了复位大典。
大典当天,他特意派人去南诏,邀请我参加。
我收到邀请后,没有立刻答应。
我召集大臣们商量:“裴子轩邀请我参加复位大典,我该不该去?”
丞相说:“长公主应该去,这样既能显示南诏和雍朝的友好关系,也能让裴子轩记住我们的帮助,更好地履行之前的承诺。”
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同意。
“好,那我就去一趟雍朝。”我做出了决定。
我带着一些随从,乘坐马车,前往雍朝的都城。
到达都城的时候,裴子轩亲自在城门外迎接我。
他看到我,连忙走上前,恭敬地行礼:“多谢长公主出兵相助,若不是长公主,我也无法复位。”
“太子殿下不必客气。”我笑着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希望太子殿下复位后,能好好治理雍朝,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一定,一定。”裴子轩连忙点头,“我已经下令,减轻百姓的赋税,释放被裴子琰囚禁的大臣,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治理雍朝,不辜负百姓们的期望,也不辜负长公主的帮助。”
我跟着裴子轩,走进都城。
都城的百姓们,看到我,都纷纷行礼,眼神里满是感激。
他们知道,是我帮助裴子轩复位,结束了内战,让他们能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
看到百姓们的样子,我心里很欣慰。
这次出兵,不仅保障了南诏的利益,还帮助雍朝的百姓结束了苦难,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18
复位大典办得很隆重。
裴子轩穿着太子的朝服,站在皇宫的大殿上,接受百官的朝拜。
我坐在大殿的贵宾席上,看着这一切。
大典结束后,裴子轩设宴招待我。
宴席上,裴子轩举起酒杯,对我说道:“长公主,我敬您一杯,多谢您的帮助。”
我也举起酒杯,和他碰了一下:“太子殿下客气了,希望我们两国能永远友好下去。”
“一定会的。”裴子轩笑着说,“我已经让人准备好,明天就将之前侵占南诏的三座城池,归还给南诏。”
“另外,每年向南诏缴纳二十万两白银的事,我也已经吩咐户部,从今年开始执行。”
我点点头:“太子殿下果然信守承诺。”
宴席上,气氛很融洽。
裴子轩和我聊了很多关于两国发展的话题。
他说,希望以后能和南诏加强贸易往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我很赞同他的想法,当场就和他达成了协议。
第二天,裴子轩果然履行承诺,将三座城池归还给了南诏。
我派去的官员,顺利接管了三座城池。
消息传回南诏,百姓们都非常高兴,纷纷欢呼雀跃。
他们自发地来到皇宫外,再次请求我登基为女王。
这次,我没有再拒绝。
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
我告别裴子轩,返回南诏。
回到南诏后,我立刻召集大臣们,宣布准备登基的消息。
大臣们都非常高兴,纷纷开始筹备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定在一个月后举行。
在这一个月里,南诏上下,都在为登基大典做准备。
皇宫里张灯结彩,百姓们也都在准备庆祝的物品。
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登基大典那天,天气晴朗。
我穿着华丽的女王朝服,一步步走上皇宫大殿的主位。
大臣们整齐地跪在殿下,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震天动地,传遍了整个皇宫,也传遍了南诏的大街小巷。
百姓们在皇宫外,也纷纷跪地,高呼“吾皇万岁”。
我看着殿下的大臣们,看着皇宫外的百姓们,心里充满了感动和责任。
从今天起,我就是南诏的女王。
我会用我的一生,守护南诏,守护南诏的百姓,让南诏变得更加强大,让百姓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19
登基后,我更加努力地处理朝政。
我按照之前的计划,继续加强边境的防御,发展农业和商业,推广女子学堂。
南诏的国力,一天比一天强盛。
和雍朝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
两国互相交换物资,互相学习技术,共同发展,百姓们都从中受益。
裴子轩也信守承诺,每年都会按时向南诏缴纳二十万两白银。
他还经常派人来南诏,和我交流治国的经验。
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这天,我正在处理奏折,侍卫突然进来报告:“陛下,雍朝的裴子轩太子,亲自来了南诏,说有要事求见您。”
我愣了一下,裴子轩亲自来南诏?
他会有什么要事?
