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超4倍、现金流为负!甲骨文AI狂奔背后的致命隐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9:38 1

摘要:最近甲骨文和OpenAI签了个3000亿美元的AI计算能力合同,本来市场挺兴奋,觉得这软件巨头要在AI赛道起飞了,结果穆迪评级直接泼了盆冷水,说这事儿看着风光,背后藏着不少风险。

最近甲骨文和OpenAI签了个3000亿美元的AI计算能力合同,本来市场挺兴奋,觉得这软件巨头要在AI赛道起飞了,结果穆迪评级直接泼了盆冷水,说这事儿看着风光,背后藏着不少风险。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3000亿合同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甲骨文又该怎么破局。

穆迪这次警告,最先提的就是甲骨文的债务问题,现在甲骨文的债务比赚的钱翻了4倍还多,按这趋势到2030年可能会涨到4.2倍,这数在云计算行业里可不算低,比亚马逊AWS、微软Azure那些同行高出一大截。

说实话,做企业跟过日子一样,欠太多钱总不是事儿,尤其是科技公司,万一市场有点波动,还债压力能把人压垮。

更让人担心的是现金流,甲骨文现在手里的自由现金流是负的51亿美元,简单说就是花的比赚的多,而且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一阵,直到AI基础设施投资能回本。

为了支撑OpenAI这些客户的需求,甲骨文要在全球建101个云区域,每个区域都得装大量GPU服务器,单个大型数据中心建下来就得几十亿美元,算下来总投资可能超1000亿美元。

这么大的开销,甲骨文只能靠借外面的钱,债务不就越滚越大了嘛,本来签了大合同后,甲骨文股价还涨了点,结果穆迪一发声,股价又掉了8%。

投资者不是傻子,都看出来这种“靠借钱换增长”的模式不长久,甲骨文管理层说等AI业务规模上去了,现金流会好起来,但这话得打个问号。

AI市场现在是火,可谁能保证一直火?万一增速降下来,之前的投入不就打水漂了?老实讲,甲骨文这步子迈得有点急,要是能先稳一稳现金流,可能比现在疯狂扩张要稳妥。

财务问题还没捋顺,另一头的客户依赖问题更让人捏把汗,这3000亿合同看着吓人,可也让甲骨文的收入变得太集中了,OpenAI这一个客户,就占了OCI业务新增预订收入的六成以上。

搞不清甲骨文当初签合同的时候,有没有仔细算过OpenAI的付款能力。

OpenAI虽然估值有1570亿美元,听着像个巨头,但其实一直在亏钱,2025年预计亏损超50亿。

AI公司本来就烧钱,业务模式还没完全定型,要是哪天OpenAI自己没钱了,或者改了战略不想买这么多计算能力,甲骨文的收入就得掉一大块。

之前Salesforce就因为太依赖Slack,后来营收增速慢下来,甲骨文这情况跟当年有点像,都是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甲骨文也想过解决这个问题,跟微软、亚马逊这些公司签了云服务协议,想多找些客户。

可新问题又来了,这些巨头的技术要求不一样,甲骨文得同时满足不同的标准,运营成本和复杂度都上去了。

而且云计算这行,客户一旦用惯了一个平台,再换的成本很高,这虽然能留住老客户,但想拉新客户也难,还得花更多钱,真是左右为难。

虽说风险不少,但甲骨文在AI基础设施市场也不是没优势,它的OCI业务第二季度收入涨了不少,达到33亿美元,增速比AWS、谷歌云都快。

而且甲骨文的架构是专门为AI设计的,计算效率更高,延迟也低,这对AI训练和推理很重要,不少初创公司都愿意用它的服务。

可对手的实力也不能小看,AWS占了全球云计算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微软Azure靠跟OpenAI的合作绑住了不少客户,谷歌云还有自己的TPU芯片。

这些巨头的资本开支比甲骨文多得多,AWS一年就能花600亿,甲骨文根本比不过,成本上也没优势,想抢市场太难了。

现在甲骨文就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要是接着激进扩张,万一AI市场冷下来,债务压身可能扛不住;要是保守收缩,又怕错过AI赛道的窗口期。

本来想觉得甲骨文赌一把也正常,毕竟英伟达之前靠借钱扩产能就成功了,但后来发现行业里栽跟头的例子也不少,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好多科技公司就是因为扩张太快,最后资产减值亏了一大笔。

说实话,甲骨文得好好掂量掂量,到底该怎么平衡增长和风险。

总的来说,穆迪的警告不只是针对甲骨文一家,更是点出了整个AI基础设施行业的问题,大家都想靠重投入抢市场,却容易忽略财务风险和客户依赖的隐患。

甲骨文接下来的选择很关键,不仅关系到它自己的未来,也能给行业其他公司做个参考,AI时代确实有机会,但只有把风险控制好,才能走得长远。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