“快请他进来。”我对侍卫说。
很快,裴子轩就走进了议事殿。
他看起来比之前成熟了很多,眉宇间多了几分稳重。
“参见南诏女王陛下。”裴子轩恭敬地行礼。
“太子殿下免礼,请坐。”我笑着说,“太子殿下亲自来南诏,不知有什么要事?”
裴子轩坐下后,神色有些凝重:“陛下,北狄最近蠢蠢欲动,集结了大量的军队,看样子,是想攻打雍朝和南诏。”
我心里一沉。
北狄一直是边境的隐患,之前因为雍朝内战,他们没有趁机来犯,现在雍朝局势稳定,他们竟然又想发动战争。
“太子殿下有什么打算?”我问道。
“我希望能和南诏再次结盟,共同对抗北狄。”裴子轩看着我,眼神诚恳,“北狄实力强大,仅凭雍朝或南诏一国的力量,很难抵御他们。只有我们两国联手,才能打败北狄,保护两国的百姓。”
我点点头,裴子轩说得有道理。
北狄的实力,我很清楚。
若是他们真的发动战争,对南诏和雍朝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
“太子殿下的提议,我同意。”我语气坚定,“我们两国,应该联手对抗北狄,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裴子轩很高兴:“多谢陛下!有陛下的支持,我们一定能打败北狄!”
“我们需要好好商量一下对策。”我对裴子轩说,“我立刻召集大臣们,和太子殿下一起讨论。”
“好。”裴子轩点点头。
我召集大臣们来到议事殿,和裴子轩一起,讨论对抗北狄的对策。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由南诏和雍朝各自派出五万铁骑,组成联军,由镇北将军和雍朝的大将军共同统领。
联军在两国边境的交界处集合,共同抵御北狄的进攻。
同时,两国的户部,负责筹备粮草和物资,支援联军。
计划制定好后,裴子轩立刻返回雍朝,准备出兵。
我也下令,让镇北将军率领五万铁骑,前往边境集合。
20
镇北将军率领军队出发的那天,我亲自去城楼上送行。
“将军,此行一定要小心,保护好士兵们的性命,也要保护好南诏的百姓。”我对镇北将军说。
“臣遵旨!”镇北将军单膝跪地,语气坚定,“臣一定会带领军队,打败北狄,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我点点头,看着军队浩浩荡荡地离开。
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更多的是期待。
我相信,在南诏和雍朝的联手之下,一定能打败北狄。
几天后,镇北将军率领的军队,到达了两国边境的交界处,与雍朝的军队汇合。
联军很快就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北狄的军队,也很快就到达了边境。
双方在边境对峙了几天,都没有主动发起进攻。
镇北将军派人将消息传了回来。
我知道,北狄是在等待最佳的进攻时机。
我立刻下令,让镇北将军加强警惕,不要给北狄可乘之机。
又过了几天,北狄的军队,终于发起了进攻。
他们骑着战马,挥舞着大刀,朝着联军的阵地冲来。
镇北将军和雍朝的大将军,早已做好了准备。
他们下令,弓箭手先射箭,阻止北狄军队的进攻。
一时间,箭如雨下,北狄的军队,纷纷倒地。
但北狄的军队很多,很快就冲破了箭雨,来到了联军的阵地前。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动地。
镇北将军亲自率领士兵,冲在最前面,与北狄的将领厮杀。
雍朝的大将军,也不甘示弱,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
联军的士兵们,士气高涨,一个个都拼尽全力,与北狄的军队战斗。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
夕阳西下的时候,北狄的军队,终于抵挡不住联军的进攻,开始撤退。
联军取得了第一场战斗的胜利。
镇北将军派人将胜利的消息传了回来。
南诏的百姓们,得知消息后,都非常高兴,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
我也松了一口气。
但我知道,这只是第一场战斗的胜利。
北狄不会轻易放弃,接下来,还有更艰苦的战斗在等着我们。
我下令,让户部加快筹备粮草和物资,尽快送到边境,支援联军。
同时,我也派人去雍朝,慰问裴子轩,感谢雍朝军队的配合。
裴子轩收到我的慰问后,也派人来南诏,表达了感谢。
我们两国,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更加团结。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联手,一定能彻底打败北狄,让两国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